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双碳”目标实现 保障首都智慧城市运行——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谱新篇

近年来,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我国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及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经济系统性变革,不仅带来了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构建绿色低碳经济体系的机遇,也带来了发展模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技术创新升级等多重挑战。

对标“双碳”目标  学校提出供给侧改革

能源行业作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点行业,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能源行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也被提到日程。这不仅对相关企业在技术、设备等硬件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新要求,让相关企业对具备数字化技术的新型复合型人才需求也进一步提高。

人才是第一资源。只有涵养人才蓄水池,才能帮助相关企业完成发展模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技术创新升级,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为此,作为首都发展培育应用人才、打造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高地,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方面将碳中和人才培养与实现“双碳”目标以及首都智慧城市建设运行等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在校企合作方面开展专业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深层合作,并形成长效机制,大力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提出自己的教育供给侧改革。

系统改革多元创新发展 为国际产教融合立范

为此,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围绕首都智慧城市建设运行,助推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推进产教融合、城教融合、校企融合,与法国国际教育研究中心、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北京市电气安全技术研究所,“政企校研”四位一体共建了中法能效管理应用人才培养和研究中心,推动职业教育深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高质量国际交流与合作,面向能效管理应用行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需求,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动行业升级发展。

据悉,该中心秉承赋能产业提升和城市发展理念,不仅创设“四轮双推动”国际产教融合模式,创新“双元育人、五面融通、分层培养”人才培养模式,还构建专业“递进式能力提升”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建设实现了“三有”课堂。并依托产学研用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深入开展先进产品研发、传统设备改造、实训设备开发和教学案例转化等。

其中,“四轮双推动”国际产教融合模式,聚焦智慧能效管理应用领域,纳入施耐德生态链研发制造集成企业,智慧能效管理应用企业和智慧能效科研院所等多方主体,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平台,实现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同时,通过构建“资源集聚平台”等产教科融合机制,“社会服务收益反哺”等平台运行机制,实现平台多主体“标准共订、人才共育、技术共研、服务共拓”,推进专业和产业双升级。还提高了职业教育服务城市运行保障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为职业教育在促进智慧城市能效管理应用行业的发展上树立了全国典范。

“双元育人、五面融通、分类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围绕智慧城市运行,学校与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校企工学交替联合培养,校企双方各施所长,全方位合作共同育人,挖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精髓,秉承培养“懂技术、精技能、善创新、德技双修”的现代工匠主线,“双主体”育人,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同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施耐德企业文化内涵,进一步凝练形成核心办学理念和文化体系,实现全方位文化育人。

为了构建专业“递进式能力提升”模块化课程体系,学校一方面紧贴行业发展,服务首都城市建设运维需求,围绕电气能效管理领域装调检验、系统集成和运营维护3类岗位,融合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改造对于人才的需求,将施耐德电气在能效管理应用技术方面积累的专业知识体系和实践应用经验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多年的教学建设成果相结合,校企共建“2+1”人才培养课程体系——2年“专业发展基础+能效应用技术”+1年“工程实践教学”,企业在教学与实训中所承担的比例逐年增加,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专业课程、更真实的工程实训项目和更丰富的企业实践机会。

另一方面,学校借鉴CBE(能力为基础的教育)、MES(模块式技能培训)等教学理念,选聘平台企业优秀技术专家,与学校教师共组模块化教学团队,实现知识、技术、技能互补。教学与产学研衔接,纳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由真实工程案例抽象出模块化教学项目,构建相对独立、精密衔接、共成体系的课程模块化项目体系。团队教师精细化分工,承担不同模块教学任务实施,并开展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实现“有趣、有用、有效”的“三有”课堂。

在教师团队建设方面,该中心构建了“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法国职教专家”的国际化专业教学团队,法国国际教育研究中心选派常驻职教专家,并陆续选派企业技术专家和法国梅兰日兰等高职学校教育专家赴学校进行短期交流合作。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支持中心教师赴法国进行学术交流和职业培训,同时支持国外优秀专家赴学校开展师资培训,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此外,中法能效管理应用人才培养和研究中心多主体共建产学研用协同平台的新模式,为职业院校各专业如何保障产教融合深入开展提供良好的思路与借鉴。中心开发的专业课程、教学资源与案例,师资培训项目,有效地应用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推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

不仅如此,该中心开发的国际证书、“一带一路”职业标准、技术技能培训项目,取得的各项科研成果和成果转化项目,将有效地改善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结构,推进产业升级改造提质发展。

目前,中法能效管理应用人才培养和研究中心所依托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入选国家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工程师学院入选北京市特色高水平工程师学院建设项目,该中心入选国家中法工业合作示范项目、教育部绿色低碳产教融合项目。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升级  对标新要求提供动力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在2022年5月1日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被写入了总则。该法第九条第二款还提出“国家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

不仅如此,前不久,教育部还印发了《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简称:《方案》)。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方案》鼓励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支持相关高校与国内能源、交通和建筑等行业的大中型和专精特新企业深化产学合作,针对企业人才需求,联合制定培养方案,探索各具特色本专科生、研究生和非学历教育等不同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产教融合需要实现产业和教育“耦合”,找到校企的共同兴趣点,而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就是促进双方互融互通的“耦合剂”。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企业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一支将来堪当大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队伍,这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因此,未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将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深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高质量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城市运行管理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北京智慧城市建设和低碳转型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