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君多采撷

——路卡与燕园的七年


燕园时光

路卡在未名湖畔的斯诺墓前


【编者按】

春秋四载、弹指一挥间;青春芳华、逐梦在燕园。夏末初秋,一批年轻的身影已在骊歌声中奔向前程,又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燕们带着满腔赤诚准备踏上崭新征途。今天,站在本、硕、博这个新的人生起点,该如何度过接下来几年美好的校园时光?开学季,本报推出“燕园时光”专版,用文字分享毕业生、交换生们的难忘的校园故事,愿新燕们砥砺奋进,不负时代机遇,不负青春时光,在燕园书写卓越绚烂的青春华章。7 月 3 日的北京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在灯光昏黄的咖啡店,我等待着今天的采访对象——路卡的到来。“哒、哒哒”,雨点敲击着门窗,好奇和期待也在我心里慢慢晕染:来自斯洛文尼亚的朋友,是否有着地中海的风情与阿尔卑斯山的峭拔?中文系的博士毕业生,又曾在中国大地、在北大书写了哪些独特的故事?

“咔——”一个高大的身形从门框里侧身踱了进来。路卡的笑容温文尔雅,一双蓝色的眼睛亲切而快活地望着我。

我们的采访也就此展开了。

尝千般味,行万里路

在来到北大攻读硕博研究生之前,路卡便与中国结下了深厚的缘分。本科时期,路卡在家乡的卢布尔雅那大学亚非研究学院学习汉学,大一时,路卡便来到辽宁锦州,进行了一个月的短期班的学习;大三时,路卡又来到大连,开启了为期一年的交换生活。

认识一个国家的文化往往从体验美食开始。初到中国,舌尖上的美味给路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食材,也有着不同的烹调风味:“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等。路卡自陈家乡味道偏咸为主,“当时我第一次尝到‘麻辣’的味道,感觉非常新奇,这是在家乡从来没有吃到过的”。带着这份好奇,路卡继续探索麻辣烫、饺子等各种美食,在唇齿留香中深入了解中国。

进入燕园,路卡继续与不同的美食相逢。松林招牌生煎包,学一襄阳牛肉面,艺园二楼烤鹅腿,怡园的中餐……等到家园食堂修建完毕,火锅带着川渝的热情迎接着天南地北的学子,味蕾锁定酸辣鲜甜,或陌生或熟悉,或惊喜或温暖,都安抚着每一位离乡的游人的胃和心。

走在中国大地上,路卡对于中国的印象也在一步步完善和清晰。传统精致、小桥流水的苏州园林呈现在荧幕上,呈现在文字中,传递给远在斯洛文尼亚的路卡。在由报纸、电影和电视剧等塑造出来的想象王国里,江南风光就是路卡心目里中国的代言。然而当路卡真正踏上中国的土地,多元的中国画卷徐徐展现在路卡的面前。

在东北学习时,他接触到的是另一个中国,“东北人比较热情豪爽,愿意和我们交流”,“我看到的是一个工业化的东北,一个现代化的中国”。除了东北,路卡还走到了成都、重庆、云南以及湖南等地,他沉醉在地图上每一道短暂的光阴中。

燕园风光旖旎优美,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同是绿荫垂柳,亭台楼阁,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又各有旨趣。“绕堤尽是苍烟护,傍舍都将碧水环”,这是米万钟与同僚好友在勺园吟诗作赋的雅兴;“沃野平畴,澄波远岫,绮合绣错”,这是康熙皇帝对于畅春园的赞美。钟亭似乎还回荡着悠远的古钟声,翻尾石鱼还在未名湖里劈波腾浪,菡萏盛开,在朗润园喝一壶茶,坐下来欣赏风景可好?

七年相伴,共同成长

从 2015 年到 2022 年,路卡在中国、在北大走过了七年,岁月川流不息,时光的齿轮有力地向前推进。从硕士到博士,路卡不断积累成长经验,开阔人生视野,与中国一起发展,与北京一道进步,与北大一同成长。

北京是路卡在中国居住时间最长也最为了解的城市。“绿色发展”是北京留给路卡印象最深刻的关键词。这带来了更为舒适的气候和生活环境。谈起北京的气候,路卡将记忆拨到了初来的那一年,“2014年我第一次来北大待了一个学期,在印象中没有下过一次雨,雾霾也特别大”。而现在“空气质量明显好了很多,空气也不那么干燥了”。

