星河熠熠,她是最璀璨的一颗


编者按:为迎接、学习和宣传党的二十大,加强校园内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激励广大师生攻坚克难、开拓奋进的精神,“金院之光”栏目将积极宣传为我校发展作出贡献的集体、个人,以激励全体金院人为推进学校十四五时期“建标杆、扩校区、升本科”三大使命任务而努力奋斗。

“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是由中华职业教育社创立,经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项审核通过的职业教育领域唯一保留的国家级奖项,代表了我国职业教育界的最高荣誉。我校教师刘一展于2022年摘得职业教育皇冠上的明珠———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可谓“一片丹心育桃李,摘得明珠天下知”。

刘一展,女,1980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国际贸易党支部书记、浙江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师、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高水平专业群核心专业主任。2005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国际经济法方向),同年7月入校担任国际贸易专任教师,2010年5月取得律师执业资格,2016年1月取得全国高级跨境电商培训师资格,是“双师型”教师。

刘老师坚守教育一线17年,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积极弘扬和践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履行着一名新时代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

一、铸魂育人 立德树人

刘一展老师一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为人师表、师德高尚,关爱学生进步,关心学生就业,关注学生困难,因材施教,深受师生广泛好评。

在今年的3月17日,《浙江工人日报》上刊登了一篇刘老师与她的学生们的文章,名为“她精彩耀眼却甘愿成为照亮他人的星辰”。报道中向我们展现了刘老师对学生润物细无声般的关心与爱护,原文写到:“我很乐意跟学生分享我个人的职业发展经历,给他们一些正向的引导,我不会给他们讲大道理,我希望对学生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像盐溶于水一样。”学生也这样评价刘老师:“迷茫的时候她会帮我们理清思路,”“如果没有遇见她,我不知道自己会干什么……”。现在,刘老师的很多学生已经成家立业,但他们还时常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找她聊工作、聊生活。刘老师说:“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有一种非常幸福的感觉,因为这是学生对我的信任。”

在依旧活跃的国际贸易专业175班班级群里,学生们和“知心姐姐”刘一展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他们近来正计划着开一次同学会。“‘刘’备爱才,‘一’视同仁,‘展’转不眠。她是我最崇敬的老师,她精彩耀眼,却甘愿成为照亮我们的星辰,”学生汪嘉楠已经在热烈期待这次同学会了,写下同学们的共同心愿,“我们的师生情谊常青!”

提起“展姐”,同学们都很兴奋:“即使我毕业了,我的问题她依旧会耐心地一一解答,”学生周钰说,“展姐是我们的老师,更是我们的朋友”;姜嘉玲则难以忘怀展姐作为老师的温柔和责任心,“她一直坚持走访寝室,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同学身体不好,她还陪着去看病……”作为一位教师,能够得到学生这样的评价,就是对她育人付出的最大肯定。

从指导学生学习,到陪伴学生成长进步,重燃学生学习热情,再到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绘制他们未来的职业蓝图、培养职业期待。17年来,刘老师的每一步都踩得踏实、走得坚定,她表示:“我从未停止过对成为一名好老师的探索和追求,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平凡而伟大的事业,我为身在其中感到幸福。”

刘老师作为国际贸易党支部书记和专业主任,严格按照“双带头人”标准,实现自身党建能力和业务能力相促进,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了“树党员先锋育外贸达人”学校党建特色品牌,曾获教师岗优秀共产党员。她先后担任三届国贸专业班主任,所带班级获“优秀团支部”“学风示范班”和“先进班级”等称号。

国贸的师生们,建立了一个学生社团———外贸达人俱乐部。俱乐部以国贸专业的老师为主导,为学生组织一些活动,给学生提供生活上、学业上的一些指导。外贸达人俱乐部每个月会举办一个特色沙龙,老师负责牵头,众多学生参与。沙龙的主题有名著阅读、德国文化、啤酒咖啡文化、英式下午茶等,形式多样,有学生表示:“在沙龙上我们可以讨论,可以亲自尝试,而且,这些课外知识不仅拓宽了我们的国际视野,增强了了解国外文化的兴趣,更方便了我们对专业课的理解。”

