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3 个学生微信好友都是他的“叶绿素”一位高校教师的“光合作用”
春暖花开,新学期开始,叶绿素”的朋友圈里就开始了新一轮的抢课预备战。“今年一定要蹲到叶老师的课!”我还差一门就能实现叶老师选修课大满贯了!”这位早早被学生们蹲守抢课的老师就是经亨颐教育学院的老师叶林。
面容清瘦,头发浓密但两鬓已花白,一副银框眼镜架在鼻梁上,这位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之为“叶老”。今年 52 岁的叶林看起来可一点都不老,之所以被叫“叶老”是因为他觉得叫“叶老师”太生分,叫“林哥”又不太合适,干脆拿掉一个字听着亲切又顺口,后来就在学生中流传了下来。
他的办公室堆着厚厚一叠荣誉证书:杭州市教育局系统优秀教师评选第一名;连续九年本科教学工作业绩考核优秀;校“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评选第一名;校首届“最受学生欢迎课程”评选第一名;校“教学十佳”评选第一名;校“三育人”先进个人评选第一名等。能收获这么多荣誉,离不开他平时对教学和学生的用心,他也被称为拥有初心、匠心和爱心的“三心”教师。
初心:3393 个学生微信好友,都成为了他的“叶绿素”
叶林有个同学们自发组成的“后援团”叫“叶绿素”。起因是 2015年,叶林送了一本自己写的书给文综 121 班的班长李燕青,李燕青课下来找叶老要签名,几个同学围过来玩笑道:“叶老被要签名啦,叶老有粉丝啦!”,大家玩闹着就把粉丝团名给定了。
叶林也觉得挺有意思的,有一个专属的名称还能给学生们带来归属感,就沿用了下来。虽然是玩笑的结果,但正如同学们说的“不感人的老师怎么会有后援团啊”。
叶林与学生的联结,是从记住每个人的名字开始。他在校内开设有5 门课程,包括全校公选课、师范生公选课和专业必选课。他给每一年每一门课的每个班级都建了 QQ 群,并会一个个通知同学们入群。后来有了微信,他就在每门课的第一节课上放出自己的微信二维码,并告诉同学们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有任何事情都可以来找自己。
大学里上公共课,很多同学习惯了上完就走,没事不和老师来往。叶林却认为,学生们其实有很多话想说,只是没有合适的机会。当时,他正在文综 121 班试行“一分钟小纸条”反馈制度。每次下课后,他都让学生写两个问题交上来,一是对今日课堂的看法,二是课堂上有疑问、没有充分理解的内容。一开始大家只是例行公事,有的直接写一个“棒”就交了上来,但叶林会在 QQ 上一一回复每个人。几周下来,学生中渐渐传开了:这个老师是“活”的。于是,聊天也由被动变成了主动。
到后来,聊天的内容就逐渐跑偏了,有来咨询是考研还是出国留学的,有来求男友 / 女友的,还有考前把叶林当吉祥物来拜一拜的。“叶老”的“树洞”属性一传十,十传百,甚至同寝室没抢到课的学生也跑来“求好友”。十几年来,叶林的微信已经加了 3393 个学生好友,每一个他都记得。
能被记住名字,给了同学们很大的惊喜和很强的幸福感。“我只上过叶老的一节公选课,在课上也一直是小透明。没想到走在路上跟叶老打招呼,他竟然能清楚地叫出我的名字。”文综 141 班的陈羽茜回忆道。同样感受的还有教育 171 班的法尔扎娜,虽然她只参加过叶老师一学期的课程,叶老每次都能认出我,问候我近况,让我感到很受尊重。他真的有在认真关注每一个学生。”
叶林说他记忆力并不算好,能记住是因为“混眼熟”。他跟同学们约定,互相不屏蔽朋友圈。在吃饭、坐地铁或者其他零碎的休息时间,他除了自己更新朋友圈,也会看看同学们在发什么,给他们评论、点赞。文综171 班的吴思玥开玩笑地说:叶老像是‘住’在朋友圈的人”。
有人问:叶老,你哪来那么多时间啊?”他回答说:没时间啊,所以只能压缩自己的睡眠时间。”十几年来,叶林基本保持着早上 5 点半起床晚上 12 半睡的习惯。同学们都知道,12 点去找叶老师他肯定秒回,因为每天晚上的 11 点到 12 点半都是他固定回复大家消息的时间。
在“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中,学生给叶林的推荐词上写着:这是最潮的老师,也是最暖的老师。叶林却说:“我与学生是双向奔赴的关系。”
2018 年,学校评选“马云教学卓越奖”,历史 171 班的同学为了力挺叶老建了一个“叶老后援天团”微信群,把他本人也拉了进来,这就是叶林第一个学生后援群。
打投活动进行的火热,同学们一边喊着“你一票、我一票,叶老明天就出道”的口号,一边马不停蹄地作图、转发。一时间,朋友圈、聊天群、亲友群里全是“叶绿素”在狂欢。学生做的表情包,叶林自己也用得很high。
打投结束后,这个群被保留了下来,叶林把教过的学生都拉了进去,改成了“叶绿素天团 1 群”。到现在,叶林的微信里已经有了 6 个 500 人的“叶绿素”群,1 群里还有他 2007 年刚到杭师大时教过的学生们。
匠心:五年 1960 节课,他的课堂总是特别精彩
在新一轮的职称评审中,叶林升级成为了教学型教授。执教 14 载,与一般高校老师不同,叶林把重心放在了教学上。《教育学基础》《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规》《教育研究方法》《当代国际教育改革动态》《日本文化与教育》,他把每门课都上成了秒杀课。
但他并不是一开始就选择了从教。他从老杭大的图书馆学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了十年。年过三十,一时兴起想出国留学深造,当时女儿出生才三个月,老婆很支持我,我就真的辞职去了日本,白天读书晚上打工,一路从硕士、博士读到博士后。”他也成为了广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培养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博士。
