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记

——山东财经大学师生齐心协力防控疫情纪实




     516日清晨,天格外地晴好,洁白的云朵,点缀着湛蓝的天空。山东财经大学燕山校区西门,等候,扫码,测温,井然有序,住校外的老师们终于回到了熟悉的校园。此时,距离330日开始的学校封闭管理,已过去了47天。

  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干部党员冲锋在前,全校师生上下一心,校友及社会各界关心助力,齐心抗疫,共担风雨——从学生宿舍“静止”、教学场馆“封闭”到图书馆“预约开放”、教学楼逐步“解封”,从学校免费为学生配餐到开放食堂“堂食”,从全员“线上课”到即将迎来“线下课”……由春入夏,一个又一个好消息传来。

  

21天的隔离生活如同一堂“大思政课”

 

  418日这天,或许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普通的一天。早上七点的圣井校区,宿舍楼外的樱花大朵大朵开得灿烂。这一天,260余名圣井校区学生平安“解封”,陆续返回久违的校园。

  21天前,他们因偶然原因曾与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有不同程度接触而被集中隔离。离开济南市章丘区各个隔离点时,很多学生心生感慨,自发留下一封封感谢信,感谢隔离点的“大白”和工作人员。

  看到这些感谢信后,章丘区委书记马志勇和校党委书记王邵军不约而同地感慨:疫情无情,人间有爱。21天的隔离生活如同一堂“大思政课”,让这些大学生在历练中成长,懂感恩、强信心、长志气,这些“00后”长大了。

  想起330日被拉去隔离的那晚,金融学院大一学生王璐瑶说“那真是彻夜未眠”。之后几天,她睡觉都开着灯。每天上门核酸检测是她一天中唯一和别人“共处”的时刻,其余时间,就算是三餐供应,也是无接触配送。

  同样地,当得知自己成为密接者并需集中隔离时,2019级财政税务学院学生侯奥成内心也十分慌乱。他脑海中浮现出很多“可怕”的猜想:缺衣少食或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在进入隔离点前进行消毒时,一个细节让他记忆犹新。“得知我带有笔记本电脑,工作人员拿起喷壶,小心翼翼地避开电脑电源接缝处等关键部位进行消毒。身在防护服内的工作人员发出同样年轻的声音,镇定地帮我完成信息登记,让我安心了许多。”

  实际的隔离条件比同学们想象的好太多,生活用品整齐地摆放着,相关负责人在微信群里有条不紊地解答问题、安排起居,丰盛的一日三餐变着花样,还有水果和牛奶。“由于隔离点网络信号不太好,需要上网课的学生较多,工作人员还帮着调整网线、协调信号,确保学生顺利上网课。”

  得知自己即将解除隔离时,侯奥成为“大白”们手写了一封感谢信,洋洋洒洒2400字。“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我却不再担心我的安全,因为我看到了医务工作者忠于职守的精神;也看到了工作人员为隔离点的正常生活而不辞辛苦的态度。你们不惧危险,以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投入这场战‘疫’中,你们是平凡的,你们更是可敬的。”侯奥成正准备考研,他希望将来也能以所学回报社会,“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对隔离点相关人员的悉心关爱,大学生们记在笔端,暖在心间。

  一名家在外省的学生在感谢信中写到,“疫情和健康之间,是你们筑起了生命的防线;隔离和生活之间,是你们搭建了便利的桥梁。我能做的太少,只好在你们每次敲门后都大声道谢。”一名学生在手写感谢信中说,“可口的饭菜,流畅的网络,还有很多次‘妹妹好棒’的鼓励,都足以成为我安全感的来源。”

  “我们去集中隔离的时候很匆忙,一些日用品没带全,当我们在群里提出需求,工作人员都会帮我们去买,或把外卖送到房间,解答问题也很耐心。”财政税务学院大一学生刘若琪说,临返回前,她将房间收拾了一下,将所有物品都摆放回原位,扔掉了垃圾,只想尽量少给工作人员添麻烦。

