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 典 的 力 量 可 以 穿 透 时 空
高考虽已结束,但有关高考的话题热度依旧很高。2022年高考作文一出,《红楼梦》、围棋等传统文化、著作等再次成为讨论热点。
有人说围棋作为考题是对农村考生的不公平;有人说以《红楼梦》和围棋作为材料背景难度太高;还有人问《红楼梦》和围棋等传统文化为什么可以多次成为高考考题……各种说法层出不穷。在我看来,传统文化之所以可以多次进入考题,是因为经典之作从来不惧时间的考验,相反,时间的沉淀更加向我们证明了传统文化中经典的魅力。
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传统文化。我们常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博大”与“精深”便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和深度的概括。正是因为传统文化足够广、足够深,才能在不同时代中留下不同的印迹。《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堪称经典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如今科技发展迅速、文化传播媒介不断变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静下心来阅读经典的耐心。
当今社会流行“快餐式”的办事节奏,短视频的兴起和繁荣改变着人们对待事物的看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越来越依赖电子产品,例如看书会选择电子书而不是纸质书、打发时间会选择电子游戏而不是陪身边的人下棋,每天沉浸在网络漩涡中的时间数不胜数,这样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很少能够真正地接触传统文化。《红楼梦》和围棋再次进入高考,不仅是在警示我们不要在网络中迷失了自我,更是在提醒大众要了解那些真正具有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传统文化。
社会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有利有弊。数字媒体的迅速发展给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平台,让大众可以用更短的时间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但同时,花花世界迷人眼,那些交织在科技便利中的陷阱正在一步步诱导青少年掉落其中,逐渐让他们忘记了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便在今天全面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且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追捧热度增加的情况下,类似于《红楼梦》这样的经典著作仍然被大众视为是一本难读、读不下去的书。因此,经典之作如何在碎片化的传播模式形势下占据一席之地依旧是一个难题。
传统文化的力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并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消失。发展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人们对文化的初心,文化是魂,人类是“魂”的传播载体,不断创新弘扬方式,让传统文化以更现代化的语言形式被后世所了解,从而让文化得以流传百世,让经典的魅力穿透时空的限制。
媒介从不是限制,无论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是纸质、口口相传,还是新媒体;无论传统文化是出现在考题中、生活中,还是回忆里,我们都要带着传统文化走向更高更远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