在路卡眼中,北大的校园环境也越来越优美宜人。在七年之间,路卡见证了许多教学楼、宿舍楼的修葺,也见证了未名湖北面环境的整理。“电教楼的教室很大,外面绿色的爬山虎非常漂亮,从外面看和坐在里面学习的时候都很美”,路卡谈起了这幢于 1988 年建成、2022 年拆除改造的老楼,期待着爬山虎再次攀上墙壁的风景。

修葺一新的北大图书馆为路卡提供了更为理想的学术支持。2018 年 5月,图书馆东楼启动全面维修改造工程;2020 年 10 月,项目正式竣工。在本科和硕士阶段,路卡常常来到图书馆阅读室等地自习。路卡说道,装修后的图书馆“更加豪华了”,也“有了更多现代化的设备和机器”。漫步名家阅览室,穿越时空,与北大的前辈们进行热烈交谈;走进李大钊阅览室,瞻仰当年的翻译手稿,领略布尔什维主义的火苗在中国燃起;文学阅览室、过刊阅览室、库本阅览室……书中自有颜如玉,北大图书馆里处处是惊喜。

让路卡骄傲,更值得每一位北大人骄傲的是,2021 年“北京大学校园自然保护小区”案例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上入选了“生物多样性 100+全球典型案例”,也是全国首个校园自然保护小区。600多种高等植物、230多种鸟类,燕园可谓小型的植物园、动物园的集合……漫步校园,与山水自然亲密接触,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如今,东侧门外、博雅塔旁,新的草坪征名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这一片草木青中,新的场景已经解锁,新的故事正在发生,新的回忆开始酝酿……

要问什么活动组成了路卡七年求学生活的重要部分,篮球一定榜上有名。移动,运球,跨步,过人,突破防线,投篮——命中!挥洒汗水的球场总是洋溢着欢笑和喝彩。“我在球场上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在毕业之后,我希望我们也还能继续保持联系”,提到篮球和这一群小伙伴,路卡的眼里闪着快活的光。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冬奥服务、建党七十周年等重大志愿者活动,篮球、足球、壁球等大小体育赛事,中秋、新年晚会、院系文化节活动……“只要怀揣着探索的好奇与新鲜,只要带着热情与活力,在北大,总能找到自己的热爱,和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前进。”路卡说。

向深处扎根,在高处远眺

路卡对于中国文化一直抱有着极大的热情。本科时在卢布尔雅那大学亚非研究学院进行汉学学习;2015 年来到北大中文系,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谈及博士毕业后的安排,路卡选择继续在学术的道路上深造。“我想要沿着博士的学术研究继续深入地做下去,现在主要的兴趣是在第三世界、共产国际运动这一块”。

路卡博士研究内容与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瞿秋白紧密联系在一起。路卡对瞿秋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其“是一个中国第一个真正的列宁主义者”“一个天才”“了不起的人”。“瞿秋白是一个被大众和学术界‘低估的人’,现在大多数人只关注其浪漫的个性而不甚关注他中共党员的经历”,路卡谈到这一部分的研究还有很多的空白等待弥补,也十分坚定地说出了自己深造的方向。北大是学术的北大。回望在中文系度过的硕博时光,路卡十分感恩在北大中文系接受的系统学术训练。

在北大中文系,成人与成才并举。路卡表示,“中文系还帮助我思考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关系,鼓励我们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思考的能力”,这是一笔十分受用的宝贵财富。

中文系收获的宝贵情谊也十分让路卡动容。在路卡的导师贺桂梅老师的师门中,一个月有一两次的读书会,一起讨论文本,讨论学术问题,“贺老师支持我们很多的想法,跟他们在一起学习我有了很大的进步”。2021年路卡与师门老师同学一起在北京合宿,“我们一起吃烧烤,喝酒聊天,一起爬长城,这样放松的氛围让我永生难忘。”

当被问到更长远的安排,路卡直言,很多事情的变化或许是现在的自己无法预测的,最好走一步,看一步”。扎根当下,同时在变化中保持应对的韧性和变通的弹性,是路卡对于今后人生道路的思考。带着中文系的扎实的学术训练,带着与老师朋友之间真挚的情感,路卡整顿行装重新出发,再次远航。

相信来到北大的每一个学子的心中,也都与路卡一样,怀揣着对燕园的憧憬与向往,对专业钻研的热情和信心。不论是数理化生等研究自然奥秘的学科,还是文史哲等文科学子向往的殿堂,都有一个一个绚丽多彩的梦想被种下,只待汗水浸洒、开花。愿君多采撷,回忆和积淀终是绚丽多彩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