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思政金课”一席毕业寄语 一生奋进动力
八千学子牢记教诲 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6 月 24 日早晨,伴着初升的朝阳,青春洋溢的欢歌声、熟悉的上课铃声、激扬的国歌声渐次响起,中国人民大学 2022届全体在校毕业生齐聚世纪馆田径场,通过一场“线上+线下”的毕业典礼,开启自己在母校的最后一堂“大思政课”。凝视着这些朝气蓬勃的面庞,刘伟校长语重心长:“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希望大家不辜负所处的伟大时代、不辜负脚下的这片土地、不辜负成长的青春韶华,心中有梦、眼里有光,从伟大的中国精神中汲取智慧、增添力量、坚定理想,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跑出最好成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我们永远是心灵相通、彼此牵挂的人大人。”
今年,学校 2022 届毕业生共有 8172人,包括 2909 名本科毕业生,4343 名硕士毕业生,920名博士毕业生。他们是新一代“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赓续源自陕北公学的红色血脉,踏着一代代人大人接续奋斗的光辉足迹,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嘱托,肩负全体师长的殷殷期待,怀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矢志奋斗的决心和胆气,努力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开路先锋、事业闯将。
鹏程启航!带着大先生的叮咛
当典礼现场健步行来三位银发长者时,全场青年学子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热情欢呼。主席台上,正向青年学子微笑晗首的,是今年 100 岁的我国人口学、老年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邬沧萍先生,今年 96 岁的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人方汉奇先生,今年 87 岁的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张立文先生。他们是学校所拥有的一批言为士则、润己泽人的老教授、大先生的代表。“大先生”之称谓,亦是他们毕生治学育才当之无愧的师者殊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有世界一流的大师。中国人民大学历来人才荟萃、名家云集,目前共有6位100岁以上、280余位 90 岁以上的老先生,每一位都堪称师者楷模,他们屹立于学术高原上,形成熠熠生辉的群山。他们作为“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为党的教育事业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发展付出了巨大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青年学生手捧鲜花,向三位老教授致以崇高敬意。老先生们则将奖状和证书颁发给获得北京市2022年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和赴西部和基层就业的学生代表,同时传递的,是一份来自大先生的殷切期待。
青年们精彩纷呈的大学生活,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悉心教导,离不开老师们知识的传授和丰厚思想的滋养。老师们有太多的叮咛,太多的期盼。经济学院刘守英教授代表全体教师对同学们说,希望大家对已经确定的事情担起责任,对社会和人生提出更多的建设性意见;学会从历史维度和全局维度看问题,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以吴玉章老校长为榜样,坚持在复杂的环境里“一辈子做好事”、做好人。
当天的世纪馆内,一场场拨穗仪式简朴而庄重。每个登台的毕业生,都再次面向自己爱戴的师长,满怀感激地深深鞠躬。帽穗从右边拨至左边,象征着他们不再是象牙塔内的青涩学子,而是即将迎着风雨飞向天际的海燕。带着大先生沉甸甸的嘱托,带着老师们细致而亲切的叮咛,毕业生们紧握历史的接力棒,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铮铮誓言!毕业《答卷》落笔有力
骊歌响起时,依依离别情。2022 年毕业典礼在线上线下共举,大家互相感受着彼此的呼吸和心跳,共享着作为人大人的高光时刻。一段主题视频《答卷》,带领大家回到在这个校园度过的每一天,回想起奋斗的汗水,回想起成功的喜悦。操场上充满了欢声笑语,也有着离别的依依不舍。身着学位礼服,传承红色基因,在这堂“大思政课”里,每位毕业生心中再次深深镌刻下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殷殷嘱托,激励大家始终坚守“听党话、跟党走”的人大人初心使命,用一生努力践行“复兴栋梁、强国先锋”“青春向党、不负人民”的铮铮誓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从今天起,毕业学子将走向广阔天地。他们之中,一些人依旧选择留在校园读书深造。新闻学院本科毕业生王瑞在典礼现场激动地表示,“新时代青年应该主动感知时代、融入时代、推动时代,以实际行动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为“云参加”毕业典礼的一员,她的同学吴羲文、周子杰表示,“我辈定牢记初心使命,坚定踏上征程。”“疫情虽然阻隔了相见的脚步,但定不会阻断相遇的想念。”正如张东刚书记所言,“山水相逢,未来可期,希望终能实现。”
他们之中,也有一些人坚定选择基层、扎根中国大地。公共管理学院本科毕业生万洁琼表示,愿“大家勇做时代洪流下的开路先锋、事业闯将,
愿大家抱定宗旨,永怀赤子之心。”劳动人事学院硕士毕业生陈继淮则对同学们说,“未来,我将扎根基层,扎根一线,在祖国的一个平凡角落,朝着一个不平凡的目标‘复兴栋梁、强国先锋’而努力。”应用经济学院本科毕业生施仁龙选择回到家乡、扎根基层,“我们会始终铭记母校期望,不忘师长教诲,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
