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蟹安家黄河边 盐碱瘠土变良田


宁波大学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及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指导海洋学院党委构建“党建+学科(群)”双促双进的“五五五”工作模式,推动20多项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超10亿。水产动物养殖团队经过3年坚持、10万多公里奔波,逐一攻克青蟹在盐碱地“能不能存活”“能不能养殖”“能不能出效益”的科研难题,还先后成功试养南美白对虾、缢蛏、美国红鱼、黑鲷、七星鲈、大黄鱼、金钱鱼等海鲜,成功变盐碱地为致富田。项目入选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获教育部第四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排名第一(全国31项),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了高校力量,事迹多次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思索数亿亩盐碱地的“出路”


2020年9月,地处黄河故道的河南延津县石婆固镇里乡村一处盐碱地改成的鱼塘边,刚捕捞上来的十余只青蟹正挥舞着蟹螯活蹦乱跳,养殖户杨明涛捉起一只约半斤重的青蟹自豪地说:“以前做梦也想不到,俺家盐碱地里还能‘长’海鲜!”

事实上,这些青蟹的“老家”原本不在黄河故道上的盐碱地里,而是在东海之滨的浙江宁波。一个偶然的机会,宁波大学王春琳教授开始思索一个长期困扰北方农业生产的问题:中国有4.5亿亩盐碱地,如果能够利用盐碱地的土地特性,攻克青蟹盐碱地养殖的难题,那将会为农民带来多大的致富希望!

2017年3月,王春琳教授带队来到河南省兰考县进行实地调研。兰考县紧邻黄河,有大片的盐碱地,也是当年焦裕禄同志治沙治盐碱的地方。经过多年的治理,这里的盐碱情况得到不少改善,但不利的土地条件依旧影响着当地农业生产。但是土地及地下水的盐碱特性,为海水产品的养殖提供了可能性。如果能变废为宝,将青蟹养在盐碱地上,必将大大增加农民收入。


探索海蟹千里搬家的“思路”


研究刚起步就遭遇了困难。盐碱地的盐分浓度普遍低于千分之二,虽说青蟹能适应低盐,但青蟹能适应的通常是千分之十的浓度,如果把蟹苗直接放入极度低盐的环境中,蟹苗将会大量死亡。经过近一年的反复实验论证,团队完成了青蟹低盐适应机制的研究,首次系统揭示出青蟹适应低盐的科学理论。

2019年,团队研发出苗种淡化技术并申请发明专利。该项技术的独特之处是快,无论从全国各地哪里运过来的青蟹,3天内就能淡化到千分之一,从而保证蟹苗成活率达到98%。继而转到真正的盐碱地试验养殖,成活率虽然存在一定波动,但青蟹已经可以生存和蜕壳,解决了“能不能养活”的难题。

由于宁波与河南相距1000多公里,苗种的淡化、运输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团队研究发现,通过海水淡化比用海水晶配制的海水淡化的青蟹幼苗成活效率高。因此为了切合生产上的要求,团队又开发了拟穴青蟹幼苗快速淡化技术,并最终形成了在宁波将青蟹淡化至千分之三后再运输至河南盐碱地池塘。

紧接着,团队又开发了针对青蟹幼苗大小的不同运输装置,最终在2019年6月初进行了首批青蟹苗种的投放,并以虾、蟹、鱼及虾、蟹混养模式进行试养。然后,团队每月都赶赴河南盐碱地池塘进行水质、浮游植物及动物的检测,发现池塘中有大量的桡足类、枝角类动物供青蟹食用。同时,每个月都对青蟹进行全甲长、全甲宽、壳厚、体重等生长指标进行测量。随着青蟹个体的生长,在周边河流中捉田螺放入池塘,并长期跟踪观测青蟹的觅食活动,确保所有技术环节万无一失。

问题又来了。养殖过程中,有队员发现青蟹蜕壳比较困难,而且验收时抓起来的螃蟹个头都不太大,产量没有达到预期水平。问题可能出在盐碱地的水质上——“此盐非彼盐”。2020年伊始,团队全力扑在新研究上,通过查文献、做实验对比水质,发现盐碱地的盐与海里的盐在成分上有一些差异。比如,与海水相比,延津、兰考的盐碱水缺少钙离子和镁离子,而这两种离子正是螃蟹蜕壳生长时所需的关键元素。7月份,基于这项发现的盐碱水关键离子调控技术申请了发明专利。

在不破坏生态的情况下,团队通过缺啥补啥,将水质调整到最佳养殖状态。在几年时间里,团队从淡化技术、苗种大小选择、苗种保活运输、水体离子调控等所有环节进行了研究,经历了失败到成功所有环节的酸甜苦辣。逐一攻克了青蟹在盐碱地“能不能存活、能不能养殖、能不能出效益”的科研难题,不仅申请了2个发明专利,更是将东海青蟹成功养在了黄河滩上。


为盐碱地农民找到“致富路”


2019年10月18日,团队终于迎来“宁大青蟹爬满黄河滩”的高光时刻,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等30多家媒体的报道。河南青蟹丰收的消息传开,很快就有山东、黑龙江、宁夏等盐碱地区的农民发来“技术邀请函”。农民的在土地上的回报增加了,看到了真金白银,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养殖的积极性更高了。

2020年,当地农民终于迎来了青蟹大丰收。按照亩产量来计算,河南盐碱地青蟹与浙江青蟹产区的中等水准已基本持平。9月20日,在兰考县农户杨明涛的鱼塘边,验收专家们捕获了120多只青蟹,最小的重150克,最大的则接近450克。“3个月能长这么大,即便在沿海,也不过如此。”参与现场验收的中国动物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常务理事王桂忠认为,该项目技术上已经非常到位了。杨明涛打起了算盘:“今年青蟹不仅个头大,专家们还为我量身定制了南美白对虾、罗非鱼和青蟹立体混养模式,效益更高。以前盐碱地里只能种点玉米、花生,收入不过千把块。现在海鱼、海虾、海蟹‘一勺烩’,轻松进账一万五。今后这没人待见的盐碱地可要成宝贝啦!”

2022年8月,海洋学院党委书记蔡真亮带队赴河南省延津县参加校地党建联建签约仪式,这也标志着宁波大学水产学科助力盐碱地综合利用进入新阶段。签约仪式上,延津县委书记李泽宙动情地说,“党建联建既是党建引领生态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也是推动‘政产学研用’的有力举措,必将对延津县发展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