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伉俪 少年执手 "译"路同行
物换星移十几载,人生的规划不断调整, 工作的地点和内容不停改变,但唯一不变的是我们对阿拉伯语的热爱。”
——周辰夫、李羚溪夫妇
迎着凉风,伴着朝霞,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21级新生报道现场,有一对年轻人正站在新生留言板前合影。初秋的阳光透过层层树叶,正巧散落在他们身旁。他们手牵着手,眼角流露出充满期待与喜悦的笑意。他们就是投入工作 9 年又重回母校读研的一对夫妇—— 周辰夫、李羚溪。
报道现场
周辰夫、李羚溪夫妇是2012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后,周辰夫选择前往中联部,几年后跳槽至保利集团。他的妻子李羚溪则选择在新华网阿拉伯语频道任职,后夫妻二人都选择做一名自由译员。2021 年,夫妻二人双双考上母校的研究生,选择继续在母校深耕阿拉伯语专业。
结缘阿语,情系二外
一家三口
周辰夫、李羚溪记忆中的大学时光充实、纯粹、美好、精彩。 在他们的印象中,本科时期阿拉伯语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打基础,也就是所谓的“下苦功夫”。回想起初学阿拉伯语的那段时间,他们的脸上总带着丝丝笑意,原来夫妻俩的爱情也是因学习阿拉伯语而萌芽的。
阿拉伯语的名词有阴阳性之分,为了方便练习,阿拉伯语系的老师一般会要求男女生同桌。 上专业课的第一天,周辰夫来得比较晚,等到了教室,只有李羚溪身边还有一个空位,仿佛命中注定般两人成为了同桌。夫妻俩不仅在课上是默契的搭档,在课后他们同样不甘落后,经常相约一起自习。久而久之,他们知道这份美好的情感和依恋就叫做“爱情”。他们的相遇是缘分更是注定, 两个积极向上、步调一致的人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拥有相同频率的彼此。
潜心打磨,造就热爱
小语种圈里有句话:“三百年的阿拉伯语”。更有甚者曾言, “学好阿语,没有一千零一夜的功夫,那就是天方夜谭。”虽不全然如此,但也道出了阿拉伯语学习的艰辛。大一的时候,周辰夫和李羚溪都不是班上的优等生,“大家都知道阿拉伯语入门比较难,刚开学的时候真的有点不适应。”李羚溪说,“身边总会有比自己更优秀的同学,当他们已经学会之后自己就更不甘落后了。”
周辰夫说 :“我刚开学时一直用高中学习的老方法,所以成绩不太理想,大一时甚至还考过班上倒数,差点被老师‘劝退’ 了。”于是,自尊心较强的两人决定奋起直追,开启了一起“打怪升级”的互助学习之路。正是凭借这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让周辰夫成绩一路高歌猛进,李羚溪也在不断的 " 被激励 " 中选择一步步挑战自己,逐渐找到了学习阿语的窍门。
虽然是八点钟的早课,但清晨五六点钟的人文楼就已经响起了同学们的读书声。专业课后五分钟的录音作业,同学们为了达到老师规定的不能读错、卡顿的标准,一篇课文往往要反复诵读十余遍。那还是用复读机和磁带的时代,李羚溪说 :“毕业时,光是交作业的磁带就几大盒,现在想想还是很有意义的!”
大三两人一起出国留学、大四跑实习,到现在工作九年后再次回到母校读研,寒来暑往,学习阿语的疲倦与挑战从未消散他们认真求学的决心。 “二外的四年让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掌握了规范的表达,这是母校留给我们的财富,是受益终生的。”
不设限,便无限
跳出舒适圈原本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但向前一步往往意味着更多可能。对于周辰夫与李羚溪而言,不拘泥于安逸让他们愈发享受勇于闯荡带来的快意人生。
毕业后,周辰夫入职中联部,在中联部的两年,周辰夫在高强度的工作中获得了迅速成长,但中联部的工作较为机械、重复,不太能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而周辰夫又是个喜欢不断挑战的人,在多番权衡下, 周辰夫最终选择离开中联部,去到保利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国际贸易的相关工作,并在开始了长达 4 年的驻外生涯。
2014 年底,周辰夫被外派到沙特阿拉伯担任项目管理负责人, 起初周辰夫很满意从译者到管理者的事业转型,但由于这份工作的特殊性,长时间的驻外工作让夫妻俩聚少离多,他开始考虑别的职业可能,最后选择成为一名自由译员。
和周辰夫一样,李羚溪也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她起初在新华网阿拉伯语频道工作,后来做了一份与阿语无关的工作,虽然有一份较为可观的收入,但李羚溪并不甘心局限于此。与周辰夫结婚后,她又选择前往沙特阿拉伯随任,体验了半年驻外生活。谈到这十年四处闯荡的生活,李羚溪说道 : “如果这十年我都做着一份同样的工作,那我不可能有这么多精彩的经历。因为只有经历了才有权利去评判好与坏,所以我真的太满意这样不停的折腾了!”
