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青春 向阳而生
奋斗青春 向阳而生
1916年,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先生在 《青春》 一文中写道:“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坚信风雨如晦的中国定将迎来胜利的曙光。2022年,习近平同志在作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勉励寄语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一百多年来,时代在变、挑战在变,但是属于青春的奋斗主题依旧不变。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从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五四运动到“千磨万击、开天辟地”的中共一大,从“两弹一星”、“神舟”飞天到“嫦 娥”奔月、“天眼”探空、,从抗疫队伍中的“90 后”逆行者到为国出征的“00”后奥运健儿,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人接续奋斗,把自己的生命、青春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今,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手中,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帮助青年学生“扣上人生第一颗扣子”。提“智”增“慧”,智慧双全。由智生慧,由慧促智,智为脑、慧为心,在日常教学中应将思政课的德育建设融入到专业课的学科建设之中,学习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不断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坚持党的领导,拓宽人生境界,提高课程思政覆盖率,培养拥有大德大爱大情怀的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彻底摒弃专业课与思政课“两张皮”的现象,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重“学”顾“术”,学术双具。“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学是术的基础,术是学的运用,无学之术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术之学则像黑暗中的远征,失去了方向。学习并不只是单纯地掌握理论知识,学的是科学思维方法,习的是优良精神作风。不能只听不做、只学不用,而是应该学做结合、知行合一,在学习时要勤于思考,善于查漏补缺,从自身学习和工作出发,把学习理论知识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结合起来,善于使用问题导向,提高现实“转化率”,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乐“传”善“播”,传播双兼。在 2021年“七一勋章”颁奖仪式上,几十位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为白发苍苍的老一辈国家功勋鲜花,“一边是栋梁,一边是晨光”的一幕感动了千千万万名中国人,也正是因为这一代代的薪火相传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国共产党的万古长青。作为祖国的未来,青年师生们理应担负起追寻历史、学习历史、传承历史的责任,在传承中汲取力量,在传播中开创未来。“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多一些互动交流,少一些简单灌输,多一些循循善诱,少一些教条说教,在把握理论性、思想性的同时,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利用身边的故事、影视资源、教育基地、微课堂等载体,展示传统文化的活力,提升吸引力与感染力,讲好中国故事,唱响新时代赞歌。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青年朋友们,愿大家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用奋斗致敬最美好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