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听惊雷

执青春之笔,绘校园之声,嗅新闻之热点,引舆论之正途,此谓校媒人也。

初闻之时,茫然而心动。只知将镜头对准校园,妙笔写下风华,聚以泉涌灵感,逐以时代风向,便只身前往,探寻其中奥秘。而后百感交集,撰写时光枯燥冗长,返稿退稿浇灭年少轻狂,囊中无墨何处诉情肠?于是踌躇,于是轻言,成日喊着作罢!作罢!倒也不肯轻易放笔。

期年之后,身在情长在。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到底是言论稿的针砭时弊,亦或是文艺稿的涓涓柔情,竟在无数次的撰写中愈发热爱。是爱泻下这文字时的酣畅淋漓、万丈豪情;还是爱发掘这热点时的惊喜欲狂、忘乎其行;又或是爱探寻这校园时的昂然自得、称心快意。许是兼具有之。

而今再望,纵俯仰之间,仍向之所欣。曾慨叹,何时能妙笔生花,激荡一片拥喝;何时能一展雄风,鼓舞万千民众;何时又能感天动地,与历史争抢浓墨一笔。但在一次次校媒联盟的讲座里,便是彻底震恸,促狭间柳暗花明。有常海军老师的“新视野新舆论新导向”;有于英焕老师的“见微知著,促发师生心声”;也有任爽老师的“校媒通融,时代情怀”。感悟颇丰,亦如鲁迅先生一句“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纸媒人应当书写为人民,系民之深,则虑之长远,用笔杆划破黎明前的黑暗,以浩然正气寄托革命胜利的信心,其身心具与全国人民相连,字句之间皆是奋勇向前,给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以极大的鼓舞。便粗解为,新闻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利之于民;撰写应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涵。

校媒人亦是如此。校媒换届,使之校媒精神、校媒情怀一如既往流传,新生面孔携奔腾之血液,于懵懂无措走向能干可靠,自应不忘初心,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惟愿你我,于无声处听惊雷,执笔为万家墨面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