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练烽火艺程 形塑精神谱系


案语:2022年10月14日下午,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国美党建之路——党建文化长廊”正式落成并开廊。浙江省教育工委组织处处长陈钦林,校党委领导班子、二级党组织和党委职能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参加开廊仪式。长廊是学校九十余年党建历程的回顾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艺术呈现,是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新阵地,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堂。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中国美术学院“国美党建之路——党建文化长廊”在学校象山校区正式落成并开廊。作为献礼二十大的赤诚之作,这条蜿蜒绵延的红色长廊以编年图说的方式,展现了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的“党建国美之路”,绘就了艺笔擘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立德树人不言之教”。

一苇启航,生动展现国美党建历史

位于象山校区2号楼的“国美党建之路——党建文化长廊”,自2楼至3楼盘旋起伏百余米,吸引众多过往师生驻足观摩。大家无不感叹,长廊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有着绵延的架构,鲜明的形象,还蕴含着厚重的精神。

长廊二楼展陈包含近2万文字、近150张图片,通过文字、图片、灯光、音效、多媒体技术等综合打造了一本多角度、立体化的国美党史“教科书”,让师生们行走在物理空间长廊的同时,也走过了一段栉风沐雨、砥砺奋进的国美党建史。“他们太年轻了!夏朋牺牲时跟我是一样的年纪!”2022级建筑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刘丹丹在看到国美第一位党员张眺和女烈士夏朋的事迹时感叹,“在长廊重温学校历史,我们年轻一代更深刻理解了国美先辈们积极投身共产主义,勇于斗争,敢于牺牲的精神”。

展览呈现了中国美术学院从1928年建校到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砥砺东方精神育新人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学校九十余年的党建史被分为四个篇章,从榛莽中的新芽到新中国成立后高等美术学院建设事业的全新开创,从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创学校发展新格局到奋进一流大学建设,锤炼国美模式,生动展示了国美创办高等艺术教育的精彩缩影,真实写照了艺术家先贤们肩负起“为艺术战”的使命,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感人事迹。

从艾青、力群、王朝闻、罗工柳、胡一川、江丰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老一辈艺术家,到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精神、担纲历次国家重大主题性创作的国美新时代生力军,一代又一代国美人肩负起振兴民族艺术、抒写民族精神的使命担当。在新世纪变革与发展过程中,学校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大力培育和弘扬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创作艺术精品力作、培育时代新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一流美术学院建设道路。

回顾这段烽火艺程,诚如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所言,中国美术学院在9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一代代师生以艺术为武器,英勇不屈,艰苦奋斗,学校的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赓续不绝,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建设和发展有力保证了学校的事业发展,学校事业的蓬勃发展也见证了党和国家的历史发展。

一力担当,艺笔形塑党的精神谱系

沿着2楼拾阶而上,悬挂陈列在3楼长廊内的《启航——中国共产党成立》《八一南昌起义》《杨家岭初雪——延安文艺座谈会》等90余件出自师生校友之手的重大主题性绘画和雕塑作品,带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些艺术精品生动展现建党百年来的重大历史性事件,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内涵。

为人民写形传神,为时代塑碑铸魂。优秀的艺术作品,要在题材选择上挖掘历史厚度,在红色文化中寻找精神高度。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及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不懈奋斗,正是一代代国美艺术家们创作主题性美术经典作品的最好素材。当创作的艺术之美与党史题材融于一体,更能够创新、拓展重大主题的表达空间。

作为中国第一所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一直将主题性创作置于重要地位。《延安火炬》《娄山关》《遵义之春》《地道战》《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时代领跑者》《美丽乡村建设》《木刻民眸》……这些跨越时代的精品力作以鲜明的形象塑造、准确的史实把握深切回应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品中有着感人至深的党史故事、红色故事,展示着美术经典作品独具匠心的艺术魅力。它们是人民的心声、时代的强音、催人奋进的号角,是对革命年代的缅怀,对社会主义的礼赞,对改革开放的颂唱,对新时代逐梦的展望。一代代国美艺术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自己与党、国家、民族和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断推出精品力作,描绘了新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程。

