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举行专题学习会
人大师生集体收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新华社记者岳月伟/摄
本报讯(记者 陈骊骊 刘晓阳)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学校党委书记张东刚、校长林尚立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北京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派驻联络员邓鸿,校领导吴付来、郑水泉、杜鹏、朱信凯、齐鹏飞、王轶、胡百精,学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及师生代表在明德主楼13层第一会议室集体收看大会开幕会。
开幕会结束后,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举行,张东刚、林尚立以书面形式发表学习体会,在校集体收看开幕会的校领导、师生代表热切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党委副书记郑水泉受党委书记张东刚委托主持会议。
张东刚表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现场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无比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特别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前进动力。作为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习宣传、研究阐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排头兵”的光荣使命,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师生员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人大师生的自觉追求,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继续书写中国新型高等教育的光辉篇章。
张东刚强调,中国人民大学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的殷切期待和嘱托,巩固“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色,坚持教育报国的办学导向,牢牢把握“六面旗帜”总体要求,实施“‘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十大工程”,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讲话全文见二版)
林尚立表示,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科学谋划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振奋人心、意义深远。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为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强大思想指引、磅礴精神力量。
林尚立强调,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中国人民大学在85载的办学历程中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办学篇章,铸就了独一无二的精神品格和历史底蕴。在新起点上,我们要切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全校师生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抓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时代机遇,抓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抓住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发展机遇,把握大势、顺应趋势、发挥优势,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上奋勇前进。(讲话全文见二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宣分享了学习体会。他提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进行了更加系统、更加全面的阐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来源于实践、接受了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体系。报告同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进行了新的概括和提炼,特别突出体现了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报告同时也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全景式展示和部署,重申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等重大原则,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单独设立两大部分,增加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两个重要方面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创新性和针对性。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而言,报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出了诸多新思想新论断,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宣传阐释过程中深入领会、深入研究。
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凤城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系统回顾了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从战略全局上对党和国家事业作出规划和部署。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等中央重要会议精神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所具有的里程碑意义,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伟大斗争精神新的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认真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具有的理论创新与实践伟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人大人应有的力量。
应用经济学院院长、教授郑新业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纲领性文献,立足世界文明史、科学社会主义史和华夏文明史的宏阔视野,科学总结了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系统谋划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总的战略安排,同时特别指出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要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习贯彻学校第十五次党员代表大会精神相结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书写高质量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的辉煌篇章。
哲学院2019级本科生王海蓉、法学院2019级本科生郑槐泠、经济学院2020级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赵倚仟、环境学院2019级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方丹阳、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21级档案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龙家庆、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吕晓莹作为学生代表参加学习会并分享学习体会。
同学们结合自身专业所学与实践所得,分享了自己对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真切感受、真心体会和真情赞叹。大家表示,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令青年一代更觉使命重大、责无旁贷。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我们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不负领袖嘱托,不负人民期待,不负时代重托!新时代人大青年定当自觉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血脉,发扬光荣传统,时刻不忘“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始终奋进在新时代前列,唱响“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时代强音,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个人成长成才的人生轨迹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同频共振,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学校党政办、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党委巡视办、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党委保卫部(处)、研究生院、教务处、发展规划处、科研处、理工学科建设处、人才办、人事处、招生就业处、国际交流处、校工会、校团委等部门负责人集体收看开幕会并参加中心组学习。
广大师生热切关注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各院系师生、各职能部门教职员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认真聆听、学习、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