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自律,越幸福
转眼间,我们又踏入新的一学期。大学的生活不像中学时期那样按部就班,我们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正因如此,许多大学生的时间就在不经意间流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早晨时间。古人有言:“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没有“早八”的日子里,大学生又是如何支配早晨的时间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展开了问卷调查。本文将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展开谈谈早起的意义和如何避免成为“起床困难户”。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没有“早八”的日子里,有14.71%的学生会坚持早起,29.41%的学生早起频率不高,14.71%的学生偶尔早起,还有41.18%的学生选择不早起。由此可见,若没有“早八”的约束,同学们早起的自律性普遍较低。除了这组数据,还有一些数据也值得我们参考:有52.94%的学生认为理想的起床时间是早上七点到九点,但却只有35.41%的学生在早上七点到九点起床,且有29.41%的学生认为起床非常困难,还有11.76%的学生认为早起完全不是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有47.06%的学生在晚上十二点以后睡觉。同时,对于个别问题,男女生的回答有一定的差异。在夜晚入睡时间方面,男生一般在11~12点间入睡,而女生则大部分是在12点以后入睡;在早起影响方面,大多数男生认为早起会使他们更有精神,而大多数女生则认为早起会导致昏昏欲睡;在是否会制定早起计划方面,女生的态度较男生更积极。值得一提的是:男女生在心理上都认可早起这一行为,并认为早起对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好处,但由于自身以及外部的一些因素,导致他们无法克服晚起这一难症。
那么,早起究竟有何意义呢?为何我们要提倡养成早起的好习惯呢?根据调查数据可发现: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早起的意义来自于心理上的满足,早起能够获得一天的幸福感。这种看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正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起意味着早点启动身体,在这一过程中,身体的机能得以充分发挥,当天的学习工作效率也会有所提升,完成任务带来的喜悦使得我们更有幸福感。除此之外,早起还有许多好处:首先,你会因早起而选择早睡,这样一来就减少了夜间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并且有利于改掉熬夜的习惯,从而使自己的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其次,早起意味着一天中有更多的时间可供自己支配,你可以将这些时间投入到学习中———背单词、听听力,也可以将其投入到其他能够提升自己的事情上,例如看新闻、读美句、诵诗词等,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最后,早起也有机会让自己欣赏到早晨的美景,从而开启一天的美好心情。
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该如何将早起付诸行动呢?根据调查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早起的困难主要源于心理上的阻碍,他们无法克服惰性,并认为自己早起无事可做,多睡一会儿也没什么关系,面对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尝试设立一些小计划,比如制定早晨学习和锻炼计划等,在计划完成的过程中,我们得以在心理上建立对早起的良好印象,从而实现早起的良性循环;当然,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改变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调查结果显示:许多被调查者因为熬夜使用电子娱乐设备,睡眠时间不足,致使他们难以早起,于是早起自然成为他们难以实现的“神话”,所以减少电子娱乐设备的使用时间,杜绝熬夜陋习,我们才能提高早起的可能性;另外,我们可以设定一个声音较为柔和的闹钟将我们从睡梦中托起,而不是用一个声音尖锐的闹钟将我们惊醒———这不仅让我们在早起后难以进入状态,还可能在心理上留下厌恶早起的想法。
古有闻鸡起舞,如今当有闻钟起读。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都应尽早养成早起的好习惯,这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大有裨益。清阳曜灵,和风容与的早晨值得我们克服困意!
(本报记者 吕茁 陈晨 林欣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