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少年身披白衣 团结拼搏斩获佳绩

———学校在山东省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中获多项荣誉


近日 ,由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承办的2022年山东省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获奖名单公布,我校师生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多项,以实际行动为学校建校70周年献礼。

比赛包括综合笔试和实践操作比赛两个环节。综合笔试采取线上考试的方式,实践操作比赛环节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济南校区、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清校区举办,共有来自省内外17所医学院校、96支代表队、494名选手参加,我校是全部赛道均参加的两所院校之一。

学校8个二级学院的310名学生参加了综合笔试,12支代表队64名学生出征济南参加实践操作比赛,36位教师全程指导。学校获优秀指导教师团队奖1项、选手团队奖12项、单项竞赛奖42项,其中临床医学专业B赛道获选手团队特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团队奖。比赛设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中医学、药学6个专业赛道,每个赛道设置A、B两个分赛道,全面检验医学生的知识储备、技能水平、临床思维、人文关怀和团队精神。12支代表队参加6个赛道的竞赛,各赛道均不负众望取得佳绩。其中,临床医学专业代表队在临床医学专业赛道笔试中获铜奖,在临床医学专业A赛道中取得团体优秀奖,并获得单项奖2金1银3铜;在临床医学专业B赛道中取得团体特等奖,并获得单项奖2金6银3铜的好成绩。护理学院A、B两组选手在比赛中获得了2个团体二等奖、1项单项金奖和1项单项铜奖。奖项的获得检阅了实践教学成果,充分展现了济医学子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娴熟的技能操作和严谨的临床思维,彰显了广大教师认真负责、奋勇争先的教学态度。

在备战综合笔试环节,学校按照大赛要求,线上建班级,导入考生名单和考生照片;线下建考场,考场里的每台电脑均安装摄像头,每个考场设置前后摄像头,监视范围保证覆盖全场,同时设置考场标识,布置考场,并在各学院、各考点医院的支持下,按要求选拔培训线上、线下考务人员。紧张的综合笔试刚刚结束,全部参赛学院便投身于操作比赛环节的准备,包括及时统计并上报参赛队员、指导老师、工作人员、管理人员信息,报送学校展示板材料,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做好核酸检测和出行报备,保障所有参赛人员出行和食宿安全便捷。

临床医学院的培训老师戴雯回忆到,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比赛,“自接到参加省赛的通知,临床技能学教研室立刻组织培训教师,从4月17日起集中培训。培训教师队伍绝大数为拥有过省赛、国赛培训经验的教师,同时也吸收了一批首次参加竞赛培训的年轻教师,如儿科教研室推选的几位年轻教师,在既往老教师的带领与指导下对学生进行培训,老带新,拓展教师队伍的同时锻炼了年轻教师。起初培训工作在附属医院培训中心进行,由于大赛与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冲突,时间紧、任务重,学校临时决定将培训地点更改到临床技能实验中心。经协调,安排学生们至太白湖校区宿舍区居住,争取了更多的训练时间。培训教师根据培训地点进行合理分配,考虑到尽可能节省学生的流动时间,由来自太白湖院区的临床教师为主,尤其是外科、妇科、产科、急救、儿科等;考虑到门诊实际情况,如耳鼻喉科门诊量大,由本部耳鼻喉科临床教师进行带教,学生自行乘坐公交车前往本部进行培训。在四十天的培训时间里,学生仅休息四天半,其余时间全部投入日常培训,从早上8点至晚上11点,直到宿舍关门前学生才会返回宿舍休息。合理的培训计划是保证完成培训任务的前提。我们制定了三期培训计划,培训时间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晚上时间由学生在值班教师带领下练习及总结,因此,我们的临床教师也始终处于忙碌状态。大家克服困难,充分利用夜班结束、休息及门诊时间进行带教培训,尽职尽责。教师的辛苦也带动了学生的努力,本批学生大部分理论成绩较好、自律性较强,能够及时完成培训任务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教师积极进行互动,能够在训练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之,学校取得的优秀成绩离不开学校及各级领导的支持与肯定,也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培训与学生的刻苦努力。”

