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大学生:“我是退役军人,让我上!”
3月24日清晨,一身身迷彩服穿梭在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的食堂内。当天,学校退役军人服务社的22名退役大学生士兵,加入了抗疫志愿服务队的队列,全程参加了早、中、晚的三次送餐服务。
五年武警退役军人方少敏
“疫情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高高瘦瘦的方少敏,是2020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退役军人服务社的负责人。
23日晚上,他在朋友圈读到送餐志愿者赵小源老师写的一篇推文。这篇关于食堂员工辛苦保障大家用餐的文章里,有一句话击中了他——
她也只是一个看着学生们在食堂现场吃饭就会很开心的阿姨,在此之前,连电子打印单是什么都不知道。第一天我在协调他们家出餐时,她是真的在我面前哭了起来,因为害怕孩子们投诉,害怕等到解封之后,再也不来他们家吃饭了……
没有多想,方少敏就在退役军人的微信群里发起了“请战”接龙,希望大家一起为抗疫做点事。如他所料,微信群里一下子就炸开了。
2015年夏天,出生于莆田的方少敏被学校录取,但还没到校报到就直接应征入伍,做了五年的武警。在部队里,他入了党,还因为年度工作突出而获过三等功。
“都说当兵打仗,疫情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方少敏说,“中午送餐时,我看到胡京生老师也来了,他的头发都花白了,还跟着我们一起跑前跑后,我们用餐时他却没有停下:‘不着急,我晚点吃,你们先吃吧。’记得当年自己曾亲手写下‘愿意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现在正是我应该出点力的时候。”
全校唯一退役女兵肖晓蝶
“老师连孩子都叫过来帮忙送餐,真的很感动”
肖晓蝶是三明人,一米六的个头,说话缓缓的,她是全校唯一的退役女学生。
没人介绍的话,你不会相信,她曾经是海拔4500米西藏高原上的一个女兵。训练时,体重90多斤的她,既要克服高原缺氧,又必须背着二十多斤的通信设备。
几天前的一个上午,英语网课上到末尾时,邱晓娜老师柔柔地说,大家下课之后好好呆在宿舍,不要到处跑,她准备去食堂给大家送餐了。
“我之前一直以为,是有其他志愿者在给我们送餐,没想到原来是邱老师他们在送,当时心里觉得特别的温暖。”也是在那一天,晓蝶报名参加了双馨书院的分餐志愿服务。
自小,晓蝶就很喜欢看军人题材的影视节目,《特种部队》《战狼》都是她爱看的。读小学时,她就告诉妈妈,自己的理想就是当兵,可那时妈妈只把这个当玩笑。
直到2019年高中毕业那年,做生意的父母这才发现,女儿心里的军旅梦早已深深扎根了,而且还填报了“艰苦边远地区”的方向。
疫情发生后,晓蝶在朋友圈不断看到教师志愿者在给同学们送餐的图片,“有的老师连自家孩子都叫过来帮忙了,真的很感动。”所以,昨晚方少敏一在微信群里“请战”接龙时,她第一时间就报名了。“我在部队的两年时间,经常看到各地医护人员奔跑在抗疫第一线,每个人都在奉献自己的一份力。我当不了医护人员,就做一个志愿者吧。”
海军陆战队退役军人黄灿龙
“现在最大的事就是抗疫,我会一直把餐送下去”
3月23日晚方少敏发出的“请战”,黄灿龙第一时间响应。两天来,给同学们送一日三餐的队伍里,都有他奔忙的身影。
来自泉州台商区的灿龙,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21级学生,去年9月从海军陆战队退役复学。
“我其实一直都在寻找可以参加抗疫的渠道,刚好少敏带着大家向学校‘请战’成功,终于可以出一点力了。”灿龙说,参加送餐对他来说并不算什么累活,“昨天我们刚送完早餐,一位老师简单收拾一下匆匆就走了,他说马上要过去上课了……老师们上课之外,还要给同学们送餐,他们才累,我真的很感动。”
自小就想当兵的灿龙,2019年高考之后,如愿以偿。他在山东做了两年的海军陆战队队员。驻训拉练,要背着四五十斤设备,行军数十公里,严格的训练让他从瘦弱书生变成了一名健壮的军人,“去年退伍回家,当我从晋江机场走出来时,爸爸妈妈都认不得我了。”
在部队时,灿龙就从抖音上知道学校有个由退役军人组成的校卫队,总想着以后可以为学校做点事,复学之后他第一时间就加入了校卫队,今年1月学校成立退役军人服务社,他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在部队就已经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灿龙说,当年自己离家入伍时,70多岁的爷爷奶奶要他记住一句话——好好做事,家里的事不用担心。“现在最大的事就是抗疫,我会一直把餐送下去,直到疫情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