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颖利:用双脚丈量热土 拿真心帮扶群众
驾车从家出发,途中翻越两座大山,驶过全程百余公里的蜿蜒公路,单程耗费两个小时,需要穿过海淀、昌平、怀柔才能抵达的延庆区珍珠泉乡称沟湾村已经成为何颖利的第二个家。
2019年4月,何颖利被学校选派到珍珠泉乡称沟湾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她踏遍村里的沟沟坎坎,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改善村容民风、增强党员干部战斗力、为村民创收谋出路……给全村发展带来新希望。任职期间,何颖利还带领称沟湾村村民获得了多项荣誉,代表珍珠泉乡在“‘决胜小康 奋进十四五’——延庆区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百姓汇讲”比赛中荣登榜首。因为工作出色,她被推选为北京市“第一书记”代表参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2021年春节团拜会;被评为2021年度“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和“北京市城乡社区共建先进个人”;荣获“2020年延庆榜样(道德模范)提名奖”。
改善村容民风,村子的发展士气涨起来了
称沟湾村交通闭塞,发展滞后。刚到任时,何颖利住着夜不闭户的宿舍,上着两公里外的公共卫生间,饮水要到泉水口用桶提……城市里长大的何颖利切身体会到解决吃喝拉撒问题对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有多么重要,也深刻感受到我校派出的前任“第一书记”胡章钰老师的工作环境是多么艰苦。她觉得,只有让小山村持续变化、变好,才能对得起一任一任的付出。到任以来,她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胡章钰老师所做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私搭乱建”整治、村内道路扩建硬化和公共厕所修建工程,环境整治面积达3500平方米。
斩穷根、挪穷窝,教育助力和文化滋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何颖利连续两年在村里组织了“乡村小课堂”系列活动,邀请高校教师到村里讲授继承法、婚姻法、文明礼仪、党史、民法典、艺术赏析、文化遗产、摄影摄像等内容,两年听课人数已经累计突破500人次。此外,她还设立了免费的法律咨询,解决百姓难题。称沟湾村村书记告诉我们:“大伙儿很喜欢这些课,我们懂得的越来越多,(思想文化)素质有了,言行举止也比那前儿文明了。”
称沟湾是个沉寂的小山村。一直以来,这里的村民很少参加集体活动,习惯于一成不变的氛围。何颖利想尝试做出改变,改善村民的精神面貌,提高村民的集体意识。于是,她到任不久就组织了包粽子比赛和端午节慰问,让村里的老老小小都感受到了这位“第一书记”的温暖和真诚。两年来,何颖利带领称沟湾村获得珍珠泉乡首届“唱支山歌给党听”群众合唱大赛第一名、珍珠泉乡第二届合唱比赛第一名、珍珠泉乡2020年农运会跳长绳比赛二等奖、珍珠泉乡2020年农运会同心击鼓比赛三等奖、珍珠泉乡“四个条例”知识竞赛第一名等荣誉。白天忙农活,村里的集体活动就安排在晚上。“何书记跟我们在一块儿学,一块儿练,我们村儿回回得第一,老百姓可振奋了”,一位村民这样说道。
为了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下去,何颖利邀请学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师生到村中为合唱队拍摄《在希望的田野上》MV。她还邀请学校团委组织师生到村内开展称沟湾村“口述史”记录;同时举办了“家在称沟湾”图片和视频作品评比等活动。期间,何颖利因为施工改造摔倒骨折,但是她仍然拄着拐杖张罗着村里的各项事宜。
称沟湾村的改变,吸引了延庆融媒的青年记者团。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何颖利邀请延庆电视台的主持人和记者来到称沟湾村和百姓共话美好生活。看到电视上的主持人就在自己身边,称沟湾村老百姓第一次有了追星的感觉。一系列活动下来,村民的精神劲儿足了,自信心提高了,思路拓展了,村子的发展士气也越来越高涨了。
培训管理一起抓,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强起来了
俗话说:“兵无将而不动,蛇无头而不行。”一个有决策力和执行力的领导班子是称沟湾村发展的关键。何颖利牢牢抓住了这个“牛鼻子”,刚上任就着力加强村委组织建设。入职之初,正值延庆区委开展巡察工作。何颖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中间,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掌握村内第一手资料,并结合具体情况和区委巡查组的反馈意见,梳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评估支撑材料。面对无从下手的村干部,何颖利逐条梳理、逐项分配,挺在前干、手把手教,带领大家经常工作到深夜。
一名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堡垒。为了进一步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何颖利带领村“两委”干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一审两公开”“三务公开”等制度;建立村内“党务”“村务”工作档案、核查会议记录等管理机制。何颖利还引入学校师资力量,一方面对党员群众开展政治理论培训,促进村内党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普及化、深入化和常态化;另一方面积极整合学校的学习资源,分享来自学校的数字图书、资料信息等,为党员自学提供理论学习库,从多方面提高党员的政治判断力和政治领悟力。
