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冠军来上课?安排了!
不知道大家在运动的时候,是否也会有这样的念头:“如果能有机会请世界冠军来点拨下该多好呀!”其实,浙大老师中就有体坛世界冠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听四位老师的故事。
许亚萍:学生口中“温柔的麻辣老师”
许亚萍,前皮划艇国家队运动员、奥运会项目世界冠军、国际运动健将。于2002、2004、2005、2006年在世界杯及世界杯总决赛中获得7枚金牌。2005、2009年全运会获得1金1银1铜。2008年北京奥运会选手。2011年进入浙江大学执教,成为国内首位在高校开设皮划艇、皮艇球、桨板、桨板瑜伽、赛艇、龙舟、水上安全救援等综合性水上通识必修课的教师。
“其实我们平时不常称呼许老师为‘许老师’或是‘许教练’,更愿意亲切地叫上一声‘萍姐’,她麻辣的外表下藏着的是无限的温柔和体贴。”“萍姐让我看到了一种运动员精神,一种冠军气质,那是一种遇到困难总能找到办法解决的坚毅,一种每件事情都要做到冠军品质的自信和自我要求。”学生口中的萍姐,就是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教师许亚萍。氢燃料电池汽车是绿色冬奥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上装载的是70MPa的氢气瓶,相当于700个大气压,一次加注可以跑500多公里,续航里程可以与燃油车相媲美。
在世界冠军的光环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艰苦付出。“我并不是体校出身,而是‘半路出家’,所以进入国家队时,我对自己的未来很不确定。”但是,她没有在原地彷徨,而是选择了埋头前行。因为没有进行过系统性的运动训练,许亚萍在训练时患上了骨膜炎,“很疼,只能跷着脚跑步”。即便如此,她不敢松懈,仍然坚持带伤训练。“我进去时是队里最差的,我不知道我的未来是怎样的,只能做好当下,别人不训练我训练,别人正常跑我瘸腿也要跑。我没退路,只能拼到最后一刻。”而正是这一步一个脚印,最终铸成了世界冠军的硕果。
而对于许亚萍来说,运动员的经历改善了她的身体素质,培养了她坚韧勇敢的性格,世界冠军光环带来的关注度也激励她持续全面地提升自己。退役后,她也一如既往地努力不辍。进入浙大后,她创立了浙大水上俱乐部,并担任校皮划艇、龙舟、赛艇队的指导老师。她用十年的执着和积累协助学校体艺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共建成立浙江大学中国水上运动发展中心。
在日常上课和带训中,她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在成就自我中回报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她希望通过一堂堂课、一次次带教,将奥林匹克精神注入学生的品格,让他们在享受运动的同时,培养起勇气、专注力、受挫力、想象力等多元能力。“我时常感觉在赛艇队不仅仅是在跟世界冠军学划船,也在跟世界冠军学做人,心中充满了珍惜和感激。”浙江大学水上运动俱乐部龙舟队、赛艇队队员,2018级本科生李静这么说。
马岚:7岁习武,痴迷至今
马岚,前国家武术队运动员,国际级运动健将,武术六段,国家一级裁判。第十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女子长拳冠军,首届世界武搏运动会女子长拳冠军,多次获得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冠军赛长拳、刀术、棍术冠军等。2015年进入浙江大学,现任教育学院体育学系教师、浙江大学武术队教练。
2006年世界青少年锦标赛第一名,2009年第十届世界武术锦标赛长拳第一名,2010年世界武博会长拳第一名,马岚在运动员生涯中一共三次夺得世界冠军,这样的成绩着实令人瞩目。而这份成功背后蕴藏的付出同样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7岁开始习武,3年业余训练,17年专业训练,数不清的赛前加训,挑战一个又一个难度,马岚要承受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压力,更要学会相信自己,克服心理上的压力。2006年,马岚出战世界青少年锦标赛。这是她第一次参加世界级的比赛,最终就成功站在冠军领奖台上,夺得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从一个习武的小姑娘到世界冠军,武术不仅让马岚拥有了健康的身体,也让马岚懂得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勇敢地战胜一切挫折。
2015年11月,马岚成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学系的一名老师。她主讲及参与课程包括《太极拳》《木兰拳》《传统武术》《武术专项理论与实践》《竞技武术科学化训练》《传统养生理论与实践》。
