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个共同的名字:首医冬奥志愿者
我们有个共同的名字:首医冬奥志愿者
“我志愿参加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服务,使命重大,任务光荣,我将做到:听从指挥,服务大局,全力以赴,团结协作,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践行志愿服务理念,为祖国争光,为冬奥添彩……”首都医科大学冬奥会志愿者铿锵有力、坚定激昂的誓词在洒满阳光的会议室里久久回荡。
首医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誓师大会暨共迎冬奥倒计时100天
自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备以来,我校党委高度重视冬奥志愿者遴选、培训及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学校成立了北京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服务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副书记刘芳担任组长,各职能部处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项目运行、协调保障、宣传教育和治安保卫四个工作小组,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衔接、顺利进行。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工作会,专题研究有关工作,相关学院、临床医学院和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全力为从事志愿服务相关师生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
首医冬奥志愿者庄严宣誓
此次我校服务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志愿者共有70人,包括医疗专业志愿者(含储备志愿者)60名,医疗协调员9名以及港澳台通用志愿者1名。其中9位医疗协调员已于 2020年9月开始,分别在北京、河北两地辅助场馆医疗经理进行管理性和事务性工作。他们是来自首都医科大学的优秀学子,是从100多万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的杰出青年,是北京冬奥组委层层选拔出的近2万名志愿者中的一份子。他们挥洒汗水,甘于奉献,用青春的笑脸、热情的语言,宣传北京,服务奥运!
投身志愿服务 见证“双奥之城”荣光
在谈及参加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工作的初衷时,基础医学院2019级长学制临床专业张中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举世瞩目的赛事,能够承办该赛事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荣耀。我想发挥医学专业特长,为冬奥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向世界展示北京的魅力和青年学子的担当!”燕京医学院2019级五年制本科班王子怡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参加冬奥志愿服务,与许多优秀的人一起工作,能够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丰富自己的阅历。同时,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奥运健儿,了解赛场之外、成绩背后的故事,更能深刻感受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我们光荣上岗啦!
“作为志愿者参与到这种大型活动中感到非常幸运,亲眼见证了北京成为世界首座‘双奥之城’。”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8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查博文表示。医学人文学院2018级法学专业(卫生法学方向)的李文祎是个地道的北京孩子,小时候心里就深深埋下了一粒奥运种子,她深有感触地说:“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我8岁,当时非常羡慕那些做志愿者的哥哥姐姐,由于年龄太小错过了机会。恰逢北京再次举办奥运赛事,我想这次一定不能再错过,就果断报了名。我觉得帮助别人是件非常快乐的事,希望通过志愿服务为更多人提供帮助。即便马上就要考研了,我也没有放弃这次宝贵的机会。”来自中国宝岛台湾的李珮琪为我校基础医学院202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此次她将作为我校唯一名通用志愿者(港澳台及侨外)参与冬奥志愿服务工作。她满怀激动地说:“我坚信,在这次相约于北京的冰雪盛会中,我们的国家将再次向世界展示出56个民族坚不可摧的凝聚力量,首医学子也将展现出稳重而精细的医者风范。”基础医学院2019级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果彤认为,作为青年人,我们生逢其时,应当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尤其作为一名医学生,掌握专业的医学知识,更应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冬奥、为国家出一份力,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青年的朝气与风采!