此外,何颖利还邀请学校相关师生走进村内,以学生“红色1+1”和教师党支部共建的形式开展相互学习和交流,提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精气神。截至目前,她牵头组织的这项活动开展了20余次,校医院党支部、离退休党支部、安稳处党支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公管传媒学院党总支、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外国语学院党总支等都曾到村进行过党支部共建活动。统战部更是发动校内力量,组织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两次来村,为乡村振兴助力。经管学院派出学生协助村里采集资料,教务处组织校内扶贫课题竞赛组到村研讨,学校十余名党总支书记亲自实地考察、调研帮扶工作。在何颖利的联络下,高校的师资、人才、知识、技术等资源不断地向称沟湾村输送,村里党员干部的理论知识水平提高了,做事能力增强了,党员后备力量强大了,党组织也变得更有生机和活力了。
为致富谋出路,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山腰上果树茂盛,草丛里鸡鸭觅食。如今的称沟湾村村民温衣饱食、安居乐业。这是我校对称沟湾村开展扶贫帮扶以来取得的重要成果,更离不开“第一书记”的劳心劳力。
称沟湾村属于低收入村,提高村子的“造血”与“输血”能力无疑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称沟湾村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的榛子、板栗、小米、木耳等农作物,人均年收入只有一万元左右。虽然农作物种类多、数量大,但是销路问题始终困扰着百姓。为此,何颖利走村串户察民忧,深入田间解难题。她不仅实地考察农产品,还亲身参与到种植和销售中,拽耙扶犁、包装搬运……总能看到她在百姓间忙碌的身影。何颖利积极联系学校工会和后勤管理部门采购称沟湾村农产品。两年来,她经手销售的农产品销售额达二十万余元。
此外,何颖利积极与学校对接,加大对称沟湾村的资金帮扶力度,为村里发展农产品种植提供支持。她还协助延庆区政协、中国建设银行延庆分行等对口帮扶单位策划对称沟湾村的慰问活动,先后落实慰问金达十万余元。
为了充分利用称沟湾村的各类资源,让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何颖利邀请规划方面的专家,为称沟湾村勘测和论证,提出村里长期发展规划;同时请来学校工业设计专业师生为村里农产品设计包装和销售文案,提升产品形象和传播力,支持称沟湾村的产业发展。今年,村里又开始在林下间种中草药苍术和板蓝根。在村里建立青少年实践基地的项目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眼见钱袋子越来越鼓,村民也笑得合不拢嘴。谈及此,村民老于深有感触地说:“这都是何书记带着我们干出来的。别看她年轻,但是不娇气、能吃苦。为了村里的发展,没少费心思。”
不漏一户一人,疫情防控屏障坚实起来了
2021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才将村里年前大小事情安排妥当的何颖利又立即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当时,何颖利居住的小区就有一例确诊病例。为了不将风险带进村子,又能尽心工作,她开始通勤上班,并及时带领村干部组建防控队伍,一方面带头在村口值守,一方面开展村内排查,同时通过短信、电话、微信、广播等形式传递疫情防控政策和知识。这段时间,何颖利早出晚归,在村口一守就是一天。因为来自风险地区,她很自觉地不进村,不去食堂,饿了渴了就在车上吃点面包,喝些热水。等到晚上回家后,还未来得及卸下疲惫,何颖利又开始照看年迈的母亲和上小学的孩子。
物资紧缺是村内疫情防控面临的最大难题。为此,何颖利既不顾被感染的风险,奔波于城里多家超市和药店,自己掏钱购买防疫物品,同时还积极联络学校与其他对口帮扶单位,穷尽办法为村民筹集防疫物品。何颖利还将自己和家人的口罩也拿了出来。经多方筹集,多批次发放,每一位村民都领到了口罩、消毒水和喷壶……村子的疫情防控屏障更加坚实了,村民也吃上了定心丸。
面对严格管控,“不近情理”“大题小做”等声音时常出现;在紧张的抗疫一线,村民的身体健康更是牵动着何颖利的心。面对村民的不理解甚至埋怨,何颖利依然挺在前面,耐心地给村民作思想工作;得知村民刘大哥体温异常,她及时向刘大哥爱人询问情况,确认是虚惊一场才放下心来。在整个抗疫期间,何颖利将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她说:“没有不通情理的百姓,只有自己做不到位的工作。”坚守岗位三个月,北京公共卫生响应等级降到二级,全村百姓安然无恙。何颖利兑现了“守护全村健康,一个都不会少”的承诺。面对这位全心全意为了称沟湾村的第一书记,村民们都说:“何书记,听您的!我们信任您!”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我曾无数次潜移默化地接受土地的滋养,无数次在土地上开拓眼界、发掘智慧,而此刻脚踩土地、背朝太阳、扎根土壤,并为她流汗,我却是第一次。”如今,何颖利的任期已满。对于过往的工作,她坦言已无遗憾,但是内心对这片土地的爱恋依旧,对父老乡亲的牵挂依旧,为村子后续发展所要做的事情也依然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