回国任教后,叶林教学、科研两手抓,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项目,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十多篇学术论文,但他发现自己更沉醉于现场教学,“教学型教授要求达到256 课时,我这五年上了 1960 节课,年均 392 节课。”
2019 年,叶林在《当代国际教育改革动态》课上使用弹幕跟学生互动,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在他的课上,学生不仅可以使用手机发送弹幕到大屏幕,还能在 APP 上将上课感受反馈给老师。每周,叶林都要看超过十万字的反馈。“大家其实很擅长书面交流!从他们的反馈中,我能知道大家在想什么,顺便也知道了他们的小秘密。”他会把好玩的、有价值的反馈在下一节课匿名展示出来。
不仅如此,2016 年起他还推出了“重返课堂”活动。结合不同课程的授课内容,邀请上过其课程的优秀学子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重返课堂,和学弟学妹们分享各种经验。出现在叶林课堂上的毕业生们,包括了浙江省及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二等奖获得者,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墨尔本大学、复旦大学等海内外名校攻读硕博的弟子以及在本市中小学任教的优秀教师等。
大学课堂经常会遇到学生不爱回答问题的情况。他却非常理解学生,课上不爱回答问题很正常,一般大家会认为学生没想法、不爱发言。其实不是的,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
为此,叶林拿着一个咬人鳄鱼的玩具,在提问环节拿给学生轮着按,谁被咬住了谁就来回答,每次都惹得课堂笑声一片。后来学生看他的咬人鳄鱼用旧了,还送给他一个新的咬人鲨鱼玩具。
由于公选课多在晚上,学生上了一天课很容易疲乏,为了给大家提神,他就在课上跟全班同学集体猜拳,称为“拳王争霸赛”,赢的同学可以获得他准备的小礼物“御守”。
实际上,叶林的选修课在被媒体报道前也一直都是“秒杀课”。有的学生连抢三年都抢不到,还有的学生抢到课后,大晚上从玉皇山校区赶到本部来上课。
每学期,叶林都会根据同学们的反馈重新备课,他说:好的课堂是不断成长的,也是师生共同创造的。”所以有的同学上完一门再去抢另一门,选过叶林所有课程的同学自诩为“大满贯选手”。他的每门课学生评教得分都很高。2019 年他在钱江学院带的一门《教育学基础》学评教分数甚至达到了 99.55 分。
爱心: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他是老师们的老师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建立联系,叶林把学生的微信名都改成了班级、姓名和就业单位,“比如有想去十三中求职的同学,我微信上一搜十三中就能找到他们的师兄师姐,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建立起联系,传授经验。”他还建起了 28 个“叶绿素”地方分群方便大家认亲。
“有一次我在食堂碰到了叶老,他听说我想学日语,不仅给我推荐了自学网站,而且还把日语高手的微信推给了我,那一刻真的特别感动。”文综141 陈羽茜说。
他经常在已结课的课程群里分享教资笔试、面试小窍门。基本上学生有所呼,他就有所应。“一个理想的教师就是要努力去发现学生内心想什么,耐心去听他们讲述,平等地去和他们讨论。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友’。”
毕业三年后,已经成为一位中学老师的中文 142 陈妍蓉说,她终于体会到当年每堂课的小纸条反馈对老师而言是件多么费时费力的事,也意识到作为大学老师能够记住那么多学生的名字,让学生尽可能有存在感是一件多么神奇与了不起的事。
叶林常说,当老师就要是爱学生,“往大里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人才,人才要由老师来培养。我们作为培养老师的人当然更要身正为范,以爱育爱。往小里说,你温暖了一个人,他才能去温暖更多人,才能把爱传递下去、扩散开来。”
如今,叶林 90%以上的学生都在从事教育行业。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叶林的学生中,有省级名师、杭州市名师张占营、杭州市优秀教师朱巍哲、教育部级“一师一优课”优课获得者、杭州市教坛新秀陆叶秋、杭州市“教坛新匠”、杭州市青年教师竞赛特等奖获得者韩雨晌、浙江省优秀艺术指导教师、杭州市高中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蔡雨恒……更多的是默默耕耘的普通教师。大家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坚持爱的教育。
去年 9 月,新生入校后,还有同学专门找到叶老,对他说自己高中时是“叶绿素”奉化中学邬珂颖老师的学生,所以来到杭师大就赶快来抢叶老师的课,看看师爷的庐山真面目。“初心、恒心、匠心、爱心,敬业、专业、精业、乐业!”这是叶林一位老杭大前同事对他的点评,也是叶林这一路从教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