  王璐瑶的房间有个大窗台,隔离的21天里,王璐瑶白天总喜欢从窗户往外看。不远处有一排工地活动房,能听到作业的声音,再向远处望去,一排排树木郁郁葱葱,每次望着窗外,心里都平静很多。离开隔离点返校前,王璐瑶又望向窗外,这一次,树绿得格外耀眼。

 

全员“静止”八天,“每天4.2万多份

免费餐热乎乎地送到学生手里”

 

  刘畅是圣井校区一名大二学生。4月18日早,闹钟将她从睡意中唤醒,洗漱,换衣服,下楼。背着书包走出宿舍楼,用力吸一口新鲜空气,带着阳光和鲜花的晚春空气,是她几天前的奢望。

  这一天,730分,刘畅走进餐厅打饭,餐椅依旧被整齐地放在桌子上。“疫情期间,禁止堂食”的提示语仍在门口的电子屏上亮着。

  330日封校消息来得紧急又匆忙。刘畅记得,那天下午,她还不知道几个小时后圣井校区的学生就要全体在宿舍“静止”。因为临时通知的全员核酸检测,一种不安的气氛弥漫在空气中。她听说超市货架上的面包和泡面被一扫而空。“那天恰好是阴天,走在路上,大家都行色匆匆,面色紧张。”

  但这种不确定性导致的不安只持续了一会儿。下午三点,各班群里消息一条接一条:“辅导员带着行李来了圣井”“安排上门核酸”“联系安排志愿者”“解决工作人员临时住宿”……学校的快速反应,让没能挤进超市采购的刘畅有种说不出的心安。

  331日一大早,也就是“静止”在宿舍的第一个清晨,让刘畅感觉意外的是,叫醒她的居然是已经送到宿舍楼下香喷喷的蛋炒饭和热乎乎的粥。那天早上,当所有的同学一起吃着学校连夜安排、一早送到学生手中的免费早餐,心里暖暖的:“不到24小时,从全员核酸到后勤保障,学校都做得太好了,感谢班团、辅导员、所有学校工作人员通宵的努力”“真的被山财大的效率感动到啦”“学校的隔离餐吃的都很好,领导老师安排的也很好”“学校这次给足了我们安全感!”

  全员“静止”的八天里,一日三餐,1.4万余名学生,准时准点送餐,压力可想而知。学校全力以赴,科学研判,统筹调度,变着花样尽可能满足同学们的需求——螺蛳粉、汉堡、牛肉面、两荤一素配上热乎乎的白米饭……“每顿饭都像开盲盒一样!等解封了不长几斤都对不起学校的投喂。”haininnnn等众多网友在微博中晒出“三餐”,学校无偿提供的花样饭菜,刷爆学生们的微博朋友圈。

  那时,每天吃饭时间刷朋友圈成了刘畅的固定“下饭”项目。看看别的同学开出了哪类盲盒,互相晒美食图片,点评味道。有同学说,“配送餐真的是怕你吃不饱又怕你吃不好,没想过会这么丰盛。”有同学兴高采烈地晒出自己抽中的满满的炸鸡,还有同学“晒盲盒”——顿顿鸡腿,一边担心长胖又一边吃得干干净净。

  “疫情之下,总有触及心底的温情。爱与希望总比病毒蔓延的快。”“济南校园”等纷纷转发微博截图,“特别感动”“很温暖”“学校的措施很有人情味”,“包了所有学生的三餐饮食,每人每天3瓶饮用水”。

  “重点强调!!学校真的特别让人安心!!!”洛林林小可爱在微博长文中连用多个感叹号和感动的表情表达自己的心声,“自打山东出现疫情时学校就早早进入了战时状态,学生每日按比例核酸抽检,学校工作人员每日核酸,即使是在济南疫情趋于平稳时,校方对待疫情丝毫没有一丝马虎和松懈。但,仍是不可避免意外发生,校方第一时间做出了更进一步严格的管控,想尽办法保障学生的生活安全!把学生紧紧护在身后。”