他们之中,还有一些人选择走向教育岗位、播撒梦想之种。教育学院硕士毕业生王曈曈即将留校工作,她表示,“我会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谆谆教诲,踔厉奋发、勇毅前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毕业生刘清云即将成为一名高校教师,“老教授们亲临典礼现场带给我的感动难以形容,陕北公学的铮铮誓词令人难忘,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期冀,坚持实事求是人大精神,勇敢开启人生新篇章。”
从“革命的先锋队”“万千建国干部”,到“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再到新时代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是人大人代代传承的风貌,也铸就了我们的精神底色。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的风云际会给了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以建功立业的机遇,同时也是大浪淘沙的考验。但无论走向何方,人大人都是奋勇争先、一往无前的。他们将和一代代人大人一样,成为无愧于时代的建设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也因此成就人生价值。
接力传递!奋斗火种生生不息
从陕北公学到中国人民大学,从延安到北京,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早已熔铸进每一位毕业生的血脉深处。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毕业典礼上,《我的祖国》优美中蕴含力量的旋律再次响起。全体师生共同唱响著名词作家、剧作家乔羽的这首代表作,表达对乔羽老校友的深切缅怀,更借着歌声传承人大情、弘扬爱国志。
这首歌饱含深情、质朴澎湃,影响鼓舞了几代中国人。鲜为人知的是,这首歌的作曲者刘炽、首唱者郭兰英、歌曲原声电影《上甘岭》的导演沙蒙,都是人大校友。他们用文字赞颂时代、用歌声颂扬人民、用作品凝聚力量,为祖国和人民献上最真挚、最热情的祝福与赞歌,诠释了人大人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与家国情怀。
迈进新时代,人大人正以“始终奋进在新时代前列”的使命担当书写新的奋进篇章。今年年初,北京冬奥会如期顺利举办,向世界奉献了一届举世瞩目、载入史册的奥运盛会。其中,不仅有 909 位人大师生志愿者的倾情奉献,还闪耀着许多人大校友不懈奋斗的身影。
“在走出母校这26年里,我实现了作为‘双奥人’的梦想,也看到了两代大学生志愿者同样青春飞扬的笑脸。”毕业典礼上,国民经济管理系 1996 届毕业生、2022 年北京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国家速滑馆运行团队主任武晓南为即将踏上新征程的毕业生们送上临行寄语,“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梦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梦想。在坚持自由与选择的同时,融入历史宏大的行进步伐中去。我们一定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我们的梦想必将更加辉煌。”
青春向党!红色基因早已融入精神谱系
凤凰花开的路口,青春的号角已经吹响。骄阳下,人大红在青春的赛道上热烈绽放,红得格外鲜亮。在这一抹人大红的辉映下,一代代人大人前赴后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贡献青春力量,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雄浑音乐响起,由学生出演的话剧《陕北公学》的演员们以情景演绎的方式,带领全场师生共同朗诵毛泽东同志在陕北公学成立时的题词。
“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
当年,这段文字整齐地写在用白灰粉刷过的陕北公学照壁和救亡室墙上;今天,镌刻这段文字的巨幅题词静静伫立在毕业典礼现场。这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人民大学血脉深处流淌着的红色基因,已经成为每个人大人共同的精神标识。
2022 年 5 月 10 日,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这段题词,强调:“今天,党和人民同样需要一大批这样的先锋分子,党中央殷切希望共青团能够培养出一大批这样的先锋分子。这是党的殷切期待,也是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待!”
85 年前,抗战烽火中,“到抗战前线去!到民众中去!到困难的地方去!”那一刻的壮烈激昂,是陕公青年坚守革命信仰的见证。85 年后,复兴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期待,将铸就新时代青年在实现民族复兴赛道上奋勇争先的青春底色。
勇毅前行,长风万里。2022 届毕业生即将走出校园,开启人生新征程。在这最后一堂“大思政课”上,学校党委书记张东刚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大青年学子的殷殷嘱托、谆谆教导寄语全体毕业生:“希望大家永远铭记今天许下的铿锵誓言,用一生的时间努力践行‘青春向党、不负人民’!”
“青春向党、不负人民!”“青春向党、不负人民!”“青春向党、不负人民!”伴随着张东刚书记的话语,一句句回应铿锵有力,一只只手臂高高擎起。比此刻的阳光更加炽烈的,是响彻校园上空的青春誓言。
浩歌而行,鲲鹏击浪。“这儿是我们祖先发祥之地,今天我们又在这儿团聚,民族的命运全担在我们双肩……”田径场上空回荡着陕北公学校歌激昂动人的旋律,伴随着“青春向党、不负人民”的阵阵高呼,青春绘就的时代篇章正在铺展。新时代人大人必将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永葆“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争做奋进在新时代前列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