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疫情中见证教育力量


谷雨过后,冰封已久的吉林大地终于繁花渐放、绿树抽新芽,再次应了那句老话“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刚刚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2400万吉林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兄弟省份的大力驰援下,同心协力、英勇奋战,取得了本轮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的重要胜利。在这场阻击战、歼灭战中,吉林全省教育系统攻坚克难,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书写奉献担当,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抗疫答卷。

经此一疫,我们看到了吉林学子赓续不断的红色血脉。14年抗日战争,3年解放战争,3年抗美援朝战争,无数英雄先烈血染白山松水,无数吉林儿女埋骨他乡。东北抗联战旗飘飘,四战四平号角声声,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兴办起来的吉林教育怎能没有红色基因?疫情袭来,吉林全省教育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各校学子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优良传统,听党话、跟党走。落实防控责任,他们积极服从指挥、足不出寝,主动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重重困难;投身志愿者工作,他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搬运物资的队伍里永远都有他们尚显稚嫩的身影。在广大吉林学子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青春的蓬勃力量,看到了凛然千秋的英雄气节。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必将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经此一疫,我们看到了吉林教师传承不息的先生之风。新中国成立以来,吉林大地涌现出了一大批信仰坚定、胸怀大我的大国良师:怀着赤诚的奉献精神主动请缨来到吉林支援高等教育事业的“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唐敖庆;主动放弃博士学位回国建设光学事业的“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教师”黄大年;用一生书写信仰的“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郑德荣……他们坚守师者初心,潜心教书育人,为新中国建设事业和民族复兴伟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身上洋溢的先生风骨在吉林乃至全国树立起了师者丰碑。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疫情之下,广大吉林教师景行行止,传承先生之风。吉林3万余名高校教师在做好自己“小家”防控的同时开出了3.8万余门线上课程,全力以赴做到了教学计划不缩水,教学标准不降低。更值得称赞的是,在所有高校实施疫情防控封闭管理期间,还有一大批教师随学生住在了学校,他们中有年幼孩子的父母,有新婚的夫妻,有年迈父母的子女,还有已经办理完退休手续的老教授。为了疫情防控大局,他们离开了需要陪伴的家人,来到了学生的身边。在广大吉林教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大先生模样。

经此一疫,我们看到了吉林学校始终践行的使命担当。吉林省是高等教育大省,一大批吉林高校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特色优势,主动担当作为。在疫情防控的医疗战场,吉林大学选派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和中日联谊医院的143名医护人员组建勇士路方舱医疗队进驻方舱医院开展医疗援助;长春中医药大学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迅速组建具有一线抗疫经验的中医专家组进驻各个疫情救治点,3所附属医院全部投入疫情防控;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职工核酸检测队分两个批次驰援省内高校,协助开展核酸采样工作……在吉林各地,有疫情防控的地方就有吉林高校的力量。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正值春耕备产重要时期,在准备春耕的另一个战场上,包括吉林农业大学在内的多所吉林高校迅速组建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队,积极发挥高校科技优势指导春耕生产,黑土地上上起了“田间大课”,春耕备耕工作顺利进行。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这场严峻斗争中,吉林高校一手抓校园疫情防控,一手抓服务支援社会。一方面用最全面、最严格、最有效的举措防止师生被感染,另一方面又发挥特长,精锐尽出支援社会防控任务。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在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吉林高校用行动书写了“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吉林篇章。

莫道春来晚,勤耕正当时。再次放眼吉林大地,黑土地上铁犁滚滚弄春潮,饱含希望的种子奋力地生根发芽。同样把根扎在这片土地上的,还有吉林的教育。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壮美画卷中,必有吉林教育最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