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特殊的“暑假作业”写在八闽大地上

“专业+”服务、智力助农、传承民俗……这个暑期,阳光学院的学生们充实又忙碌,他们赶赴全省各地,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群策群力助力社会经济发展,完成了一项特殊的“暑假作业”。7月以来,阳光学院发动全校师生组成700多支实践小分队,分别赴福州各县市区、平潭、宁德、泉州、三明、霞浦等地,围绕乡村振兴、乡情认知、社区服务等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用结合,智力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近来,一部名为《携一路阳光,赴红鲟之约》的宣传片在朋友圈迅速传开,位于福州市马尾区琅岐镇的红蟳公社又一次“出圈”。这是阳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团队拍摄的宣传作品。

红蟳公社是琅岐国际生态旅游岛东部特色乡村文旅项目,以红蟳为基础,观光、文创民宿、垂钓等产业相继投入运营。“琅岐近年来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探索出了‘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成功经验。”红蟳公社社长陈虹表示,由于当地青壮年多数外出务工,当地缺乏青年力量提供技术支持。7月初,阳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赴琅岐助推红蟳公社渔旅融合实践队走进琅岐,经过实地调研了解当地发展需求后,为其提供拍摄宣传片、制作海报等服务。宣传片上线后,引发了不少网友关注,纷纷前来打卡体验。

“这次,他们不但为农产品带来了销量,还带来了专业技术!”日前,阳光学院元宇宙“艾live”直播小队进入武夷山黎前村,为当地农产品提供直播带货服务,同时为当地居民进行直播运营、直播话术等方面的培训。几场直播后,地瓜分丝、五色大米、武夷皇菊等特色农产品销量比去年翻了几番。当地基层干部郑夷彪感到十分欣喜。

据郑夷彪介绍,受疫情影响,近两年武夷山旅游业受到一定冲击,亟需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阳光学院学子发挥广编专业优势,帮助小茶农以及当地居民拓宽农产品推广渠道,还手把手教会居民如何利用新媒体进行农产品宣传和带货,为他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少技术支持和宝贵经验。今后,双方还将进一步合作,阳光学院将定期选派学生团队为当地群众普及新媒体知识,同时与当地农产品合作社达成合作意向,引进当地特色农产品作为学生实训实战教学项目。

近年来,学校将“课程思政”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有机融合,组织千余名师生,深入福建省20多个乡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专业赋能,因地制宜开展特色服务

“遇到子女不愿意赡养老人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让我们看看《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怎么规定的……”7月初,一场接地气又实用的“直播普法”活动在宁德溪旁村内开展。阳光学院法学院师生通过“直播培训+直播普法+设点法援”,将专业特色融入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既教当地村民如何利用“互联网+”拍摄宣传农产品,打通了乡村农特产品到消费者之间的“最后一公里”,也为村民们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教会他们如何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实践结束后,阳光学院法学院与宁德市蕉城区溪旁村达成合作意向,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暑假期间,阳光学院“七彩假期”实践队走进福州晋安乐园社区,为社区少年儿童们开设“我是小小建筑师”DIY课程。实践队成员均为“土木工程”专业学子,他们分别从建筑构成部分、四大特性、节点处理及制作与模型加载情况等方面为孩子们进行讲解与分析。在专业学子的指导与帮助下,社区的少年儿童们纷纷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选型、拼筑、拆卸、搭建,制作出自己心中理想的建筑模型,他们深深体会到高楼大厦平地起是件多么不容易的工程。

今后,学校还将持续开设“我是小小建筑师”课程,力求帮助更多少年儿童进一步增强探索科学世界的兴趣,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

传承文脉,为民族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凤凰装’由服饰和头饰组成,传统的头饰称为‘凤冠’,由银钳栏、头面、银金、国铮、奇喜牌、奇喜载、银链、古文钱等组成凤凰翘首的形态。”为有效促进畲族文化传播,提升民族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阳光学院设计学院师生赴三明洋山畲族村开展社会实践。

学子们在多次实地调研和畲族文化学习的基础上,策划了一场干货满满的直播,直播包含畲族民族起源、民族文化服饰、饮食文化三个部分。学生主播们身着畲族传统服饰,运用直播走拍形式,实地讲解畲族的民俗文化,收获不少关注点赞。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子林城璐表示,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深深领略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也意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使命,今后要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阳光学院元宇宙艾live直播小队为当地提供直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