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平台利用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研究
摘 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 石。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新兴大众媒介尤其是短视频平台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 影响日益加深。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短视频平台的优势,深入探究短视频平台传播规律,着力构 建良好的工作机制,创新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的水平和效能。 关键词:短视频平台;意识形态工作;高校
当前,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不 断涌现,网络舆论格局不断调整和重塑,特别是“短视 频平台愈发成为主要舆论场”[1],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短视 频平台走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的固有传统,突破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的时代瓶颈,是高校思政育人 工作中一项极端迫切的任务。 正确把握利用短视频平台开展高校意识形态 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一,回归“初心”,围绕“培养什么人”做好高 校意识形态工作。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对高 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2]。作为高校工作者,我们 要回归党的教育事业的“初心”,深刻认识新时代高校 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内涵,科学研判应对高校意识形 态领域的风险隐患,不断推进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改革 创新,牢牢把握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 理权和话语权 [3]。利用短视频平台开展高校意识形态 工作,必须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前提,以回答 “培养什么人”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让具 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短视 频平台的价值底色和文化根基,使其成为弘扬社会正 能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第二,结合“重心”,围绕“怎样培养人”做好高校 意识形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不断开创新局面: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 文化传承创新成效显著,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 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如果说“奋斗”是当代青年的底色,那么社 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是高校立德树人最重要的底色。利 用短视频平台开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善于结合“重 心”,把有限的资源用在以新技术、新方式、新业态更 好地培养、熏陶、塑造青年学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上,发扬青年学子的爱国、爱党、爱校传统, 引导他们通国情、知党情、明校情,以正确的方式培养 人,以适宜的方法引导人,以先进的理念塑造人。 第三,抓住“中心”,围绕“为谁培养人”做好高校 意识形态工作。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 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必须要把握高等教育“为人 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服务”的基本遵循。青年学子正处于人生中的“拔 节孕穗期”。在高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进行思政育人的 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中心”,以回答“为谁培养人”为 终极目的在高校青年学子中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当前,短视频平台快速发展为移动网络用户提供 了以视频为载体的新社交模式,同样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作为高校工作者,能 够善于紧跟形势、把握态势、利用优势、打造强势,利 用短视频平台开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就是要始终坚 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始终坚持创新工作 方式方法、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在丰富马克思主义意 识形态传播方式的同时,提高意识形态监控能力,建 立新业态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评价体系,守好高校意 识形态阵地的一方净土。 利用短视频平台开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方 式方法 第一,常备“创新意识”,利用短视频平台开辟工作 新路径。“互联网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短视频平 台是网络传播的“新宠”,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影响 与日俱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 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 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4] 在当前媒体格 局下,宏大叙事的、单向传输的教育传播模式已不太适 应高校学子多元的需求。而短视频叙事风格偏向轻悦化, 因其具有解释性、场景化和感染力的特质,这种以“讲 故事”的方式进行动态呈现的教育传播方式往往因样态 轻灵、情感充沛、互动频繁更易于令青年学子接受。 第二,保有“平民意识”,利用短视频平台讲好中国 故事。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开展过程中,如何运用新媒 体技术,将传统固有的、高高在上的、枯燥乏味的“填 鸭式”灌输教育转变成以多元立体的、平易近人的、灵 动新颖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来开拓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新 业态,因势而为,借网而行,让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活起来,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对高校学子喜闻乐见的短 视频的类型、内容进行研究,不仅要大步流星地“仰望 星空”,更要俯下身来去“看看脚下”,让马克思主义意 识形态更贴近学子生活日常,话语朴实些、画面欢乐些、 表达逗趣些,同时立意更要高远些。只有这样,才能在 意识形态工作开展中达到我们想要的宣传效果。 第三,恪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利用短视频平 台赋正声、强正能。“快手”短视频应用程序的上线,标志着中国短视频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19 年,以快手、抖音为主的短视频平台继续保持着强势 的发展态势,腾讯微视、西瓜视频等平台全面开花。 