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开设VR思政课,在虚拟体验中坚定“理想信念”

“情况紧急,作为先头部队,请你带领战士们选取搭建浮桥所需材料快速搭桥,确保大部队能够快速过江!”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申淑玮正在通过沉浸式虚拟仿真手段,为学生呈现向死而生“血战湘江”的历史片段,把学生带入到恢弘壮阔的长征历史场景之中。“我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一堂情景思政课。”
    11月2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大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成立。党委书记程晓君、院长乔东亮、党委副书记祝文燕、副院长周永源为中心揭牌并听取虚拟仿真课程第一课《血战湘江——跨越时空的理想与信仰》。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虚拟技术增强思政课吸引力
    党委书记程晓君对教学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她表示,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提出了明确要求。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探索思政课引进新技术不断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就是对高职思政课建设的有益探索。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协同思想政治工作相关部门,在课程建设上下功夫,找到“虚拟技术+思政课”的更优的讲授方式,也要在课程建设的理论探索上出成果出经验,打造立德树人的“大思政课”综合教育平台。

    
五个虚拟任务融入课堂,鼓励学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奉献之路
    申淑玮以《血战湘江——跨越时空的理想与信仰》为主题,将“湘江战役中革命战士的理想信念是什么?”“新时代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作为课程任务贯穿始终。她结合丰富详实的史料,回顾了湘江战役的背景、阶段过程,介绍了湘江战役情况,把虚拟仿真体验的五个任务融入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内容的讲授中。同学们在虚拟仿真的体验中亲历了血战湘江的厚重历史,明确了正是有了红军将士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才得以成功掩护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渡过湘江,让红军战士在血与火中杀出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道路,为革命留下宝贵的火种。她鼓励同学们,在新长征路上,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从虚拟情景到使命担当,让更时髦的思政课引领青年思想
    示范课后,院长乔东亮对课程进行评价。他引领学生把湘江战役放在百年党史中思考,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不断自我革命,不断夯实理想信念的发展历程。启迪同学们把历史事件与党的二十大精神关联,与青年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关联。希望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探讨新技术在思政课中的运用,打造职业教育思政“金课”。
    
探索思政课信息化建设,让思政课可视、可听、可触、可感
    教学中心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分中心)牵头联合国际学院,在教务处指导下创设成立。中心贯彻落实《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2021—2025年)》《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通过思政课程交互式、沉浸式的学习平台建设,让学生在“视听触”的虚拟仿真环境中体验思政课学习。
    目前,校企合作企业方成都智云鸿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薪火印记(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教学中心提供了思政虚拟仿真体验教学管理平台和《中共一大》《血战湘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红军体育》《红色掌柜》《红色物流》《劳模精神》等8个教学资源以及部分硬件设备,为教学中心建设提供了充足技术保障。
    VR技术促使老师转变成为编剧和导演,运用镜头语言,改造教学传统叙事模式,将理论教学内容编入对历史事件的多重展示过程之中,让学生在“视听触”的虚拟仿真环境中体验思政课理论背后的丰厚历史经历和艰辛实践过程。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具备信息技术素养。
    
与历史对话,做新时代坚定理想信念的好青年
    “这种形式特别酷,有一种和历史对话的感觉,仿佛自己就在现场。”学生周睿哲说道,“今天我们用VR虚拟仿真技术,学习了血战湘江的课程,更加深入地体验到红军战士对理想信念的坚持。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听党指挥,永远跟党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努力奋斗。”
    学生王译瑶说:“第一次通过VR虚拟技术上思政课,沉浸在当时战斗的情景中,体验了当时红军战士的不容易和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新时代,我们面对困难也要勇往直前,坚定理想,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