勇于追梦 结缘冬奥
要成为一名冬奥志愿者可不是件容易事,不仅要具备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在外语口语、仪态礼仪、应变能力等诸多方面接受严苛的考验。基础医学院2019级长学制口腔医学专业的王辛同分享了她成为北京冬奥志愿者的难忘经历。“我觉得是运气和执着让我坚持到最后。在冬奥组委官网报名后,经历了冬奥组委的初筛和笔试,而后大型的选拔过程还有两次,第一次是3月份学校组织面试。我深知机会的来之不易和竞争者的优秀,于是提前很久练习口语,更练习一份从容的心态。6月份迎来北京奥组委的面试,在3个月的等待过程中,我再次强化训练自己的口语,同时,利用各种机会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逐渐克服了紧张怯场的问题。真正面试那天,推开门的前一刻,我告诉自己‘别紧张,无论结果如何,努力过便没有遗憾!’”经过激烈的角逐,她幸运地压线进入志愿者的行列。可还没来得及庆祝,就收到通知要进行第二轮冬奥组委的面试。“盯着手机屏幕上的消息,我仿佛在一瞬间尝到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冬奥会真的是个宏大又严谨的赛事,需要反复筛选才能选出最优秀的志愿者。我带着忐忑继续准备,不断给自己打气:既然是一直以来的梦想,有了机会,走到这里,便不能轻言放弃,努力去追,至少不给自己留下遗憾。9月份的一个午后,我终于接到了成功入选北京冬奥会医疗专业志愿服务项目的电话。这段追梦的日子太值得珍藏了!”心中有梦,眼里有光。在首医校园里,像王辛同这样热爱医学事业、热衷志愿服务、勇于追求梦想的同学还有很多,她是众多首医冬奥志愿者的一个缩影。
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医学生日常的学习压力比较大,作为冬奥志愿者如何处理志愿服务工作和学业的关系呢?基础医学院2019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徐焕昌表示,在得知自己成为冬奥志愿者之后就提前根据冬奥会可能的服务时间调整安排了本学期的学习计划。“学校老师为方便我们的志愿服务工作,多方面创造了便利的学习条件,感谢学校的支持和老师们的关爱,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我会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完成课内学业,收获更多知识,将所学应用到志愿服务中,为冬奥会提供更加高效、专业的服务。”医学人文学院2018级法学专业(卫生法学方向)的郭曼伦说。在燕京医学院2019级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刘婧洋看来,“既然选择成为冬奥志愿者,就意味着会牺牲自己的一些空闲时间。平时抓紧碎片时间学习,专注高效地完成学业任务,才能有更多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志愿活动中。”
全力以赴 助力冬奥
今年10月,我校8名医疗志愿者在首都体育馆赛区参与短道速滑与花样滑冰测试赛志愿服务,分别在“工作人员医疗站”和“运动员医疗站”两个岗位工作,累计服务1568小时。“我独自一人坐在工作人员医疗站门口,守着测温机器人,进行预检分诊,工作内容简单琐碎,一开始我也怀疑这个岗位设置的必要性,直到接诊了一位安保工作人员……”基础医学院2019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刘思涵介绍说,有一位安保工作人员因为足部水泡溃破前来就诊,在例行血压测量时,血压竟为210/150mmHg,达到了高血压临床三期的诊断标准。他的情况十分危急,随时都有出血的风险,然而他完全没有头晕等症状,平时还经常锻炼身体,这让在场的医务人员都捏了一把汗。“医生老师们给安保大哥开了降压药,但在下午的复查中发现降压药的效果并不明显,出于对他安全的考虑,我们将他转诊到指定的医疗机构,接受更全面的检查。”刘思涵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经历此事后,我深知冬奥志愿服务工作各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彼此依存、相互推动,无论是信息登记,还是预检分诊,亦或是坚守医疗站,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们有个共同的名字:首医冬奥志愿者
“测试赛志愿服务过程中,我们快速捕捉每一次对讲机响起时的信息,感受推着担架车跑去救援的焦虑,震撼于运动员跌倒后爬起继续向终点全力冲刺时的毅力与勇气。”基础医学院2019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郭雪然谈到,在花样滑冰比赛中,一对中国选手在适应场地时,女选手被冰刀划破皮肤,伤口让人看着十分揪心。经过简单处理后,女选手和男搭档又重回赛场,若无其事继续练习,并没有因为伤势导致动作质量下降,这种不惧伤病、追求卓越的运动精神令人敬佩和感动。她说:“通过志愿服务,我看到了运动员们对事业的挚爱和付出,也感受了医务人员身着防护服的闷热与沉重,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医护人员凭借多年临床工作积攒的经验,处变不惊地为运动员们提供专业医疗保障,我们作为医学生,能有幸参与其中,配合他们出色完成各项救助任务,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
一起向未来!冬奥有我,加油!
白衣执甲,重任在肩。首医冬奥志愿者将“扶伤济世、敬德修业”的医者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平、友谊、团结”的奥运精神相融合,在国际交流中展现包容与团结,在人类健康和生命面前施以崇敬与仁爱,这既是首医冬奥志愿者的初心,也是新时代首医人肩负的使命。首医冬奥志愿者将不辱使命,不负青春,为首医争光、为国家献力、为冬奥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