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以山体精神担起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从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教育的战略地位、根本问题和根本任务,既为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做好“立德树人”指明了方向,又向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就明确要求全党同志做到“三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报告中篇接着强调指出取得新时代伟大成就的关键是“三个出来”: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的、干出来的、奋斗出来的。报告最后结语再一次强调“三个牢记”: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将以上论述归纳起来便形成了一条主线,这就是集中突出了“永不停歇的奋斗精神”。这对富有奋斗精神的山体人来讲,就是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去进一步开创新时代“凝心聚魂、立德树人”的新局面。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体育学院始终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最大政治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全校“十大育人”体系,着力营造全环境育人“生态圈”,深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体育思政新模式,创造了山体经验,展示了山体风貌,形成了山体精神。当前,我们面对世情处于激荡严峻复杂局面,国情迈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新形势,须以山体精神勇于担起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以山体精神担起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就是要心系祖国,在厚植爱国情怀上实现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深厚的爱国情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要结合学校正在实施的“思政铸魂育人工程”,深人开展“学习北京冬奥精神,凝聚青春奋斗力量”等社会实践活动,以深厚的爱国情怀激发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人到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人到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撸起袖子干、挥洒汗水拼,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以山体精神担起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就是要志高存远,在熔铸理想信念上实现新突破。青年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奉献者和开创者,其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只有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才能确保强筋壮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当前,学校正在开展“大思政课”活动,要善于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熔铸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以山体精神担起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就是要脚踏实地,在增长知识见识上实现新突破。青年大学生既要志存高远,更要脚踏实地,应该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理念。学校党委书记王毅在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实施校企合作融促工程,面向行业产业企业,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加快产教融合步伐,提升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契合度。新增一批校企合作专业、新建一批校企合作课程,打造一批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产业学院。”这些措施为每位大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实践本领”的难得机遇,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注重提高实践能力,自觉投身实践,不断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要引导和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周活动,踏踏实实锻炼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以山体精神担起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就是要迎难而上,在培养奋斗精神上实现新突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昂扬的奋斗精神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应有风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青年学子只有在辛勤劳动和不懈奋斗中锤炼坚强的意志品格,培养奋勇争先的进取精神,历练不怕失败的心理素质,才能始终以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秉承“坚卓竞远、严勤创实”的校训校风,发扬奋斗精神。要让大学生懂得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事情、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积极引导大学生将奋斗精神融人学习、融人日常、融人各项社会实践中,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更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在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书写自己奋斗的人生。

以山体精神担起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就是要追求卓越,在增强综合素质上实现新突破。良好的综合素质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提高青年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引导大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勤于学习,更重要的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综合能力、创新思维、文明素养的培育等方面得到根本的提升。唯有全面发展,才能让一代青年学子心灵更丰盈、精神更饱满、人格更完善、能力更彰显。王毅书记在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上强调,聚焦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要聚焦立德树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将成人、成才、成功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条件保障度和结果满意度。要积极参与到学校正在实施的教育教学提质工程中去,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尤其要改进和加强体育、美育和劳育,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实现全面发展,真正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立德树人既是学校办学治校的根本任务,也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让我们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精心实施师德师风强基工程,矢志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立德树人根本,坚守师德建设“首位要求”,大力弘扬山体精神,大力营造“学在山体、育人神圣”的浓厚氛围,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共同书写山体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本评论作者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