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重在平衡内外与精进不止


当今的大学生,有着充裕的课余时间,因此他们常常会选择将其投入到课外拓展中去,但其中有许多人难以做好对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的平衡,容易陷入自我管理的困境。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上述困境呢?其原因无非如此:一方面,许多大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课余时间与课内时间的界限,误将课内的学习时间用来进行课外拓展;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确实有着十分清晰的计划,但由于对事物的把控力度不够,使得课内与课外的事物容易陷入相互干扰的尴尬境地。

那么,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该如何平衡课内学习和课外拓展呢?

首先,我们要分清主次。正所谓“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下轻上重,其覆必易”。作为大学生,完成课内的学习任务乃是我们的本职工作,若不如此,便是本末倒置。此外,倘若我们在没有完成课内任务的情况下盲目进行课外拓展,来自课内的压力便会一直干扰着我们,使我们难以在课外的领地上大展拳脚。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将课内学习放在第一位,集中精力优先完成它,我们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课余时间,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课外的拓展活动。

其次,我们要合理利用时间。显然,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并不规律,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善于在一天中的各种缝隙里发现碎片化时间的身影,也要在某天完成课业的情况下利用好整段的空闲时间——懂得与时间相处,才能平衡好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我们不妨在往返学堂的路上或是在睡觉前这样的碎片化时间里,利用手头上的电子设备,听一听关于自己想考取证书的音频资料,查一查关于自己爱好或者想学技能的图文资料;也不妨在完成课业的空闲时间里,系统地复习那些自己想通过的考试的提纲,认真攻克重难点,或是聚精会神地阅读某一类书籍,充实自己的学识。

接着,我们要制定科学的计划。在前文的论述中,我们已经明确地划清了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的界限,也清楚地知道了课外有哪些时间是我们可以利用的,但也如前文所言,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并不规律,所以我们制定的计划不能是僵死的、固定的,必须是灵活的、多变的。因此,我们不需要规定在每个时间段必须做什么,而是要明晰在可能出现的空闲时间里,我们可以拿它去做什么。了解了这一点,我们便可以用一种十分特殊的方式来制定适合我们自己的计划:先在笔记本上列出自己接下来预计会出现的空闲时间与自己想要完成的事,然后在手机上的提醒软件中将二者合理地结合起来——如此,便能完成我们对计划的制定。

最后,我们要严格落实好计划。既然我们已经制定出了计划,那么必须将其付诸于实践,否则便是纸上谈兵!而这项实践的关键,就在于不能破坏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的边界。所以,我们要么提升控制能力,要么依靠外力干涉:对于前者,我们可以采取自我奖励与惩罚的方法,在落实好的情况下合理奖励自己以鼓励下次行动,否则就要适当地惩罚自己以警示勿有下次;对于后者,我们可以拉上自己的好友监督自己,在自己即将破坏边界之时,让好友及时警告自己,使计划得以落实。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知道,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乃是相辅相成的:在攻克课内学业的过程中,我们常能总结出科学的学习方法,再将其巧妙地运用到课外的拓展上,这就能使课外的学习事半功倍;而课外的拓展能很好地扩充我们的见识,将其合理地运用至课内所学科目上,便能在课内获得一些创新性成果。所以,对于大学生而言,平衡好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乃是一件十分具有意义的事情:既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又能让自己的思想远行。

大学生活,自由快乐,切勿让课内学业限制课外拓展的空间,也勿让课外拓展阻碍课内学习的进步,唯有平衡二者,才是大学生活之正道。愿如今大学学子,平衡课内外之事,做顶天立地之人!

(本报记者 吕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