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我校创建“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侧记


编者按

9月17日,北京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表彰了第八次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及提名奖学校。

在第八次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评选中,共有23所北京高校参评,以北京市委名义表彰“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5所,表彰“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提名奖”5所。

我校荣获“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同时学校“打造高精尖的思政‘金课’”项目获第一批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特色项目。


抓理论武装,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


近年来,学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强化党建理论武装、落实从严治党制度、坚持立德树人任务、推进“双一流”建设为抓手,守正出新,担当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学校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思政精品课程、国家战略智库等多项工作在全国高校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作为我们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我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这些“国之大者”一直是学校党委经常对照检视、努力推动落实的重要工作。学校党委不断提高站位,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学校80周年校庆贺信精神,在认真研究贺信、吃透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建立专门机制、形成工作清单。学校党委健全完善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体制机制,明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第一时间统一部署贯彻落实;建立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督查督办机制,逐条梳理,及时评估进展情况和实际效果;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形成建立台账、专人盯办,会议传达、研究部署,调研督查、现场核查的工作闭环,确保流程完整、有序推进。

学校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和“双一流”建设任务,用理论武装师生头脑。一是持续深化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学校严格落实《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及2018-2020各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围绕党的十九届二中至五中全会精神、全国“两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主题,组织召开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第一时间学习传达中央文件及会议精神。二是深入开展理论宣传,加强思想武装。学校制定印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重要会议和讲话精神的实施方案》,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统筹协调各研究机构的资源力量,深入开展对党和国家重大理论集中攻关。三是主动科学谋划,推动工作创新。学校把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精神贯穿学校教学科研、理论宣传、决策咨询、人才培养等各环节,着力建设具有理论深度、资政高度、创新锐度、育人温度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平台。

抓制度建设,在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上下功夫


学校党委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障。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构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校园治理格局;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先后开展七轮校内巡察,实现本届党委任期内政治巡察全覆盖;扎实推进学院“两项规则”落地执行,切实加强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扎实做好学校党的组织和干部工作,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高效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学校准确把握“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关系,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同时校领导班子认真接受民主监督。

强化工作指导推动机制,层层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学校党委定期专题研究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制定细化落实举措。一是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坚持完善学校党委常委会组成结构,落实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担任党委常委要求,强化党委常委政治意识,把党的要求贯彻到分管领域具体工作中。二是健全相关工作机构,成立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审计委员会等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党组织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督促指导。三是强化对二级单位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情况和民主集中制落实情况,把党建和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纳入院系工作考核内容,压实院系基层党组织抓党建工作责任。坚持校院领导班子深入一线和联系师生工作,走好网上网下群众路线。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学校党委注重运用民主的办法汇集意见、运用协商的方式增进共识、运用法治的思维加强管理,在学校事业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重大事项方面,切实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一是坚持和完善校务委员会制度,定期召开校务委员会会议,修订《校务委员会章程》。二是坚持和完善学术委员会制度,修订《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制定《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工作细则》。三是充分发挥各级教代会、学代会作用。

抓立德树人,在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上下功夫



“千人百村”学生社会实践项目


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教书育人中心工作,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共建共享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高精尖创新中心与全国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打造了思政“金课”人大模式,入选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8项成果获评第八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读史读经典”计划、“千人百村”学生社会实践项目、“读懂中国”青年教师社会调研计划等获评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

学校党委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切实把“课程思政”建设全面落实到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师资体系和质量体系中,打造思政育人新格局。一是成立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整合全校资源打造思政“金课”,在全国高校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等课程并将其全面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二是传承红色基因,构建具有“人大特色、人大风格”的“课程思政”体系,发扬学校优良传统和特色优势,打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生态型教育体系等特色模式。三是加强课堂内外一体化育人设计,促进第一第二课堂融通联动,打造“红船领航”计划、“读史读经典”、“千人百村”社会调研、话剧《吴玉章》等特色育人品牌,引领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过程中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抓事业发展,在发挥“双一流”排头兵作用上下功夫

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一流党建引领“双一流”建设,带领全校师生聚焦主责主业,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争当“双一流”建设排头兵。近年来,学校扎实推进一流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关键性学科实力与人才储备,着力增强“四个服务”能力,全面完成2016-2020年“双一流”建设周期总体目标。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4个学科获评A类,A+学科数量位列全国第四,构建了以“杰出学者支持计划”为主线、“讲席教授”为补充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卫兴华、高铭暄两位教授荣获“人民教育家”称号,法学院教师团队在《民法典》编纂中作出重要贡献。

学校党委始终将“独树一帜”标准作为贯穿学校学科建设的根本遵循,以“排头兵”意识引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一是全面加强关键性学科实力,推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十卷本)、《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丛书》(七卷本)等系列标志性成果,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特别奖等各级各类奖项近20项;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体系,成为世界领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重镇;承继为国立法的优良传统,法学学科成为引领人类信息文明时代法治建设的前沿高地;聚焦反贫困的中国实践,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开创的反贫困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哲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一流学科均在提出原创性理论、建立学术话语体系等方面发挥着全球引领作用。二是大力发展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交叉学科,成立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区块链研究院,国家治理与舆论生态研究院;布局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关键领域,搭建了15个学科标志性重大平台和一批跨学科重大创新规划平台。三是进一步增强学科国际影响力,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并先后与北美、欧洲、澳洲等地区11所知名高校签订种子基金协议,搭建科研合作平台;在SSCI、A&HCI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0余篇,开展学术精品外译计划,推动《中国社会学史新编》等百余种著作推向海外,在国际学术界获得高度评价,助力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中国方案。

未来,学校党委将带领全校师生党员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致学校建校80周年贺信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定信心决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把中国人民大学建成“中国特色、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