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赤子,陈君子兴
陈子兴——人物解析
黄色皮肤,一身笔挺的藏蓝色西装,宽厚脸庞上挂着的淡淡笑容,以及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儒雅气质,使他在严肃之余,更多了儿分亲切-_这就是阵了兴先生华为人热知的模样、也是他历尽千帆归来后最真实的写照。他用食己的真实经历,书写了一代海外赤子的传奇人生,淋漓尽致地传现了爱国爱乡、拼搏奋斗的华侨精神。
陈子兴先生祖籍福建福清﹐是第二代印尼华侨,曾创立哈拉班集团,是东南亚商界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十九岁的陈子兴独闯印尼首都雅加达,凭借如炬慧眼和超人魄力拿下了日本雅马哈摩托车的特许组装权,并在这第一桶金的基础上,逐步建构起了自己的商业蓝图。数十载商海沉浮,他阜路蓝缕,披荆斩棘,终于成长为印尼华商中的顶尖富豪。
事业的成功,并未遮蔽他对故园桑梓的乡愁。七十年代末,陈子兴回身寻根。在此后的三十余年中,他为家乡的教育和公益事业倾尽心血,先后捐建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福清蒜岭侨兴中学、福州大学侨兴轻工学院,以及多所医院、科研单位和文化设施。爱国爱乡的满腔热忱使陈子兴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国家领导人多次亲切接见,国务院轻工部专门授予他“国际合作奖”,以表彰他的杰出贡献。
“商业奇才”、“华侨标杆”,当然可以是陈子兴先生辉煌人生的注脚;但在他的身上,我们更能感受到的是艰辛创辟的巨大勇气,是无私奉献的宽阔胸怀,更是拳拳报国的赤子之心,是对华侨精神的最真切、最深刻的诠释!
陈子兴简介
苦心结硕果,机遇造奇才
青少年时期,陈子兴在父亲陈德发先生的安排下,在印尼乌戎潘当华文学校接受启蒙教育。1961年,血气方刚的陈子兴来到印尼首都雅加达,开启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商业之旅。当时,印尼经济正在起步阶段,摩托车作为相对廉价的代步工具,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陈子兴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商机,并以过人的胆识投人其中。短短几年内,他就一举拿下日本雅马哈摩托车的组装权,设立工厂自行装配,并建立起销售系统,初次品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之后,雅马哈摩托车因故在印尼遭遇销售危机,陈子兴经过多方论证,毅然决定继续与其合作,随即大刀阔斧在印尼各地设立分销代理站,并发起摩托车大奖赛,极力进行品牌宣传。一时之间,从各大传媒平台到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雅马哈摩托车的广告。这些举措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雅马哈一跃成为印尼市场上最畅销的摩托车品牌之一,陈子兴也被誉为“电单车大王”,一时风头无两。
在稳居印尼摩托车行业龙头之后,陈子兴并未故步自封。他再一次将目光投注聚焦到当时刚刚兴起的印尼地产业。1974年,陈子兴以一往无前的姿态进军房地产行业,在雅加达市中心投入巨资购置地皮。八年后,成倍增长的地价使他的冒险再次获得成功。随后,陈子兴趁势高歌猛进,在商贸业矿产业和酒店业遍地开花,积攒了大量财富,为进军世界市场打下了雄厚基础。当然,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他也曾遭遇挫败,甚至一度濒奋险境。对此,他坦然而自信地表示:“做生意不怕遇到挫折,最重要的是从这些挫折中汲取教训,然后再调整步伐,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恰是这种不惧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使得陈子兴所创立的哈拉班集团,一步一个脚印,逐渐发展为东南亚地区大型集团化企业,他本人也成为印尼华侨界的标杆人物。
拳拳报乡意,依依桑梓情
陈子兴虽生在印尼,内心却始终萦绕着对故国和家乡的眷恋。在商界取得成功后,他立即带着执着的信念和饱满的热情回到中国,回到故乡福清。他为家乡各项事业慷慨解囊,毫不迟疑。他坚定地认为,教育是百年大计,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根本。作为他捐资兴学的多项举措之一,在上世纪八十
年代,他投入近亿元资金,在福清创办了省属中专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现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石竹校区)。陈子兴先生一生中三次回国,两次为学校建设而来,真正做到了殚精竭虑。他明确表示:“要把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当成哈拉班公司的一部分给予支持。”甚至在弥留之际,他还将学校发展的重任葱熟托付给哲嗣陈元寿。这份大爱,让陈子兴先生永远活在了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的每一位学子心中。