除了组织的一些活动之外,刘老师的整个团队也积极地关注每一位学生。2022年5月1日发布实施新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要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对于大一新生,团队会经常开展一些素质拓展的活动,帮助新生更好地融入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对于大二的学生,更多的是关注他们的考级考证,以搜集资料,发放习题等方式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正确率;对于大三的学生,则是关心他们的就业,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建议。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更好地助力学生成长,培养更优秀的、高素质的外贸人才。而且,在团队之中,党员教师占据多数,他们也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这就是刘一展老师打造的“树党员先锋育外贸达人”学校党建特色品牌。

在疫情依旧猖獗的几年中,刘一展老师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升级改进项目执行主持人,在抗疫期间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号召,与团队拟订了国际贸易资源库在线学习操作指引,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教学资源库在2014年就开始筹建,一开始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比如说资料的收集、软件的开发、众多教师的课程录制等等。刘老师团队通过三年的辛劳,终于建成了资源库,并于201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教学资源库有效服务和支撑全国100余所院校13万同类专业学生800多节课程开展在线教学。2020年疫情期间新增用户数77502人,其中,新增学生用户数72378人,资源访问数214051次,课程访问数8658462次,用户访问数15666622人次,充分发挥了资源库“能学辅教”的功能,丰富学习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给学生、老师、社会的学习者提供一个在线学习平台,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

二、双师能力 产教融合

刘一展老师拥有正高级技术职称和全国高级跨境电商培训师、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和律师执业证等多项职业资格证书,具备“双师”素质。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践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以“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为指引,扎实推进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全面落实认知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刘老师在课程教学中设计了“校内授课”和“工学交替”两种授课形式,将黄炎培“敬业乐群”的职业观、“劳工神圣”的劳动观融入教学过程,实现外贸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培养学生“金的人格”,强化学生贸易强国责任担当意识。刘老师还积极推进“双元育人书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学生高考证通过率和高质量就业。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能人才,需要满足以企业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要满足企业行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的需求。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面,要充分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刘老师会邀请企业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向学生讲解有关企业的要求,分享他们在企业中的工作日常;也会和企业的相关人员共同开发课程的标准、以及专业教学的标准。之所以如此去做,是因为刘老师觉得:“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本质特征。”

比如,在外贸单证操作课上,刘老师会按照企业标准,要求学生制作各种单据要“正确、完整、及时、简明、整洁”,若学生出现失误,刘老师会提醒并要求学生反复进行检查、修改。“不计时间不计次数,直到改对、改好为止”,让学生形成“高要求、零差错”的职业观与工匠精神。“了解了岗位标准,也就意味着本校从整个岗位的开发、教学标准的制定、课程的开发,都是源于企业行业整个产业对于我们学校人才的需求。只有产教的深度融合,把企业中一些发展的新动态、新技术引入到我们的教学中,才能够确保我们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发展需求”,刘老师认为这就是产教融合的意义。

三、潜心教学 校企合作

刘一展老师主持《国际结算操作》《国际商法》两门专业课程建设,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课程建设思路,与外贸行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系统设计课程教学体系。

她主持的《国际结算操作》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第一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的《外贸单证操作》课程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首批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为全国国际贸易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开发起到示范作用。

刘老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工学结合教学理念,深度挖掘育人元素,突出价值引领,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和互联网+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能力本位、任务驱动、融教学做一体的项目教学,因材施教,教学工作量饱满,教学效果好,学生评价高。在教学方法上,刘老师特别注重因材施教。刘老师会针对不同班级结构、课程规划,来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比如刘一展老师对《国际结算操作》这门课,会依据外贸业务员和单证员岗位要求,构建知识/技能树,并以此为教学粒度,开发教学视频、课件、习题等颗粒化资源,然后对接国际结算工作过程,搭建结构化MOOC课程。老师还比较注重学生的启发能力,在讲述完案例之后,也会安排一些新的例子让学生自己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提倡学生能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刘老师在教学上还非常注重课前的预习,常常会在课前让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平台观看课件,提前了解上课内容。在课堂上,刘老师非常注重实践,经常在讲解完知识点之后,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然后做一些点评总结,有时还会开展一些拓展活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力。

刘老师多年担任杭州欧妍进出口有限公司、浙江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外贸业务顾问和浙江省法学院国际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与行业紧密合作,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经验。这些经历,也让刘一展老师的教学更加的充实,更加的符合实际情况。比如,刘老师与跨境支付领军企业PingPong、阿里巴巴国际站头部企业杭州富杰户外用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与团队共同建设“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基地”,于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融实战教学、行业培训、技能鉴定、创新创业“四位一体”的跨境电商实践教学基地。

