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世界一流大学系列评论

标注世界一流的“人大坐标”


当前,高等教育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竞争,面对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如何标注世界一流的“人大坐标”?牢记、领悟、笃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嘱托,锚定“独树一帜”总目标,把握“六个旗帜”发展定位,才能找准学校发展的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回答好加快建设一所什么样的世界一流大学这个关键问题。

锚定“独树一帜”总目标,就是要探索“独树一帜”的发展道路,完善“独树一帜”的制度体系,构建“独树一帜”的文化属性,明确学校的政治定位、历史定位、特色定位、培养定位、学科定位、职责定位,正确认识和把握“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的发展新要求。

把握新发展阶段,就是要充分认识学校发展已经进入超越引领、攻坚突破、发力冲刺的新阶段。最难走的路是上坡路,登顶前的冲刺最艰辛,我们必须拿出啃硬骨头、破除瓶颈的攻坚精神,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不断提升学校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力、贡献力、引领力,在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进程中扛起更大责任。

贯彻新发展理念,就是要持续强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学校发展新理念。在“两个大局”背景下,高等教育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求解学校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理论和实践问题,必须着力持续释放创新的发展动力、夯实协调的发展基石、突出绿色的发展精髓、厚植开放的发展保障、明确共享的发展追求,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融入新发展格局,就是要自觉构建“自立自强”“精细高效”“胸怀天下”的办学治校新格局。作为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中国人民大学理当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沿阵地,必须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梳理再造内部治理流程,促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推动办学治校的学术格局、治理格局、交流格局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其时已至、其势已成,锚定“独树一帜”总目标,统筹推进“十四五”时期事业发展,科学谋划建校百年远景目标,才能牢牢把握大历史中的“确定性”,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让我们坚定前进方向,凝聚奋进力量,在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进程中贡献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人大方案,谱写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人大篇章,上交让党放心、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人大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