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壮志不歇 坚守一线初心不改
——吉体“战疫”中的最美后勤人李金林
本报讯(党委宣传部 孔庆涛)现年57岁的李金林,自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勤恳耕耘在吉林体育学院后勤餐饮服务岗位。多年来的默默奉献,多年来的始终坚守,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腰间盘突出、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缠身。当听说疫情导致学校封闭管理,后勤人手不够的时候,原本正在请假住院的他,毅然提前出院,于封校的第二天就出现在了工作岗位上。由于市区交通管制,他只背了一个双肩包,装着一个月的口服药品和少量衣物,从家步行来到学校临河校区,在疫情肆虐的关头,不顾安危,逆行而上。
在忙碌的食堂中,他用一个老后勤工作者的经验,耐心细致地指导食堂供餐工作。从食材进校、加工、装盒、送餐,他都秉持服务师生的需求,在每个环节亲力亲为,和同志们一同尽最大的努力保障疫情封校期间的供餐工作。由于学生封闭在寝室,不能像以前一样挑选饭菜,只能吃统一配置的盒饭,难免会产生各种诉求。针对学生提出的反馈,李金林老师总是细心分析原因,如果是因为食堂工作不细致导致的,就马上敦促餐饮公司整改,经过不懈的努力,饭菜的品质和学生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在现有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食品安全问题,必须要更加注意食品卫生和环境消杀等因素。为此,李金林同志向学校防控办申请物料,请维修工人师傅们帮忙把食堂大厅用塑料布做成了隔离分区,分为蔬菜存放区、初步加工区、配餐区、教工取餐区等功能区域;他要求所有配餐人员必须按要求穿戴防护服,要注重每一个防护细节,确保食品卫生安全。这些举措不仅有效利用了食堂空间,也改善了环境卫生。坚守食品安全第一的原则绝不违背,这是一个食堂老同志的担当与责任,为学校临河校区千余名师生牢牢把住食品安全关口。
再过三年,李金林就将退休,但在学校需要的关键时刻,他依然以校为家,以本职工作为己任,坚守一线,初心不改。由于提前出院,他的身体还未完全康复,再加上封校状态下的大强度工作,他的血糖和血压不太稳定。他曾悄悄地告诉身边的同志:“速效救心丸,就在我外套的右边的口袋,如果我有什么问题,你们要帮我拿药。”一个老同志的简单话语,让人肃然起敬与感动。
作为一名后勤工作者、一名民主党派人士,在长春封城、学校封校、学生封寝的紧要关头,李金林同志老骥伏枥壮志不歇,坚守一线初心不改,他的事迹让我们感动,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