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你打算几点睡?
熬夜,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高频词汇。不自觉地拿起手机,看看朋友圈,刷刷微博,再和几个好友聊聊天,打开电脑玩玩游戏,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熬夜”是艘贼船,易上难下。当问起熬夜理由时,答案更是五花八门。就以我们宿舍为例,室友A的答案是“熬夜当然是因为要赶作业啊,小组pre、论文3000字、大物报告……”;室友B这样回答“追剧看小说听音乐,一不小心就入了迷”;而室友C说“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熬夜,或许是无所事事,习惯使然吧”。熬夜的理由千千万,可是没有一个好习惯:报复性熬夜,娱乐性熬夜,焦虑性熬夜......多少次我们明明已经困得挣不了眼,可还是拿着手机不知所云地左右划着。
我又问他们有没有与熬夜做过斗争?他们的回答几乎全都是“斗争过———但没成功”。
或许是因为自控力不强,惰性使然的感官动物难以自持,非要在以“放纵”昭著的夜晚寻求感官刺激;或许是习惯报复性熬夜,白日里的疲倦成了催化剂,偏想着只有夜晚能为自己而活;又或许是放空了大脑,一到夜晚就忍不住抒发一些负面的、平素无法诉说的情绪。
那么,到底要怎样才能戒掉熬夜呢?其实,道理我们都懂。熬夜的我们大多都是用沉浸视听的方式来舒缓内心的焦虑和不安,白天即使四下无人也觉得聒噪,只有月光如水的夜晚才能勉强获得一点安宁,不论目的,或许真的像网络上的高赞回答所说———熬夜,是因为“假装抓住了时间”。记得很早之前,我看过一本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眠》。里面的女主角是一位家庭主妇,她因苦恼周而复始、机械枯燥的生活而选择不眠,不愿睡觉。于是她苦熬了20个不眠之夜,选择思考,选择审视自己,直至生命结束。
村上春树笔下的这个女主,并不是不愿意睡觉,而是面对生活感到压力,想要用“不眠”的方式来追求另一种精神生活,却在最后走向了极端,结束了生命。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同样也是如此,活在枯燥机械的生活中,不甘草草入睡,宁愿牺牲健康,也要向黑夜换取一份精神食粮。但是这样的牺牲其实并不划算,熬夜不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反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就像小说《眠》中的那个女主,以为不眠可以换来清醒的自己,却在最后走向了死亡。
也许,暂时的不眠,会让你感到放松快乐。但长期如此,只会消耗精力,让白天的我们越来越忙,睡得越来越晚,生活也变得越来越枯燥无趣。你有多久没在十二点之前睡觉了?让人上瘾的物件共有的特性便是明知有害也无法戒断,熬夜伤身,但我们依旧心甘情愿在夜晚沉沦。可太过短暂的安慰,还是借了明天的快乐来抚平今日的不愉,终归是欠了债,而这积年累月的睡眠债,可能一辈子都还不起来。
村上春树在《眠》中说道:“睡眠,对于人来说,那既是肉体的休息,也是精神的休息。”所以,无论怎样也要记得给疲惫的身心一些喘息的空间,早睡早起会更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才是生活带给我们的乐趣。
世界已经睡了,你还在等什么呢?嘘,拉灯。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