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变十年,如今的济南更有“味道”

蝶变十年,如今的济南更有“味道”

十年可以做什么,曹雪芹十年可以完成一部不朽大作,一个人十年可以完成影响一生的义务教育,一座城十年可以完成一次脱胎换骨的蝶变,她就是山东省会,泉城济南,历经十载,我眼中的这座古城,变得更加有“味道”。

曾几何时,在国人的印象里,知悉济南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济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亦或是“学挖掘机,到济南XX技校”,是一个存在感极弱的省会。十多年前的济南,在我印象中的三大特色:一是“霾”,二是“堵”,三是城市有点“土”,900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活脱脱赢得了一个“超级大县城”的称号。于是,直面问题彻底剖析后的济南,在历届班子的带领下,十年间开启了山东的强省会战略,追赶式起跑。十年的光阴里,济南奋起直追,大搞建设,不断缩小与经济发达城市的差距,不断打造自身崭新的形象,把一个与时俱进的济南、活力迸发的济南、生机盎然的济南形象树立在世人面前!

交通上,工业北路、二环东路、二环南路相继修建高架,舒缓交通压力,并且同步修建快速路和地铁;环境上,全市换用新能源公交车,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下狠心、决心完成了化工、冶金、钢铁等重工企业的搬迁和整改;城市建设上,东部新城CBD,央企总部城,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自贸区、医学科学中心,齐鲁科创走廊一个个概念脱颖而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文明上,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震惊全国,文明之花遍布大街小巷,让世人重新认识了济南这座城……这是激情四射的十年,这是厚积薄发的十年,这是突飞猛进的十年,这是不同寻常的十年!

十年蝶变,如今的济南“味道更持久”。一直以来,GDP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都是衡量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决定着城市的发展是否能持久。十年间,济南的经济总量持续“进阶”,2012年,济南的地区生产总值为4812.6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380.82亿元;到了202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432.2亿元,是2012年的2.15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千亿元,是2012年的2.65倍,GDP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划出了一条昂扬的“上行线”,济南奋力推动发展由“量的积累”向“质的跃升”转变的不懈努力和积极作为跃然纸上。十年蝶变,如今的济南“味道更新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让这座城市更高质量发展具备“新鲜”的可持续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久久为功推进科技创新,着力构建了一流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创新正日益成为济南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十年来,济南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十年增长近3倍,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速达16.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392家增加到目前的4397家,增长了10倍多;齐鲁科学城加快规划建设,山东产研院、超算中心、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山东大学四大创新圈联动创新格局加速形成,累计建成院士工作站118家、专家工作站124家等等。在济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力”不断在增强,永保“新鲜度”。

十年蝶变,如今的济南“味道更清爽”。从之前“钝感之城”“拥堵之城”的苦涩感,到如今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畅通之都”的清爽感,十年间,济南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形成,交通运输事业走过了飞速发展的“非凡十年”。无论是驾车畅行于二环快速路之上、乘坐轨道交通飞驰,还是搭乘高铁或飞机从济南快速抵达各出行目的地,济南的交通越来越便捷,已成为泉城市民的共同感受。近年来,济南的轨道交通实现了从无到有、联网运行,“米字型”高速铁路进一步加密。交通环境的愈发便利,在使市民出行更便捷的同时,更是令济南和外界的交通联系更为畅通,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交通支撑”。十年蝶变,古城济南原有的味道愈加浓郁,历史依然醇厚、泉水依旧清甜;新城济南高速发展中清爽、新鲜、持久的味道铺面而来,混迹其中,让如今的济南变得多样,更有一种独特的“味道”,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