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森老师,二外人的榜样和骄傲!

简短说明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俯身为夏森老人颁奖的画面感动全网,该文章及时采写发布,讲述了夏森老人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感人事迹,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文章累计阅读量达1.6万,精选评论近50条。

今天,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坐着轮椅出场,几次颤颤巍巍想努力站起来接受颁奖。习近平总书记示意她不用起身,俯身为她颁发奖章、证书。这一幕透过直播画面,让很多网友看得热泪盈眶。

这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是夏森,已经98岁高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外事局研究员。作为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她离休后仍心系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累计捐出自己靠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03.2万元,用于改善陕西省丹凤县、江西省上犹县贫困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其中100万元设立“夏森助学金”,目前已资助182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夏森老人是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楷模,更是新时代的英雄。

 

看表彰大会新闻,看到这个画面,听到有夏森这个名字,我确信她就是我认识的曾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工作过的夏森老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原英语学院退休教师戴宗显教授说。

1965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立伊始,夏森曾任英语系党总支书记。作为英语系教师的戴宗显对夏森老人印象深刻,且多有交集。“夏老师衣着朴素,对师生都很和蔼,平易近人,而且她抓业务抓的很好。”戴宗显说。

1976年,夏森调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夏森兼任研究生院院长兼书记,后任外事局干部。在社科院研究生院成立之初,因为缺少师资力量,夏森曾找到戴宗显和其他教师,希望他们能够同时给社科院研究生院学生上课。“夏森老师很重视二外,很信任北二外教师的英语专业素质。虽离开学校,也还经常惦记着我们。” 

从各大媒体上早已获知夏森老人感人的扶贫事迹,戴宗显深感敬佩。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原英语系退休教师马登阁、朱正也曾经是夏森老人在二外英语系时的学生、教师,那时的他们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当岁月斑驳了青春,时光流转,几十年后,当时的英语专业学生已经成为北京“双助双服”老教授党员先锋队成员,连续多年开展“贫困地区助教助学专项行动”。2012年起,二外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英语专业老教授前往二外附中、传媒附小等校开展英语教学辅导培训工作,朱正、马登阁、马壮寰三位教授成为两所学校的专家顾问。2014年,二外组建老教授党员先锋队,开始为京津冀部分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教学和旅游规划等方面的精准帮扶。戴宗显教授也曾经参加过很多次河北承德扶贫教学工作。从河北承德、河南信阳到内蒙古喀喇沁旗,从阅读教学、当代英语语法的变迁、英语语法难点解析到优秀英语教师的必备素质、外语教学改革和发展……这些年,年近古稀的老教授还未当地青年教师们量身打造“培训套餐”,且连年坚持“组团”送教上门。

迄今为止,二外“双助双服”老教授党员先锋队共举办培训班次24个,培训师生近万人次,编印两本助学教材;并开展“夕阳红爱心助学金计划”,汇聚扶贫正能量,帮助更多孩子圆教育梦、大学梦。他们的扶贫支教事迹被《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各大媒体报道。此外,北二外还发动校内大学生,拓展深化“双助双服”成果,先后在承德、信阳两地四校成立了6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老教授助教助学基地”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带动数百名二外在校大学生开展义务支教助学活动。

正如夏森老人在一篇专访时所说,扶贫先扶教,不让孩子在教育上吃苦。北二外组团扶贫的老教授们以他们的力量书写扶贫支教故事。他们非常认同扶贫攻坚路上的践行者所说的那句话,“脱贫攻坚路上有千千万万的人,我真的就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石子。其实走到最后,走到今天,虽然有苦,还是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