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管理心连心 同心防控情共情









  本报讯(记者 孔宪坤 通讯员 张磊 高明武 张学星)近日,济南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为有效应对,山东艺术学院文东校区2天内实现了“蝶变”:南门管理更加严格、西门重新开启,绿色的隔离网将教学区和生活区有效分离,精心设计的过街天桥正在施工、临时过街天桥让学生通行有了“不走寻常路”的快乐,桥下通道让教职工体会到“一切如旧、岁月静好”的感觉……这些变化,正是学校党委行政用高度、力度、温度、速度、宽度、厚度和幸福度,统筹考虑疫情防控规定、时间要求和师生员工需求,认真书写的一份疫情防控的有力答卷。

高度:疫情防控事关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面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和不确定性,学校党委行政成立疫情防控工作专班,时刻保持高度重视、高度警惕、高度戒备、高度负责的状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以坚强的意志、顽强的作风,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紧迫感,从严从细落实各项措施,坚决织密扎牢疫情防控坚固防线。


  为确保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认真落实“校内生活区原则上与学校教学区物理隔离,设置单独出入通道”要求,坚决守住社会面疫情不传入学校的底线,学校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分区隔离管理的极端重要性,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加快推进分区隔离工作。文东校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始终坚持师生至上、生命至上,用“考虑到最坏情况做最充分准备”“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的高标准严要求,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决落实学校党委行政安排,明确责任分工,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克服各种困难,耐心细致做好思想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生活区和教学区进行物理隔离,最大程度降低被感染的风险。

力度:把疫情防控当作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学校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全面动员、迅速行动,全校“一盘棋”、拧成“一股绳”、横下“一条心”,对照“21条”“15条”工作要求,落实疫情防控“三底线四服务两调度一巡查”工作台账,全力以赴筑牢疫情防线,坚决守住“疫情不在学校聚集性传播”的底线。
  文东校区家属住宅区与教学管理区混杂、无法达到疫情防控要求、师生健康安全存在隐患的情况,引起学校高度重视,先后4次召开紧急会议,在最短的时间做出决策:“疫情防控期间对文东校区进行物理分区管理,以隔离网将教学管理区和家属住宅区分开,两个区域之间人员不交叉,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也要最大限度确保师生健康安全和学习生活秩序。”面对这一决定,绝大部分师生用自己的行动投出了赞成票,只有个别师生因物理分区管理带来生活不便产生了不满情绪。
  对此,学校并没有不管不顾、一隔了之,而是在保持工作力度的基础上,派出专门工作组,一对一联系、点对点沟通、心连心交流,让有不同看法的师生明白学校做好疫情防控的最大决心、保护师生健康安全的最强力度,从心里真正形成了认同。
  连续高强度奋战在文东校区的疫情防控专班工作人员坦言:“没什么可说的,疫情防控是国之大者,一稳皆稳、一失皆失,文东校区物理分区管理,再难也要推行,这既是我们对师生生命健康的态度,也是疫情防控需要的力度。”

温度:教职工的需求就是努力的方向

  想,都是困难;干,才是答案。封闭管理对师生的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学校坚持“疫情防控的要求是工作重心、职工的需求是努力方向”的工作原则,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确保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解决教职工的生活需求。
  学校在校内设置临时就医处,教职工到这里就诊,医生列好清单后电话联系医务室录入医保系统,护士则负责递送医保卡和药品,让工作人员多跑路,让就诊人员少跑腿。为确保封闭式管理期间离退休同志及在校师生正常用药量,学校及时统计药库用药,全力协调进药,力保正常用药需求。




  专门设置水电购买处,在食堂西侧设置专门面向生活区教职工的售餐窗口,对校内车辆分类甄别后制定切实可行的车辆管理措施,稳妥处置突发急病的学生……本着“为师生员工负责”的初心,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广而告之,让师生群众安心。
  学校实施封闭管理后,部分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二级学院负责人、辅导员、医护人员、物业管理人员、保洁保安人员、食堂职工等均按要求入住学校,他们生活、防疫中方方面面的问题,学校都逐一研究解决。送上一份热乎乎的饭菜,真心道一句“辛苦啦”,都让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的每一名同志既安心又暖心。
  问题解决的背后,是大量艰辛的劳动,是反复磋商、左右协调,是数不清的上传下达、艰难取舍。或许方案无法尽善尽美,但已体现出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职工需求问题上应有的温度。

速度:与时间赛跑的36小时

  3月30日,济南气温下降,全市疫情防控形势也骤然吃紧,上级主管部门发出“所有高校即刻全封闭校园”的通知。在突如其来的“倒春寒”中,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工期大战”在文东校区上演。
  30日10:00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5名工人火速集结施工,打桩、加固、灌浆、拼接;

  30日18:00紧凑的文东校区物理分区隔离管理格局雏形初现,380米绿色围护网、130个加固墩,将整个校区按预先物理分区规划相对隔离;