  “没有人愿意面对疫情,但当疫情真正来临,却没有人畏惧。”正如学生在微信推文中所言,这样的山财大“值得被看见”。


  “很骄傲,我是财大辅导员”

 

  418日上午九点,吃过早饭,刘畅准时到7号教学楼排队进行核酸检测。教学楼大厅内,核酸队伍被分成4列,身穿防护服的老师们一刻不停地忙碌着。

  时间回到330日,这一整夜,全体辅导员无法入睡。他们紧张地等待前一天全校核酸结果、进宿舍楼排查风险人员、安排志愿者送餐、落实学生消毒用品是否充足、统计药物短缺情况……

  一位辅导员从得知济南出现确诊病例之初,果断取消原定婚期。“不能明知道这个情况还给大家添麻烦,两边的家长都表示理解,他们也都在关心着学校情况。”有的辅导员家里孩子没人照顾,接到驻守圣井校区命令时索性把孩子也一块带着,孩子还在上小学,后来也帮着志愿者一块干;有辅导员早上7点出门去做核酸,穿着防护服爬楼,挨个宿舍敲门,一整天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不睡觉,第二天她从凳子上站起来,整个人晕了……

  他们只是辅导员群体的缩影。从330日至今,约20个学院的30名党委副书记、99名辅导员以及学生工作处的24位老师们奋战在一线。摆在眼前的不仅有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他们的手机屏幕上,还有不断亮起的家长电话。一边与疫情防控赛跑,一边耐心解答安抚家长。

  因行程轨迹存在风险,金融学院2021级辅导员徐洁不得不前往集中隔离点,同学生一起进行为期21天的隔离。

  45日,守在隔离点,望着窗外沉思的徐洁将手机便签上的一篇随笔——《我很骄傲我是财大辅导员》发到公众号。疫情防控之初,她走上了与大部队“分道扬镳”的道路,在距离疫情最近的“第二战场”与学生并肩作战。

  “330日早晨6点多,接到了学校‘不进不出’的通知。那一刻开始,我就知道该我们上场了。”她写道,中午12点,等到通知,“辅导员带好被褥,全员进驻圣井”。下午4点多,接到学生发烧的电话,立即启动预案。下午5点半,和学校防疫专车司机将发热学生送达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在学生留观等待检验报告的时候,一个接一个的摸排通知陆续而来,莫名有点心慌。”331日凌晨2点半,她和司机一起抵达了隔离点进行集中隔离。“我没能在学校,能做的就只有在线上全力协助摸排细节信息,安抚学生和家长,以及不断汇报和沟通。”即使身处隔离点,她也和校内的师生一样,忙到了31日凌晨三点半。

  “说实话,前段时间是我当辅导员以来的情绪低谷期,种种因素让我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犹疑。不过,经此一‘战’,又像是被辅导员同事们和孩子们补足了气又贴上了‘胶布’,我的热情和坚定全部回来了!”

  老师们的想法简单而一致,“在看到他们成长的一刻,也能为自己注入许多能量,一切都值了。”徐洁在采访电话那头说。

  

师生志愿者6000余人齐上阵,

“同心战疫,我们可以!”