马岚说:“作为老师,我想要把我有的专业知识和武德修养传递给同学们,同时这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带教过程中,有一件事情让她印象极为深刻。2018年带队外出比赛时,一位同学比赛前不小心伤到了额头,但是为了不影响集体荣誉的,他坚持参加了第二天的团体项目。这种集体主义精神让马岚感动至今。
王地:在求是园里传播武术文化
王地,国际级运动健将,国家一级武术套路裁判员,获得第十七届亚运会男子南拳南棍全能冠军、第十三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男子南拳冠军、首届武术套路世界杯男子南拳冠军、第十三届天津全运会男子南拳全能冠军。2019年入职浙江大学,兼任浙江省武术协会武术裁判员。
从6岁开始学习武术,王地一坚持就是二十多年。这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这让王地认识到,成功离不开坚持和忍耐。而这个启示也一直引领着他不断前行。
聊到运动生涯最难忘的比赛,王地回忆起2014年9月,他代表中国出战仁川亚运会武术套路项目男子南拳南棍全能项目的经历。对于第一次参加国际性大型比赛的王地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同时,这也有可能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参加亚运会的机会。他说,在那个机遇和压力并存的时刻,正是为国争光的念头、突破自我的决心,让他顶着压力斩获金牌。
而这位武术冠军除了习武,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本科、硕士阶段均就读于浙江大学的王地,丝毫不放松文化课的学习,在大三学年获国家奖学金,还获过“十佳大学生”称号……平时,王地每天要训练四五个小时,比赛前甚至要达到八九个小时。面对学业和训练的冲突,王地也曾有过动摇和纠结。“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时间冲突,感觉精力不够用,但我又不愿意放弃武术,因为发自内心喜欢。”靠着咬牙坚持不放弃的韧劲,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适应,王地渐渐发现其实两者并不冲突,“课业和训练其实是可以融会贯通的,比如运动心理、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等方面的课程,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科学训练,提升成绩。”
2019年7月,王地正式入职浙江大学成为一名老师。“浙大的同学们都很优秀,这给了我不小压力,我时刻提醒自己只有继续努力提升,才能更好地去教学生”王地说。除了带领同学们上好体育课,作为一名武术运动员,他同样希望能够将蕴含在武术动作背后的文化传递给同学们。在外语学院2019级本科生马玺媛看来,跟着王地学习,不仅可以掌握专业的技法动作,还能学习到武术中的礼仪,王老师的讲述让她切实体会到了武术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寿旻超:分享运动的快乐
寿旻超,国际级运动健将,健美操国际四级裁判员。2007年入选国家队,运动员期间获得8次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世界运动会冠军。2015年担任国家健美操集训队教练员备战亚锦赛,2016年担任运动员兼教练员备战韩国世界健美操锦标赛,2017年担任国家健美操教练员之一备战世界运动会。2020年入职浙江大学。
2003年,初中二年级的寿旻超成为了浙江省最早一批健美操运动员。他与健美操结缘,是从当时学校田径队的蔡丽华老师带领几位运动员与教练员一起观看录像开始。
2005年,寿旻超在教练的指导下从健美操业余领域走向专业领域。经过2年的训练,寿旻超经过不懈努力,成为国家二队的正式队员,并代表中国参加了世界锦标赛。刚入队时,寿旻超深知与他人的差距,而教练的一番话让他谨记至今,并将其贯彻于生活:“想比别人更优秀并不难,在教练员布置的量的基础上加10%就可以了。”
“我觉得,首次参加世界比赛是自己运动生涯的转折点。”2007年,恰值成年的他第一次与国际赛场的强劲对手同台竞技。预赛第四名的名次让他看到了夺得奖牌的希望,同时也承受着沉重的压力,以至于在赛前浑身发抖,和教练提出了弃权的想法。所幸,在教练的鼓励下,他最终放平心态,并拿下银牌。而现在,他也常设身处地地鼓励学生:“赛前紧张是正常的,放松地比一场,还是逃避弃权、下次再战,让他们自己选择。将选择权交给他们,心理状态便不一样了。”
2020年入职浙江大学的寿旻超,在健美操课程教学中,不局限于技术的指导,而更关注传递“终身体育”的理念。“健美操技术我在课上会教,但是这不是最重要的。我更希望学生能养成一种运动的习惯,通过运动获得一些成长,从而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
在赛场,他们有高超的竞技水平。在课堂,他们有一流的教学技巧。一起为求是园的世界冠军老师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