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躺平”之名,行“奋斗”之实

呼“躺平”之名,行“奋斗”之实

作者:学生记者 王禹欢

所谓“躺平”,顾名思义就是瘫倒在地,不再热血沸腾、渴求成功。“躺平学”在青年中一呼百应,口口相传,毫不意外地成为了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之一。

“躺平”一词最早源于贴吧“中国人口吧”中的一个贴子———《躺平即是正义》。作者自称两年内都低欲望地生活着,很少工作,也很少消费,在保持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进行了一系列哲学思考。他这样介绍自己的“躺平学”:“我可以像第欧根尼一样只睡在自己的木桶里晒太阳……只有躺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面对上不了的学、买不起的房、升不了的职、结不起的婚等等压力,付出和收获不完全对等的关系造就了青年人“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很舒服”的调侃。随之而来的是破罐子破摔的“摆烂学”———“做人不摆烂,乐趣少一半”“我直接就是一个摆烂的大动作”……这样的语录在当代青年人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

但因此说当代青年是“垮掉的一代”,也太过偏颇。

根据《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09—2021)》,多达75%的青年都表达出积极的奋斗取向,反对“躺平”;21.3%的青年同时拥有奋斗及“躺平”意向;只有极少数青年支持“躺平”。努力奋斗依旧是当代青年的主旋律。

“躺平”为虚,“奋斗”为实。当代青年动辄高呼“躺平”,但真正放弃努力奋斗者少之又少,我们大可不必为所谓“垮掉的一代”惊慌失措。“躺平”更多的只是当代青年面对极大社会压力时的一种情绪表达,而非决意躬行的内在信念。

在奥运赛场、在戍边战场、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在抗击疫情最前线……中国青年的身影来回穿梭,交织出一幅壮丽的青春答卷。2022年北京冬奥会1.9万名赛会志愿者中,青年占比94%;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有32万余支青年突击队、550余万名青年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线;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参加基层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的“三支一扶”的青年有47万余名,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超30万名;近年来,全国数百万名青年大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为新时代乡村建设提供了青春力量……

事实证明,当代青年是奋斗的一代,是有责任担当的一代。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当代青年已经登上了新时代的大舞台,绽放着火热的青春;已经肩扛重担,成为了时代的贡献者。

纵使会发出“躺平”的诙谐调侃,但当代青年仍积极进取,蓬勃向上。正如《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所说:“新时代中国青年必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永不停滞的前进姿态,在接续奋斗中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