“主题性绘画与别的画不一样,别的画就看你画得好还是不好。主题性绘画除了好不好,还要看你画得对不对。所以,画好主题性绘画既要兼顾到特定历史时期国家意识形态的要求,也要兼顾到历史学家的意见,更要把握好油画本体语言和创作主体的情感,从而把真实的历史转化为历史的真实。”著名油画家、中国美院教授全山石在他长达7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娄山关》《英勇不屈》等名垂艺术史的经典主题性创作。时至今日,92岁高龄的他仍坚守在创作与教学第一线,为文旅部与中国美院共同创办的“文旅部主题性美术创作高研班”学员们开办讲座、亲身示范,培育了一大批国家重大主题性创作生力军。

“高研班”的主力教师、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油画《启航——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创作者、绘画艺术学院院长何红舟回忆起自己的创作历程:“'红船精神'是鼓舞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主题性美术创作中,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的情感与人民、民族、国家相融合,作品才能获得巨大的艺术感召力和不断向前的精神力量。”

如今,行走在这条精神谱系的长廊之上的每一位观者,都能切身感受到这股具有巨大感召力的精神力量。

一念初心,笃行立德树人不言之教

在学校党委副书记孙旭东眼中,国美党建长廊对提升校园文化塑造、思政教育工作有着重大意义:“长廊是学校九十余年党建历程的回顾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艺术呈现,是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新阵地,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堂。”

长廊的展览展示因其可视可感的特点,是深化文艺思想观教育,丰富育人内涵,拓展育人空间,创新育人理念的有效途径。“国美党建之路——党建文化长廊”在形式与内容上都进行了开拓性和创新性实践,不仅是用好红色校史资源、发扬红色精神传统、传承红色艺术基因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构建思政教育新模式的重要依托。

“长廊凝聚着学校的高政治站位、丰富的治理智慧和鲜明的艺术特色。百年党史历历在目,伟大精神熠熠生辉,辉煌发展成就令人心潮澎湃,名师先辈让人心生敬意。国美人爱党爱国的情怀使命在这里生动体现,长廊必将成为学校思政课开展的一个理想场所。”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丁红旗的一番话,道出了高校思政教育者的欣喜。

以美心唤人心。自建校之始,以林风眠为首的中国美院第一代艺术家们,以“为艺术战”的勇毅姿态,用创作激情唤醒大众、艺术精神启蒙社会,再造民族精神。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美术学院赓续“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传统,数次将师生校友创作的历史题材作品,以图片展览等方式进行展示,让师生们在观摩与体味中,产生心灵的震撼,追寻名师名作的足迹与力量。长廊的建成,融合了党史、校史与艺术史,融合了创作与育人,凸现了艺术传承的思政教育理念。对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爱党、爱国、爱校精神,树立学生正确的文艺思想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党建文化长廊让我们学习到了许多党史知识,陈列于三楼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主题创作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学们都非常感动,我们更坚定了要成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的决心。”设计艺术学院2021级本科生王思源在参观后难掩激动之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国美术学院党建文化长廊的建成与启用,恰恰回应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教育事业的殷切期望。正如学校党委书记金一斌所言,“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启用党建文化长廊,既是学校党建育人的新起点,也为师生们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注入了强劲动力。整个党建文化长廊,映照了国美师生'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生动实践,她是学校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创新理论学习形式,构建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的鲜活载体。”

国美党建文化长廊在对于历史与当代、社会与艺术、群体与个体诸重关系的展现中,绘写时代精神,为人民塑像,传达精神谱系,弘扬核心价值。这是一条国美人筚路蓝缕的烽火艺程,一幅中国近现代高等美术教育发展的历史图卷,一场核心价值领航的立德树人不言之教,其独特的价值必将在未来不断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