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了理想,超出了预想!” 2018级越剧南京班阶段性汇报演出精彩纷呈
君树桃李,此地芳菲。7月14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第3场惠民演出——越剧折子戏专场《芳菲》,在杭州市临平区藕花洲剧院上演,本场也是2018级南京越剧团订单班的26位学生结束4年的在校学习,进团实习前的阶段性汇报演出。南京市演艺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杨庆锦,副团长朱蔺、张玲,党支部副书记李晓旭等团方领导,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院长黄杭娟、副院长支涛等观看演出。
《芳菲》分为“萌蘖”“蔓蔓”“葳蕤”“桃夭”四个篇章,以此比拟学生们在戏曲文化的土壤中从新芽萌发到蓓蕾初绽的成长历程。小生剧目《白蛇传·断桥》《梁祝·回十八》《胭脂·慎思》,老生剧目《白兔记·回书》《李娃传·责子》,花旦剧目《情探·行路》《打金枝·闯宫》《红楼梦·葬花》《血手印·法场祭夫》,老旦剧目《祥林嫂·问天》《杨门女将·巡营》《拾玉镯·春光春色春意浓》等轮番上演,节奏紧凑、精彩纷呈,浓缩了学生们4年所学,展示了她们在唱、念、做、打方面扎实的基本功,以及在角色塑造、剧目表演和戏曲编导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观看演出后,杨庆锦对南京班的演出和浙艺4年来的教学成果给予肯定。观众们的鼓掌声、叫好声不断,现场60多岁的市民胡女士说:“平时很难看到这么精彩的折子戏,这次带5岁的孙子一起来看,他整场都看得很入迷。”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我们乐此不疲,因为我们的行当与众不同。如今,越剧已融入我们的骨血……”同学们演出中场的道白令人动容。2018年初秋,经过校团双方层层选拔的26名来自长三角各地市的小学毕业生初入梨园,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浙江戏曲教育的摇篮——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成为了戏曲追梦人,开启了传承中华文化瑰宝之路。她们也是浙艺在牵头成立长三角戏曲产教联盟的背景下,在产教融合深度发展的平台上培养的第一批戏曲人才,彰显了学校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艺术人才培养的实力。
4年里,在校团合作、双元管理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她们得到了杨小青、茅威涛、汪世瑜、曾静萍、史济华、奚中路、吴凤花等名家名师的亲授和浙艺戏曲学院专业教学团队1400多个日夜的悉心栽培。她们勤学苦练,赓续戏曲薪火,弘扬中华文化,在各项省级、国家级赛事(展演)中频频亮相,增进技艺,收获累累,比如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浙江省中职技能大赛一等奖,在第四届“梨花杯”全国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省级选拔展示活动和2022年浙江省“新松计划”青年戏曲演员大赛中成绩名列前茅。她们还每年参加文化大礼堂、戏曲进校园、余杭美丽洲大舞台等社会实践演出。
4年里,她们品学兼优,德艺双馨。数位同学每学期获得学校各项奖学金。班级获得学校“争做时代新人 喜迎二十大”主题活动优秀作品手抄报一等奖。量身定制的人才培养方案,让她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水平、综合艺术素质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她们已然成长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戏曲事业,有理想、有情操、能吃苦的梨园蓓蕾。
“感谢浙艺为南京越剧团培养了这么多优秀的孩子,我们相信,有了她们,今后南京越剧团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越剧艺术在江苏的影响力也会得到提升。”研讨会上,杨庆锦向校方领导和老师表示感谢。对于南京班学生进团实习期间的培养,他表示将继续依照学校的教学要求和规范进行,保持他们的基本功训练和文化课学习,同时以戏带功,争取两年后和校方联手为学生们量身打造青春版《柳毅传书》《血手印》等大戏。
“能够得到团方的高度评价,对于校方来说是最大的欣慰。这台节目是阶段性成果,也彰显出校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巨大优势。”黄杭娟表示,浙艺的订单班从2007年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在探索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和从招生到培养到就业的完整的戏曲人才教育链条,这对于校团双方来说是双赢的,在新《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的背景下,现代学徒制探索所取得的成果会进一步放大。后面两年的舞台培养,相信团方会继续给她们提供上升的空间和机会,让她们现有的基本功得到充分应用和发挥,她们也必将为赓续戏曲薪火、弘扬中华文化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