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六”老党员 防疫“领头雁”

记“吉林好人·战疫先锋”高海清

       高海清,男,1964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蒙古族,现任白城师范学院机关党委书记。自1988年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后,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高度的负责精神奋战在教学、学生管理、招生就业、工会等岗位中,从教35年,先后获得白城市“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用坚守诠释担当


      3月11日,我校启动疫情防控预案,实行封闭管理,成立临时党支部12个,我校党员干部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组建了教师志愿者“红烛”党员突击队、公寓党支部“红旗”突击队、校医院党支部“白衣”突击队、驻社区党支部“红星”突击队、校外保障组“红心”党员突击队、大学生志愿者“紫丁香”党支部突击队。在这其中,已经58岁、马上就要退休的音乐学院党总支书记高海清,主动承担起“红烛”突击队队长角色,扛起防疫大旗,以“领头雁”的姿态冲锋在防疫最前线。教师志愿者“红烛”党员突击队由42名党员组成,队伍中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占了大多数,他们参与巡逻值守、核酸检测、环境清理、食堂物资搬运、餐食配送、食堂帮厨等工作。高海清说:“我们每一天,都像在打仗。躺在床上,好像一下天就亮了。我早上5点半起床,在校园内检查8个公寓矿泉水存货情况,汇总将数据上报学校。7点去食堂为学生们送早餐,随后处理音乐学院的各项工作,留意学生的思想动态。10点,根据清晨统计矿泉水存货情况,按照学校防疫要求,开始搬运矿泉水,一般2小时内结束战斗。帮厨专班的同志们更是辛苦,从早上5点半起,便开始分菜装盒,不停忙碌。送餐的同志从11点配送到12点半,下午从4点到6点半,一气呵成,流水作业,没人推诿扯皮,都在盯着9972名学生餐配送进度和任务完成情况”。

      高海清严谨细致做好“红烛”突击队工作各项部署,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红烛”突击队队员身体情况,及时调整工作任务,突击队下设三个工作专班。帮厨专班协助后勤服务处为教职工装盒饭,并监督食堂卫生;物资搬运专班为学生搬运矿泉水;学生公寓餐食配送专班负责全校学生餐食配送工作。

      疫情以来,高海清始终冲锋在第一线、奋战在最前沿,用坚守诠释责任与担当。他既当指挥员,竭尽全力想在前,做在前;同时又当战斗员,率先垂范,奔赴学院防疫第一线,参与物资搬运、为学生们送盒饭等工作,做到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


用行动筑牢安全防线


      高海清身材微胖,体质比不上常年运动的老师,但在防疫工作中他身体力行,显得韧劲十足,影响和带动了师生们奋勇向前。刚驻校时,他看到后勤服务处副处长周玉玺因人手不足,一个人搬卸食堂餐盒,他穿好防护服过去“搭把手”,许久不曾奔波辛苦的他不到一个小时大汗淋漓,还扭到了脚。可仅仅两天,他就找到了干活的窍门,用肩扛,借力使力,悠着干,慢着干,中途尽量不歇息……连日来,带领物资专班累计卸载35000件矿泉水,保证了八个公寓的矿泉水供应。高海清乐观地表示,“作为一名有着35年党龄的老党员,我岁数最大,还是领导干部,我责无旁贷。后勤的工人们拼尽全力,重活累活他们承担最多,我们突击队当然也不能落下,能多干一点是一点”。越是困难时刻,越能见证守望相助的真情,越是紧要关头,越能凝聚同舟共济的决心。谈及疫情中最难忘的事,高海清和笔者分享的不是身体上的劳累,不是疫情带给他的恐慌,而是满满的感动。高海清表示,最让我感动的是我们的学生,在这次疫情中,学生们体现出的冷静、服从、团结、担当,学生志愿者们能吃苦、敢拼搏的劲头,让我很惊讶,我总以为他们是孩子,没想到,他们成长的速度远远超过想象,白师的孩子们都是好样的。

      高海清说:“让我感动的是学校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感恩慰问大会,会上,党委书记迟海波代表学校党委和全体校领导作了感恩慰问讲话,特意提到了我们几名老同志的名字,并且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向所有奋战一线的教职员工鞠躬,那一刻,我感动的眼泪夺眶而出。还有一次我们‘红烛’突击队出任务,由于物资比较多,搬运了整整一上午,有食堂的餐饮物资、800箱鸡蛋、十几万斤土豆和圆葱……随后还有搬运消毒液等医用物资等任务。我们突击队和后勤服务处的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校长车广波和副校长丁绍宏也加入了搬运队伍,50人手提肩扛,有多大能力使多大能力,快速地完成了物资入库工作。我感动于我们白师有这样的学生,有这样的领导,我对学校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熟悉高海清的学生们都知道,高老师的胸前始终戴着校徽,从师专到师院,于他而言,校徽不是单纯的学校徽章,它更是自豪、荣耀和对母校的归属之情。他表示,佩戴校徽,不仅仅是彰显身份,更表达了对学校的热爱和敬重。教师们佩戴校徽,对为人师表、正己育人能起到警醒作用,也能对学生的行为举止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今,得知学校开启文化标识设计活动,对校徽、校标等文化标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仅体现学校文化特色和精神理念,还要注重协调、色彩搭配等细节和功能。高海清对校徽的设计也有独特的见解,他表示,高校的校徽多以长条形为主,校徽主要分为白色、绿色、红色。从校徽的颜色以及戴者的身份来看,读本专科生戴白色校徽,因为白色代表纯洁简单,而大学生们就像张无瑕的白纸,需要用知识来填补空白;在读的硕博研究生佩戴绿色校徽,因为绿色代表着希望与生机,年轻的力量未来的希望,知识丰富、头脑灵活的人才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主力军;老师佩戴红色校徽,红色则是热情的象征,老师是祖国花朵的培育者,热情是必不可少的,红色也代表着庄严,为师者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时刻谨记自己责任的重大,红色也代表着光,燃烧自己,照亮他人。高海清十分期待新的校徽设计出台,他深情地说:“于我而言,校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早已融入我的灵魂之中。白师是我生命历程中永远的牵挂,是我人生旅途中恒久的守望”。

      采访最后,高海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以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的方式对教师队伍再次提出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的期望和要求,当前,我校已步入改革发展的“快车道”,今后,我将继续发扬校树花丁香“扎根瀚海 捧献芬芳”的精神,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岁月易老,初心如磐,白城师范学院还有一大批像高海清书记一样的“奔六”老党员,疫情以来,他们如同年轻人一样,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带痛带伤、日行3万步,冲锋在前,牢牢守护着“第一道防线”。他们从青年到中年耕耘在一线立足讲台,潜心教学、管理、服务、育人,三十年如一日坚守教育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让我们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用忠诚和担当,书写新时代教育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