刘老师能够给企业提供一些咨询、社会服务、横向课题研究,实现了对企业、行业的社会服务的功能。而且,通过她到企业里面的实践锻炼,也给她的课堂带来最新的素材作为教学资源,把行业里面最新的发展的动态,新的规范,引入到她的课堂上来。在教学上一直能够保持与时俱进,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也是一种双赢。

四、团队建设 教科研究

刘一展老师依托“双元双优”团队建设模式,组建校内专任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队伍,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她特别重视师德教风建设和教学梯队建设,形成了“传、帮、带”团队文化,对新入职老师采取“导师制”的“一对一”的帮带方式。她先后承担了吴远、杨子江和周蕾3名青年教师助讲培养项目(青蓝工程)的指导教师,有效提升了青年教师执教能力。

“青蓝工程”的含义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导师,她说过:“走上课堂的讲台了,就一定要做好示范作用,师德师风是最重要的一点。要能够将自己的职业道德、价值观展现给学生看,给学生一些正向的引领。”对新老师来讲,在注重师德师风的基础上,还要做好教学常规。认真备课,认真授课,并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反思是对教学过程的总结与评判。刘老师还会对新老师进行一些科研上的指导,指导其科研的方向和课题申报的流程。

吴远老师说:“我作为新老师入职时,刘老师对我进行入职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教学规范和师德建设方面,除此之外,她也给我的职业规划提出了建议。在刘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拍摄微课、制作动画、编写习题和案例等课程建设任务,在课程建设能力方面有了质的提高,为我后续的教学成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科研方面,前期教改论文的投稿因不了解期刊杂志的特点迟迟不能刊发,刘老师帮助联系了相应的期刊杂志才成功发表了论文。在教学方面,刘老师经常提醒要做好各项教学规范,对自己是一个长期的鞭策。”

杨子江老师说:“刘老师是我刚入学校时青蓝工程的导师,自我入校以来,刘老师对我的工作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刘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带领,也让我获得了很多荣誉。在加入《国际商法》课程组后,也是刘老师将授课方法、教学资源等倾囊相授,让我以最快的速度熟悉了这门课程。”

周蕾老师说:“通过刘一展教授的悉心指导,对于学校职场新人的我而言,在思想道德修养、教学教法提升、专业研究、学生工作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一年中,刘教授在科研方面给我很大的帮助,指导我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这一年多以来我取得了很多进步,可以说都有刘老师在背后的大力支持,请允许我再一次向她表示感谢。”

刘老师本身注重教研结合,持续跟踪学科前沿动态,主持了浙江省哲社规划重点课题10余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先后被评为校“科研新秀”和“科研工作先进个人”。这样优秀的老师,也教导出了优秀的弟子:杨子江老师编写了国家职业教育国际贸易教学资源库升级改进配套教材《国际商法》(第二主编),成为第一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国际结算操作》核心成员,杨老师还是2项核心课程建设项目核心成员,并主持课题1项、参与课题2项。吴远老师参与操作《国际结算操作》成为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他还作为《外贸风险管理》课程负责人成功申请下国贸国家级资源库升级改造项目中核心课程。周蕾老师则获得校级课题立项1项,民进浙江省委会立项委托课题1项,2022年度跨境电商研究重点课题2项。刘一展老师对未来也有她的期盼。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刘老师希望能够把课程建好,也就是教学资源库的修改与完善。希望能够在课堂教学方面更多地去推进进一步的改革,就是能够让学生在她的课堂上所的得到的收获更多。在研究方面,包括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能够有更高、更新一些拓展。

优秀如她,在2001年获得了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充分说明了刘老师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实力。在一般人看来,这样的奖项足以充当人生履历中的一个里程碑,值得一生怀念,可在刘老师看来,这样的奖项于她来说,是一种荣幸,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责任。她说:“职业教育迎来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我们更要奋力向前。”

在《工人日报》的报道中,刘老师被形容为“她精彩耀眼却甘愿成为照亮他人的星辰”;在学生眼里,她的存在就是学业生涯中引领向前的光,让学生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去奋斗,去拼搏;在同为教师的吴远、杨子江和周蕾眼中,她就是前行的方向标,也让人更坚定桃李满天下的信念;而对于她自己来说,就算是在众多优秀的人之中,也是不掩锋芒,就好像在熠熠生辉的星河之中,那最璀璨耀眼的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