  31日17:00紧急启动文东校区临时过街天桥搭建工作,6名建筑工人争分夺秒,加班加点,连夜施工;

  31日23:11临时过街天桥工程基本竣工,标志着文东校区真正做到了教学区、生活区的分区隔离,文东校区防疫工作形成了完全闭环管理。



  作为第一批使用临时过街天桥通行的“探路者”,现代音乐学院2019级音乐学的4名同学非常兴奋,在临时过街天桥旁合影留念,愉快地表示:“感觉像通过港珠澳大桥一样……我们期待2周后正式过街天桥建成,第一时间再到文东校区网红桥打卡!”虽然是调侃的话,但是从话语里,能感受到校园封闭管理状态下同学们对疫情防控的信心、校园生活的开心和共克时艰的决心。

宽度:工作范围覆盖校园每一类群体、每一个角落

  “细节决定成败”,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必须从细微处着眼、从细小处入手,把防疫措施细化到每一类群体、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环节和步骤。文东校区在分区隔离前,人群复杂,集聚交叉,既有本校教职工及家属,又有在校学生;既有物业保安保洁人员,又有食堂超市工作人员;既有外来购房业主,又有外来租客;既有离退休老同志,又有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这些复杂的情况要求学校必须分类施策、精准施策,不能搞“想当然”“一刀切”。

  文东校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克服重重困难,分类统计不同类型群体,逐户排查教学区中平房住户,深入师生和居民中间,仔细聆听他们的意见和需求,耐心细致地讲解学校管理规定,积极动员广大师生支持学校的分区隔离管理举措,共同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屏障。同时,就分区隔离管理后不同人群、不同车辆的进出进行区分管理,就各类生活服务和物资保障问题分别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针对技能类学生进琴房练习的需求,学校决定“自4月4日起,琴房重新开启学习模式”。对部分学生因封校导致无法正常参加研究生线上面试的问题,学校积极协调安排考试场地,解决录像设备,搭建网络环境,在符合防疫规定的前提下,第一时间为同学们解决燃眉之急。

厚度:疫情防控措施不断夯实

  3月30日,党委书记王洪禹、院长徐青峰到文东校区实地调研,进一步明确教学区、生活区管理机制,要求严格落实上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同时努力为广大师生提供生活、学习条件。

  分区隔离后,生活区人员如何出入?立即启动西门!30日下午,学校领导带队到西门现场查看,与历下区交警部门进行沟通,在交警协助下在西门安装减速带、人行通道划斑马线、门口划网格线、安装红绿灯,切实保障居民西门出行安全。31日,各方面准备到位、西门“人员出入管理规定”“车辆出入管理规定”出台,西门重启使用。生活区人员踏实了,放心了。
  30日、31日,文东校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连续召开会议研究各项安排,强调要提高思想认识,做好教学管理,保证线上教学质量;专班带头执行封闭规定,不能教学区、生活区互串;做好食堂、超市生活物资、防疫物资统筹;研究制定《文东校区隔离网活门管理暂行规定》等。每日早晚两次例会,多次现场巡查,着眼实处,注重实效,一条条疫情防控措施细化完善,补齐薄弱环节、堵塞管理漏洞、健全工作机制,让疫情防控工作不断拓展厚度,共同构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幸福度:全方位服务保障师生员工生活

  学习封校之后,学生改为线上上课,活动范围大幅减小,为了让大家保证充足的运动量,鼓励大家“运动抗疫”“活力抗疫情”,学校采购了大量体育运动器材,引导同学们主动走出寝室,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踢足球、打篮球、打羽毛球、跑步、踢毽子……文东校区操场时常响起阵阵欢声笑语。还有一些同学在隔离网上粘贴小贴士,用这温暖贴心的方式号召大家乐观向上面对疫情,用“爱”传递温情,鼓励大家走出阴霾,一起期待疫情尽快结束,重回美好时光!
  学校成立了“解忧”和“校外支援”两支服务队。“解忧”服务队收集同学们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例如在得知部分患有慢性病的同学缺少抗过敏等药物后,第一时间通知在校外走读的“校外支援”服务队同学到药店采购药品,然后经过消毒后送入校园。有时,个别冷僻药品需要跑四五家药店才能买到,但是“校外支援”服务队的同学不辞辛苦,跑了一趟又一趟。迄今为止,他们已经为十余名同学采购药品,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身体健康很重要,心理健康同样不可忽略。学校用心理热线、心理邮箱、学工队伍下沉到班三种方式,走近学生,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倾听他们的声音,关心了解学生的具体状况和实际诉求,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学生心理疏导。
  “校园虽然实施了封闭管理,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但是卫生打扫得比以前更加干净,消杀工作更扎实到位,学校各方面措施还是让我们感觉到温暖和幸福。”住在生活区的几位退休教师聊天时说到。


(图片:文东校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