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院“小红团”:用“志愿红”守护“健康绿”


图为莆田学院志愿者参加核酸检测志愿活动指引同学前进。

图为莆田学院志愿者在食堂提醒同学们就餐排队间隔一米。


近日,有这样一群人,“奔跑的红马甲”出现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他们是“暖暖的小红团”,他们正是莆田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在这个有特殊时期,冲锋在疫情防控最前线,用实际行动,贡献抗疫青春力量。

■青年突击队集结“小红团”迅速走“红”

3月初,全国疫情出现反复,莆田市也在此次爆发中“中招”,高校作为防疫的重要一员,为了和同学们一起守住“高校防线”,3月18日,莆田学院团委第一时间号召全校各级团组织及全体团员青年积极组建“莆田学院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他们或披上红马甲,或戴上红袖标,在同学们需要时穿梭于校园各地,是闪耀的莆院“小红团”,用志愿红守护着校园安全的“健康绿”。莆田学院团委书记林强表示,为莆田学院青年志愿者起名为“小红团”,与莆田传统美食“红团”有关,它的形象与志愿者们一样身穿红马甲,且“红团”在莆田有团团圆圆、红红火火的美好寓意,也希望青年志愿者们可以如“红团”一般,在志愿服务中让需要帮助的师生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截止2022年3月24日12时,莆田学院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共开展疫情防控劝导、餐厅维持秩序、爱心送餐、核酸检测协助等志愿服务活动,共计831场,参与服务人次达13334人,活动总时长达22486.31小时。

■“小红团”四处奔走“志愿红”四方飘扬

自18日莆田学院团委的号召发出后,各级团组织积极响应,文化与传播学院的“抗疫视频宣传分队”、工艺美术学院的“快递点秩序维护志愿服务分队”、护理学院的“文明就餐志愿服务分队”……一时间,莆田学院16支青年突击小分队成立,“小红团”的队伍再次壮大。

16支小分队集结后,分别从事着不同的防疫志愿服务工作,有在宿舍楼下、图书馆前劝导同学们戴口罩、不聚集的;也有在餐厅内引导同学们尽量打包、隔位就餐的;更有在核酸检测时维持秩序的,此外,还有队伍与后勤队伍配合密切、保障物资运输,与宣传部联动,开展正面宣传引导工作等等,“小红团”们各司其职,共同守护校园“健康绿”。

“小红团”们开始凝聚在一起后,校园内随处可见一抹红色的身影。线下工作非常卖力,线上工作也毫不含糊。成立的“艺”齐抗疫线上青年突击队,对接仙游私立一中团委开展“大手牵小手”线上志愿活动,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给正在隔离的同学送上音乐的温暖;成立春风化“疫”线上家教志愿服务突击队,对接仙游县医院一线医护人员的子女,同心战疫情,关爱暖人心;成立流调青年突击队,对接仙游县鲤南镇镇政府开展流调工作;莆田学院团委与莆田市委文明办共同推出“防疫·微宣讲”系列视频,助力疫情防控。此外,还“小红团”组建了流调预备役,多管齐下,为疫情防控贡献青春力量。

■严求自我的“小红团”逆行出发的“一抹红”

如今,莆田学院的志愿服务管理逐渐完善,志愿者严格的自我要求是志愿活动得以有效进行的重要前提。管理人员对志愿者形象、防护要求、志愿上岗培训等多项内容作了标准化要求,确保队伍践行有效。

严格的自我要求也凸显了“小红团”独有的志愿精神。无论是雨天核酸亦或晴天检测,志愿者都需站在核酸检测现场维持秩序长达数个小时。正是这样的严格要求铸就了“小红团”的良好志愿形象。

“在图书馆几乎站了一天,痛并快乐着。本以为只是站着值班,劝导同学戴好口罩,比较轻松。事实却完全相反,超过八小时的站立让我现在还觉得脚踝疼。”旅游管理211李柏薇是“小红团”的成员之一,3月22日晚,她写下了雨天里的抗疫日记,记录了自己在这一天里的酸甜苦辣,“让我感到宽慰的是,有些同学还会跟我点头说‘不好意思’,让我在这个微凉的天气里多了份被理解的温暖。”

像李柏薇这样站在不同岗位奉献的莆院“小红团”成员还有很多,他们善于“苦中作乐”,也善于“逆行出发”!

(本报记者王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