随着夫妻俩阅历的不断增加,他们逐渐感知到自己对阿拉伯语的热爱与日俱增。看似一番折腾后他们仍旧回到了翻译这个老本行,但他们认为,这并不是回到了起点,而是一种螺旋式上升。周辰夫和李羚溪直言道 : “经历了这么多后,我们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更加清晰了,那就是把阿语当成一生的事业,一辈子的爱好。”
2021 年 9 月,周辰夫、李羚溪夫妇作为阿拉伯语同声传译参加了 2021 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并为李克强总理翻译了视频致辞,这是他们就读研究生后第一次合体参加如此高规格的会议。说到这儿,夫妻俩都感到非常自豪,“能为总理翻译,我们真的觉得非常荣幸。”
周辰夫、李羚溪参加 2021 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工作照
步履不停,做中阿文化传播的桥梁
周辰夫与李羚溪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在沙特阿拉伯生活的点点滴滴: 穆斯林对“礼拜”有着严格的要求,每当到了当地人需要礼拜的时间,街上的住户和商铺都会门窗紧闭,不让人进出。“我们每次出门的时候,都必须提前查询到当天礼拜的时间。这样方便自己出行,也不会给当地居民带来麻烦。”
除此以外,周辰夫讲述到, 当地居民了解中国的主要途径就是西方媒体,很多当地人会因此对中国文化产生误会。“在我外出修手表时就遇见了一个当地人,他发现我是中国人后,向我提了一个关于中国生活但听起来非常幼稚的问题。 出于一种责任感,我耐心地解答了他的疑问。一来二去中,他渐渐消除了对中国的误解,我们也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
回忆起初入异国他乡时的青涩,对本土语言与文化的不了解让周辰夫与李羚溪意识到,仅凭在本科时期学到的基础知识,和本科毕业后直接工作习得的实战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想用更精确、更简练的语言做好翻译工作,传播好中阿文化, 还需要更深层次地学习。
夫妻二人当即想到:读研。 但成年人的世界总存在各种各样的顾虑,想要追求心中的理想, 就势必要暂时舍弃一些周遭的“牵绊”。但长辈的强烈支持、爱人的陪伴、理想的驱动力,让她愈加坚定地选择与爱人一起考研读研,一起探寻阿拉伯语更深层次的文化魅力。 “当你有了目标就不要犹豫,坚持下去就是了。人生道路上的选择与可能性有很多,如果人们总在计较一时三刻的得失,可能真的会错过很多东西。”
从夫妻到研友,他们“译”路相伴。“两个人一起备考会让我们有更高的学习效率。”回忆起备战考研的那段日子,周辰夫与李羚溪戏称,在这段时间内, 夫妻俩既是一起学习的“战友”, 也是“竞争对手”。备考时,需要整理背诵的词条非常多,这时, 夫妻俩就会分工合作以节省时间;他们经常一起限时刷题,并在结束后比较分数、分析错题, 当发现对方的成绩高于自己时, 另一方就会有更强的前进动力。
周辰夫和李羚溪夫妇把热爱做成事业,十几年来矢志不渝地为了对中东文化的热爱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梦想与热爱” 是一个让人想到就会感到幸福的东西:因为缘分,他们选择与阿语为伴;因为阿语,他们携手相伴, 共寻文化之美;因为热爱,他们并肩前行,不断突破尝试。播文化。这不仅是我们的梦,也是每一名译者心中最深沉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