2020 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快手成为独家互动合作伙 伴。显然,短视频平台已然汇入舆论宣传的马克思主 义意识形态。要守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阵地,就必 须具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底色要红、方向要正, 运用新思维、新方式为高校意识形态传播赋正声、强 正能,拓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新常态。 笔者认为,短视频社会普及面日益提升且具有较强 吸引力,中长视频因价值表达的多层次性和容量大等特点 更能够承载复杂问题、焦点事件,所以我们要在大宣传 格局中形成短视频和中长视频相辅相成的传播模式。利 用好短视频的“短平快”特点,更能展现马克思主义意 识形态的“高大上”;在高校意识形态和思政育人工作中, 要打造高校“网红”名师,制作展现国史、校情的短片; 通过创意剪辑和文案润陈,以“非主流”的方式打造传 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爆款产品。要加深校报、新闻网、 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平台的媒体融合,视频传播长短并重、 新闻传播图文并茂,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上做到 集严肃与生动一体,集紧张与活泼一体,做到殊途同归。 构建利用短视频平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良 性机制 第一,加强党的领导,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 利用短视频平台开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党的领 导是核心。短视频内容的生产,必须坚持在高校党委 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建立利用短视频平台开展意识形 态工作的良性机制,同时要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 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高校党委 宣传部要加强对短视频内容生产等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和 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强化正面导向,重视正能量视频内容生产。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要增强意识形态安全观,重视 正能量短视频内容的生产,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意 识形态与时俱进,同时也有利于加强网络舆论引导。Version:0.9 StartHTML:0000000105 EndHTML:0000007084 StartFragment:0000000141 EndFragment:00000070442014 年,央视入驻“秒拍”,这是主流媒体首先将短 视频运用于全国“两会”等国家大事。随后,各级主 流媒体相继在“抖音”“快手”短视频平台开设官方 账号。2019 年,“人民日报+”和“央视频”两个中 央级媒体短视频平台上线,这都是国家主流媒体对短 视频运用平台加强正面引导的举措。 第三,完善自主监管,优化短视频内容生产环境。 2018 年起,为了引导短视频平台的发展由“野蛮生长”转 向可控而有序,国家相继发布了《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 范》《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规定了短视频内 容生产中不能出现的内容、不得传播的价值观、不宜散 布的负能量,并对违规行为制定了整治办法,为短视频内 容生产者提供了自主监管、自我审查的依据。高校在对 短视频内容生产的把控上,前期就要进行选题筛选、内 容策划、文案制作、素材审定,保证短视频内容健康向 上。要安排专人对短视频内容进行及时有效的审核监管, 通过大数据系统进行舆情监测,发现有违反短视频内容 生产规则的内容或者不良信息,要及时纠正。要建立起 责任机制,把控好内容生产、传播的各个环节,制定针 对内容生产全流程的行为规范和监管准则,完善自主监 管流程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短视频生产和传播环境。 第四,落实培训机制,短视频生产技能交流共享。 短视频内容的生产、制作、传播过程,是“为之,则难 者亦易矣”的事情。不管是网络还是以短视频平台为代 表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在接触时间、方式和熟悉程度上 因人而异,高校要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落实短视频平 台操作技能和方法的培训机制。在智能化手机普及、网 络“提速降费”的时代关口,高校在建设信息化校园的 同时,也要加强新时代网络技术的培训。要给参与短视 频内容生产的领导干部、教师、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媒 介素养教育,并通过专题学习、研讨会、线上或线下讨 论相结合等方式,提升短视频平台操作水平。 第五,优化奖励机制,保障短视频内容适时更新。 短视频平台有益于高校以新形式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但 也面临着“内容供给不足,难以适应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等现实问题。短视频具有“快+轻”的优势,并“拥有 丰富感官”,所以短视频的内容生产具有潮流性、即时性、任意性和跳跃性。高校利用短视频开展意识形态工作, 要做到短视频内容紧跟潮流而不随波逐流,做到即时 而不“超时”,任意而不“随意”,跳跃而不“越界”,要 搭建内容中台,加强需求的快速响应和提高稳定的资源 供给。同时,高校在利用短视频平台上也要建立起相应 的奖励激励机制,提高短视频内容生产者的积极性。 总之,就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观而言, 短视频平台拥有自我在场感的效果,也是更加泛众化 的表达,是社会同频共振的结果。短视频平台的出现, 弱化了视频制作与传播的专业化程度,降低了视频传 播形态的门槛,从而更好地面向大众,渐成新媒体时 代的主流。在此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不仅要保 得住“定力”、守得住“阵地”、把得住“关口”,而且 也要用得上“手段”、顾得上“体面”、跟得上“潮流”。 我们要充分认识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任 务,发挥好、利用好短视频平台的优势,正确把握利 用短视频平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原则,创新利 用短视频平台的方式方法,构建利用短视频平台开展 意识形态工作的良性机制,多措并举,久久为功,开 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局面。北京 教育 本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研究中心 2019 年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 引领力建设研究”(项目编号 :19LLZD0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 [1] 黄楚新 . 网络意识形态的新动向及应对策略 [ J]. 前 线 ,2020(3):35-38. [2] 易桂姣 . 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研究 [M].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 2016:31. [3] 周义 , 梅旭成 , 覃事太 .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改革 创新探析 [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10):81-83. [4]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 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N]. 人民日报 ,2016-1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