 

  核酸检测整齐迅速,刘畅快步走出大厅,逐渐热起的阳光不偏不倚地照在她的眼睛上。

  这样一个暖融融春风和煦的校园晨光,真的被大家盼到了,虽迟,但还好,所有的花都开得正盛。大厅外,刘畅看到了学院负责签到的志愿者,他们站在阳光下举着引导牌。

  封校期间,学校联合组建志愿服务工作专班,招募青年教师志愿者510名、学生志愿者5783名,组建志愿者储备库,志愿者政治面貌均为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邀请山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专家和山东大学团委老师,为全校志愿者作“校园疫情防控与志愿者组织管理”专题线上培训。

  分批分次启动、调度青年志愿者1400余人参与各校区核酸检测、餐饮保障等工作。其中,负责领餐送餐的志愿者都是男生,早出晚归,没人抱怨也没人害怕。

  一位志愿者说,“每名轮到负责当天送餐的同学,微信步数没有低于两万的,从宿舍楼到餐厅再到我们院负责的8号宿舍楼。小推车不够,一餐饭大约要跑三趟。去8号宿舍楼的路上得上一个坡,得多用点劲才行。”

  刘畅记得,后几天的核酸检测从早上7点开始,学校怕大家吃不上早饭就前一天晚上送。这批志愿者送完餐大概是晚上10点多。负责协调送餐工作的志愿者第一天晚上只睡了两个小时,改了十几版表,到最后送餐结束,他们一共做了30多个表格。

  刘畅的好友,是负责统筹送餐工作的志愿者之一。记得解封后再次见到她时,她讲着讲着这些事就落了泪。

  “整栋楼学院一共多少人,每个宿舍几人,是否清真餐,具体宿舍号等,都需要一个个统计。一个细节都不能出错,还要根据情况变化迅速调整,必须了如指掌。”

  “课也顾不得上,光置顶的通知群消息就有三屏,早中晚得提前明确好饭会几点到,具体哪个顺序领,通知哪些志愿者领,我们都得想好。有时晚上11点多,老师会和我们再开会,总结反馈工作难点和问题。”

  “其实三餐是大家最基本的需求,我们也明白统一大家的喜好和想法是不现实的,只能尽最大可能做好各自工作,只要最后结果是好的就够了。”

  当时她一口气说完,刘畅心疼地眼眶发红,她问,那你有害怕吗?

  她摇了摇头,说:“可能别人说,你们多辛苦,多累,但其实我们没有这个概念,这就是我们的责任。退一步想,如果我们在外面的人都害怕,那城墙还会牢固吗,在里面的人怎么办?”

  “当时封宿舍楼第二天晚上,我们院的辅导员搜集了所有同学需要的物资,包括酒精、口罩、牙膏牙刷、香皂等等,从超市自费买来让我去发给同学们。当时晚上很晚了,她把一大袋东西递给我,嘱咐好,又急匆匆地上车赶往下一个地方。”

  “我看着她几乎是跑进车里,眼泪一下子流下来了,哭着转过身进宿舍楼,一份份去给同学们送。我就在想,辅导员们已经这样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啊。”

  听着她的讲述,刘畅眼前也重现了那几天的场景。

  “同学,请在这儿签到吧。”志愿者的声音仍然饱满干脆。

  刘畅点点头,接过递来的笔,在自己的名字后面画上勾。把名单还给她们的时候,刘畅轻声说了声谢谢。

  “你是一道白光,也是一面城墙,你的身影总出现在危险的地方。”图书馆耿天启老师作词作曲、演唱的《白光》,一字一句唱出了山财大师生的心声——用歌声拥抱“大白”,表达对抗疫工作人员的感谢。

 

1339名教师,实施线上课程4098门次,

累计在线学习百万人次”

 

  放在一个月前,从七号楼走到图书馆,刘畅会觉得有些遥远。但现在,她觉得能在蓝天和阳光下走走,很舒服。

  登上图书馆前的台阶,刘畅不自觉掏出手机,扫“场所码”——这是学校图书馆预约开放后的统一要求,保安大爷站在门口,挨个检查扫码界面,并举起拳头,示意加油。

  331日,图书馆第一时间组织召开疫情防控工作线上会,调整座位预约系统,保持间距;自习室和书库每天早上开窗通风,晚上打扫卫生和消毒,“一人多岗”与白班夜班连轴转的模式,保证图书馆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从周一至周日对全校师生开展服务。值班老师白天工作,晚上住办公室。封校期间图书馆第一批值班老师最长连续工作13天,中间无一日休息。

