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香浓“廉”亦浓


中药香浓“廉”亦浓———中医药文化中的廉文化



        作 家 余 光 中 说 : “ 一 整 个 出 神 的 夏 天 , 被 一 朵 清 艳 的 莲影所崇 …… 在 古 韵悠悠 的 清 芬 里 ,我是一 只低徊的蜻蜓。”莲花也被 称为荷花,还是一味中药, 中 医 认 为 荷 花味苦 、甘、 性 温 , 归 心 、 肝 二 经 , 《本草纲目》 中记载荷花能 活 血 止 血 、 去 湿 消 风 、 清 心 凉 血 、 解 热 解 毒 。 自 古 以来, 莲 花 也 被 人 们 赋 予 了 廉 洁 、 坚 贞 、 纯 洁 、 高 洁 、 无 邪 等价值 意 蕴 。 莲 花中有着清廉高洁的人格, 人 格 中 有 着 “ 亭 亭 净 植 、 香远益 清 ” 的 花 格 , 人 格 与 花 格相统 一 、 相 融 合 , 莲 花 之 “ 莲 ” 与 廉 洁 之 “廉”谐音同意,古人也常 以“一 品 青 莲 ” 表 达 对 清 官 身 上 坚 贞 清 廉 的 赞 誉 ; 而 到 了 现 代 , 很 多 廉 政 教 育 基 地 或 文化场 馆 也 往 往 以 种 植 莲 花 或 展 示 莲 花 主 题 文 化 作 品 , 教 育 、 引 导 人们清正廉洁。 


       在 传 统 文 化 中 , 也 有 不 少 诗 歌 赞 颂 莲 花 廉 洁 、 高 雅 的 君 子 人 格 , 最 负 盛 名 的 应 是 周 敦 颐 的 《爱 莲 说》。莲花虽扎根污泥但洁 身自爱,不与污浊环境同流 合污、不畏世态炎凉恶劣, 始终保持高洁品格,只以清 正 本 色 泰 然 处 之 。 千 百 年 来,莲花成为廉洁君子的代 称,也被赋予了新时代廉政 文化的内涵。仔细品读,这 或 许 就 是 莲 花 及 其 所 蕴 藏 的 深 厚 廉 文化为 当 今 时 代 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而 中 医 药 文 化 中 同 样 有 着 丰 富 的 廉 洁 元 素 和 隽 永 的 廉 洁 内 涵 , 人们以中 草 药 咏 志 喻 廉 , 以 中 草 药 所 蕴 含 的 丰 富 内 涵 诠 释 廉 洁道理,我们可撷取一二, 细细品 味 、 含 英 咀 华 。 如 “竹叶”有着“廉竹”的美 称 , 寓 意 廉 洁 不 屈 、 宁 折 不 弯 , 人 们 自 古 以 竹 子 激 励自身高风亮节;“黄芪” 有 正 气 内 存 、 邪 不 可 干 之 意 , 只 要 人 们 保 持 头 脑 清 醒 、 意 志 坚 定 , 使 正 气 不 断增强,邪气便不可入侵; “防风”祛风解表,抵御邪 风 , 有 防微杜渐 之 意 ; “厚朴”厚德于心、朴实于 行 , 有 做 人 德 厚 仁 义 、 做 事 质 朴 纯 真 的 意 蕴 ; “ 甘 草”味甘性平、百方皆用, 调 和 百 味 、 可 解 百 毒 , 象 征 了 淡 泊 名 利 、 不 为 名 利 而 争 、 不 为 困 境 而 堕 的 坚 毅 品 格 ; “ 黄 连 ” 谓 之 良 药 苦 口 利 于 心 , 不 贪慕虚 荣 、 不 贪 图享乐 , 其 “ 清 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 也 有 清 泻 贪 欲 之 火 , 不 被 污 浊 恶 念 所 蒙 蔽 的 内 涵 ; “青蒿”象征两袖清风、清 廉 纯 净 , 激 励 人 们 加 强 自 身 修 养 ; “ 远 志 ” 寓 意 树 立 远 大 志 向 、 成就一 番 事 业,要以清廉身正为前提。 可 以 说 , 浩 瀚 的 中 草 药 文 化中有着丰富的廉洁文化, 由 莲 所 代 表 的 传 统 廉 文 化 对 于 新 时 代 廉 洁 文 化 建 设 也有着启迪、借鉴意义。


       从 古 至今, 流 传 着 许 多 名 医 大 家 廉 洁 清 正 、 淡 泊 名 利 的 故 事 , “ 廉 洁 行 医 ” 自 古以来就是古 代 医 家 的 光 荣 传 统 。 如 战 国 时 的扁鹊曾留下“扁鹊论医” 的 佳 话 ,有人 问扁鹊 是 不 是 什 么 病都能 治 , 扁 鹊 说 “ 贪官 污吏 坚 决 不 治 ”, 而 是 要靠 法律 制 度 “ 治 病 ”, 在 “ 疾 病 ”开始的时候 得 到 遏 制 ,因此有 “ 上 工 治 未病”;如唐代“药王”孙 思 邈 在 《大 医 精 诚》 中 强 调“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 心经略财物”,就是说医生 不 能 凭 着自己 的 医 疗 技 术 向病人谋取金钱和物品;北 宋名医王惟一号称“天下第 一针”,淡泊名利、醉心医 学 ,始 终坚 守原则 ,不 趋 炎 附势,一生坚持修习医术, 以 精 湛 的 针灸技术 为 百 姓 治 病,为苍生庇护 ;北 宋 神 医 杨 介 在 治 好 了 宋徽宗 的 病后,婉拒了皇帝的挽留, 坚 持 在 地 方 为 百 姓诊治 病 痛,不论达官显贵和黎民百 姓,都一视同仁。 



       许 多 医 家 也 将自己 “廉洁行医”的思想记录在 医 书 中 , 如 明 代 陈 实 功 在 《医 家 五 戒 十 要》 中 认 为 “夫医者……非廉洁纯良不 可 信 也 ”; 明 代 龚延贤 在 《万病回春》 中提出医家十 要 , 其 中 之 一 便 是 “ 勿 重 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 药施无二”;清代名医费伯 雄 认 为 “ 欲 救 人 而 学 医 则 可 , 欲 谋 利 而 学 医 则 不 可”;清代叶天士在 《临症 指 南 医 案》 中 指 出 “ 良 医 处 世 , 不 矜 名 , 不 计 利 , 此其立德也”。古代名医大 家身上都有着共同的品质, 他们宁静淡泊、不慕繁华, 醉 心 医 术 、 悬 壶 济 世 , 他 们 身 上 的 高 尚 品 德 和 廉 洁 从 医 的 精 神 操 守 时至今 日 依然值得我们传承、发扬。 


       中 医 药 文 化 中 所 蕴 含 的 廉 洁 文化对于高 校 教 育 事 业 、 教 师 教 书 育 人 、 学 生 修 身 养 德 提 供 了 丰 富 滋 养 , 这 些 清 廉 元 素 、 廉 洁 素 材 让 新 时 代 廉 政 文 化 建 设 更 具 体 、 更 有 吸 引 力 , 也 让 传 统 文化中的 廉 洁 观 焕 发 出 时 代 价 值 和 光 芒 , 有 助 于 将 清 廉 之 韵 、 廉 洁 之意深入人心、融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