此外,陈子兴先生还捐献了多所医院、科研单位及文化设施。在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时,陈子兴先生当仁不让,充分发挥其侨领优势,凝聚了一批海外华人华侨,积极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出资献策。这份对教育公益事业的乐善好施和爱国爱乡精神使他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1984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陈子兴先生“乐育英才”匾额和金质奖章。1992年国家轻工部授予陈子兴先生“国际合作奖”的殊荣,全国侨联在给他的贺信中这样写道:“先生虽身居异域,然心念家邦,情系桑梓,热心于故乡公益事业,特别是先生深明‘百年大计,教育之本'的重要意义,对发展事业尤为关切,捐资助学,培育人才,致力振兴故乡文化教育事业,利泽今人,造福后代,令世人钦佩。”
秉承父志 薪火相传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陈子兴先生的公子陈元寿先生,在子兴先生身后,秉承其遗志,接过父亲未尽的事业,对家乡各项建设继续给予不遗余力的支持。他牢记父亲临终嘱咐,经常专程回乡,前往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探访考察,以实际行动关注学校发展。学校的师生们形象地以“四出”——出心、出钱、出力、出时间,来概括陈元寿先生对学校的关心,他也因此成为了“新生代华侨”中的典范。当下,作为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的特聘顾问,陈元寿先生多次来校参观指导,为学校发展出谋献策,也为加强学校与境外华人社团商会的合作,加强海外新侨后代对祖国和中华文化的认同而牵线搭桥。
华侨博物馆
1979年,融籍印尼侨贤陈子兴先生捐资400万元,创办了新厝侨兴中学,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为家乡培养了一批批有用之才。红砖楼是福清侨办校园的建筑特色,也是陈子兴先生眷恋故土、热心教育的赤子之心的生动体现。
——21级应用心理学 胡晨蕾
四支金壳圆珠笔,一块金表,这是印尼融侨陈子兴先生生前的随身之物,也是其子女向福清侨乡博物馆捐赠的众多藏品中极有意味的两件。它们曾伴随陈子兴先生在商海叱咤风云,也见证了他支持家乡经济建设,关心家乡教育事业的一片赤忱。他着笔擘画的蓝图,已在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辉煌的办学历程中一一化为美好的现实;腕间金表走过的分分秒秒,应和着他眷怀故园的赤子之心的怦然跳动。我们深信,陈子兴先生的这些遗物,一定会激励后来者努力奋斗,报效祖国,陈子兴先生“教育兴邦”的伟大精神,也将永远被世人铭记!
——21级应用心理学 何书品
依傍石竹仙山,坐落于“海滨邹鲁”福清市的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现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石竹校区),是由印尼华侨领袖陈子兴先生捐资建造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陈子兴先生虽是生于印尼的二代融侨,对祖国的眷恋,对家乡的热爱,却依然炽热无比;以拳拳赤子之心,为国家和民族兴学育才慷慨解囊,为我国轻工业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陈子兴先生留下的,不仅仅有明丽如画的校园,更有重教兴学的爱国热情。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莘莘学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21级网络与新媒体 周胤汝
“要干就干最大型的!”这是被誉为“酒店王”的印尼融侨陈子兴先生的经营理念。靠着一腔热血与过人智慧,他在商海大展身手,一跃而为印尼华商中的顶尖富豪。但财富并不是陈子兴的唯一追求,以财富回馈社会,造福桑梓,才是他念兹在兹的人生理想。作为时时眷怀故国的海外赤子,他数十年如一日,为家乡经济建设与教育发展,无私地贡献着自己的全部力量。新厝侨兴中学,就是铭刻陈子兴先生“培育人才,为国栋梁”光辉事迹的一座丰碑。正是陈子兴先生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华侨,以他们爱国爱乡的拳拳热忱,诠释着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伟大凝聚力。
——21级汉语言文学 欧阳萱
伟岸身躯屹立于苍穹之下,绿树白云诉说其动人故事。在数十年如一日支持家乡建设的光辉事迹面前,文字显得苍白,但陈子兴这个名字,将永远被世人铭记。身居异域,眷怀故国;重教兴学,泽惠桑梓。自1975年起,印尼融侨陈子兴先生个人,以炽热的情怀和雄伟的魄力,为家乡捐资办学,发展经济,谱写了一曲海外赤子爱国爱乡的美丽赞歌!
——21广播电视编导 蔡思敏健
霞渡陈氏宗祠,位于著名侨乡福清市新厝镇蒜岭村。“宗功祖德发千秋伟业,贤孙孝子兴百代文明”,宗祠大厅上的这副金字碑联,铭刻了陈子兴先生为祖国为家乡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霞渡陈氏家族,源远流长,英才蔚起,陈子兴先生虽生于印尼,远在海外,却始终秉持拳拳赤子之心,不忘祖训,克绍箕裘,以满腔热情投身于家乡建设,捐资兴学,造福桑梓。他的光辉事迹与爱国热情,将世代长存,历久弥新。
——21级汉语言文学 陈叶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