  进入图书馆预约好的位置,刘畅把电脑打开,准备上网课,大二的她一星期有14节课。

  刘畅记得,封宿舍楼后的第二天早上八点,老师把腾讯会议号码准时发到群里时,大家很惊讶,“没想到,竟然一节课都没耽误”。

  公共管理学院讲授中外政治思想史的孙开红老师在“封校”后的第一节课上和学生们说:“接下来该讲基督教了,本来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什么也不信,但是此刻我希望真的有上帝,能够保佑大家平安,一切都会变好。”

  满电的电脑、明亮的灯光、专业的耳麦、详实的课件……经济学院于凤芹老师打造“专属直播间”,激情满满地为同学们讲授专业知识,也不忘嘱咐“同学们一定好好学习,听从学校统一安排”,最大程度保障学生们的网课质量。

  “各位同学上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听到熟悉的开场白,许多同学已猜到是宋浩老师来了。公开直播的方式,每次直播观看人数在九千左右,其录播课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收获了一千万左右的累计播放量。“学生在宿舍隔离,我们在安抚疏解学生焦急情绪的同时,更要尽心尽力把课上好,让学生愿意听、听得懂,这样学生才会把更多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艺术学院石以品老师坚持线上直播手绘、书写示范,课余时间也开设直播示范为同学们点评作品和讲解细节。“沉浸式书画教学”让学生郎川宁印象深刻,“讲勾线时,会讲如何做到干湿饱和度适当;讲到染色,会重复染色的技巧,避免染色涂出去;有一次我的画印上了印章,石老师一眼就看出是机刻印章。”

  老师们不仅将网络授课与线下授课的差距缩到最小,还尽力打造彰显学院特色、发挥网络优势的“新课堂”。

  法学院徐丽枝老师将涉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典型案例“毛老太案”和其他一些逃避隔离、破坏防疫的事例融入课程。同学们对此案例感兴趣、能感同身受,拉近了日常生活与法学实践的距离。

  由于疫情阻断国际旅行,法学院李云霞老师充分开展了课程国际化,利用Zoom跨国会议的方式,邀请意大利教师网络授课。戴雨欣同学受益匪浅,“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在学习欧洲合同法后,再通过李云霞老师的补充讲解对比学习国内债权法与其的联系与区别,实在是收获颇丰。”

  据了解,学校先后发布《关于学校本科及研究生实施线上教学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线上教学管理,提升线上教学质量的通知》《关于全面加强本科教育课程过程性考核的通知》等,及时周密部署。各学院(部) 按照“一院一策”要求,各教学单位根据不同专业教学特点和实习(实训)教学要求,分专业(类)分年级制定课程、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线上教学实施方案,利用多资源、多平台,因课、因生制宜开展好在线教学。

  线上教学以来,1339名教师,实施线上教学课程门数1024门,累计课程门次数4098门次,线上学习学生人次数1005354人次。同时,充分挖掘在线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创新、在线课程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组织实施等方面的优秀教学案例,编制《“课”不容缓,疫情期间一流课程团队示范引领》《“疫”不可挡,线上教学经验总结及典型案例》,共30万字左右,及时在全校推广宣传,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心理‘战’疫,用心陪伴”

 

  晚上八点,刘畅打开腾讯会议,这周学校计划开一周的心理讲座,“倒没有感到压抑,听听总没坏处”。

  封校期间,学校陆续开展对疫情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24小时心理热线、“心理‘战’疫,用心陪伴”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团辅线上活动,从情绪到交往,全面给予学生关怀和安全感。

  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的专职老师轮流排班,保障同学们的心理健康。其中,六个专职老师有三个心理学硕士、三个心理学博士。

  “虽然我们处在疫情的大环境下,但还是希望你专注自己的生活和学业。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际遇,这场疫情就是这个时代给我们的考验。”盛明明老师在心理热线中常这样开导学生。