同时参加指导培训的还有来自护理学院的王妍老师,她们为了更好地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训练效率,根据比赛方案和规则,分阶段、分模块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包括基础模块、专科模块、综合模块和模拟比赛模块,训练同时涵盖知识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养等方面内容。训练中,根据每位选手任务完成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带教老师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动态调整训练计划,确保选手完全掌握相关专业技能操作。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对学生体能也是很大的挑战,老师和选手共同制定了饮食计划和锻炼计划,要求选手合理健康饮食,每天按计划跑步锻炼,增强体质。

护理专业的金奖获得者黄慧敏分享感言:“在培训过程中,我和其他选手一样积极认真地准备。尽管考查的这些护理技能操作我们在培训中已经多次实践,但是每当我完整进行一个操作时,或多或少会存在问题,操作中的无菌技术、应急应变能力、每个动作、每个细节、每句沟通话语都要一丝不苟地融入到整个流程中去。从一开始的流程训练,到对时间的把握,再到各种突发状况的应对,力求完美规范,需要注意的细节非常多,于是我们反复练习,直到达到熟能生巧并产生肌肉记忆的程度。学校的老师们都非常关心我们,每天都去看我们练习,指出我们存在的不足,从护士礼仪到操作的各个细节都一一给予指点,给予了我们莫大的鼓励。在比赛的前一周,老师们为了缓解我们的心理压力,让我们更加适应比赛流程,特意模拟了比赛现场,把护理技能指导教师召集在一起指导我们操作。通过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一次又一次地改正,我们对自己的信心逐步提高。猜题是我们闲谈时最大的乐趣,临考前听到今年新增了赛道制,我们都在猜测什么题竟然顺序不可打乱,还和小伙伴们演绎了情景剧。最后虽然没有考到,但也和比赛中‘一个阿姨的就诊历程’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次的技能大赛,学校和实习医院都非常重视。在前期,医院就对已经讲授过的临床技能再次培训,对每一位同学都进行了单独的指导和考核,无论是相关的理论知识还是具体的临床操作都梳理得十分细致。晚上回到宿舍,我们还会和队员一起,把白天老师讲授的板块再复盘几遍。在准备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说在细节操作上,不同的培训老师可能会存在不同的操作方法,我们抓住每一次培训的机会,就模棱两可的具体问题向老师请教,老师们也会就我们不确定的问题一起讨论,一起查阅资料,给我们确切的处理方法。比如在比赛中遇到的突发情况和困难,对比赛场地的设备和器材不熟悉,如果遇到不能解决的设备方面的问题,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能慌乱,可以尝试就设备问题询问评委老师,如果老师不回复,那大概率通过仔细观察和思考就能解决。这次技能大赛,我不仅收获了名次,还对临床上的理论知识和常见操作有了更深入的学习和认识。”临床医学专业的金奖获得者董玲同学如是说。

“作为医学生,如何将自己五年所学应用到实践当中、将来为我国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技能大赛为我们提供了学习机会:从个人防护到鼻咽拭子采集,从疫源地终末消毒到工作环境有害因素测量,从流行病学调查到数据处理分析,每一项技能都与将来要面临的现实问题密切相关。为了熟练掌握这些技能,我们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记得训练初期,大家互相采集鼻拭子,由于操作不熟练,采样后被采者常常‘泪流满面’,通过一次次地操作与练习,我们深刻体会到所谓医生不是空喊‘以人民健康为己任’口号,而是需要我们练就过硬本领,脚踏实地地干实事。”护理专业学生解舒动情地说。

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此次大赛不仅是对学生实践技能操作的一次检验,也是学校、各二级学院和各附属医院通力合作的结果。为确保我们在比赛的两个环节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实践教学管理处、教务处统筹组织,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精神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和药学院等紧密配合,完成了参赛选手的选拔、培训和参赛工作,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了各教学单位对医学生技术技能培养的重视程度,推动了实践教学改革,促进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多年来,学校将“医德文化”融入育人体系全过程,将医德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将学生自主参加学科竞赛发展成各专业教学改革过程的一大特色,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通过此次大赛,学校将进一步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确保理论同实践相结合,践行“为国家育人才,为大众谋健康”的宗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以推动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应用型现代医药科技大学为目标,助力健康山东、健康中国建设,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宣传部 孔茜 实践教学管理处 时忠丽 李旭 学生记者 邓明 张子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