  42日晚,第一场心理健康讲座在腾讯会议开讲,孙鹏和盛明明两位老师分别带来“疫情下的自我心理照料”和“封在当下,解锁宿舍里的友情增进法宝”主题讲座。开场10分钟,人数就已达1000人,讲座结束时,线上观看人数2800余人次,点赞数高达22.7万。

  团辅活动相较于个体心理咨询,受众面更广,也能让有相似问题的同学彼此支持、找到归属感。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开展多期“在一起,心相伴”线上团体心理辅导。

  “我笔绘我心”绘画团辅,对大一学生赵宇淙很有触动,“通过绘画作品的完成和情绪的表达,我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感到一种心灵上的陪伴。” 除了绘画,音乐也是减压放松的好方式。孙丽老师在网上看了大量教学视频、总结出最易上手的操作,她选择了“杯子舞”,“伴着欢快有节奏的音乐,大家会在敲打杯子时释放压力,杯子舞是一种可传递性活动,同学间相互传杯子,可以增加互动。”法学院研究生王阳很喜爱这种“自我疗愈”的方式,“在封校生活中,我们更要做情绪的主人,巧妙利用身边的东西来进行自我解压”。

   宋晓婉老师暖心“云陪伴”,与同学们一起欣赏疗愈系电影,感受心灵的震撼和颤动。苏琪老师在“情绪工作坊”中,引导同学们随着音乐、内心感受随意作画,深入理解自己当下的情绪,与情绪和解。

  听完讲座,收拾书包走出图书馆。自从封校以来,室友们待在一起的时间变多了,“总得找点乐子”。于是,每天晚上,“两组帕梅拉,一组周六野”是她们寝室的每日运动套餐。解封后,大家依然保持着这个习惯。

  白天上课,各个宿舍的集体活动,总是在晚饭后拉开帷幕——吃不完的米饭不能浪费,巧手的女生打年糕、做糍粑;还有人玩起宿舍“保龄球”、套圈、扔飞盘、踢毽子、丢沙包等等,有的干脆唱唱歌、聊聊天,追寻着快乐与自由。


请查收,来自校友企业沉甸甸的爱


  “每人五斤!人人有份!又大又甜!”417日前后几天,许多学生都晒出了学校发的红苹果。

  这是我校校友,山东省政协常委、沂河源田园综合体项目发起人、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董方军为封闭在校的学弟学妹捐赠的。15万斤“沂源红”苹果,一车车运到圣井、燕山、舜耕,助力学校疫情防控。一箱箱红苹果犹如一缕缕阳光,让温暖直抵心间。

  “拆完盲盒,吃苹果”,一位姓马的同学说,箱中不仅有红彤彤的苹果,还有师兄对我们充满殷切盼望的信笺:“我真诚的希望,在校的所有老师同学们,要自立自强、奋发图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不断用新知识武装自己,用我们的真心真正肩负起社会的职责。”

  校友、山东纳博士集团王汉领向母校疫情防控一线安保工作人员捐赠方便面、牛奶、矿泉水等价值3.5万余元的爱心物资。2010级旅游管理专业校友、峰研教育创始人黄军杰为母校捐款5万元,带领峰研教育全体员工携百名校友、学子共同为学校捐赠防疫物资、生活物资,包括口罩、塑胶手套、消毒液、方便面、火腿肠、饮用水、值班用简易床褥等,保障防疫值班、志愿服务师生的应急之需。潍坊校友会捐款人民币9100元……

  晚上12点,宿舍已早早关灯,各自睡着了。刘畅的书桌上,充电的手机还亮着,里面有一条半个月前她因焦虑求助而收到的陌生校友的晚安短信,“隔离的心情确实很难受,但是一定要保持冷静,相信学校相信大家,你每天好好的也是为疫情防控努力,我们一起加油呀。”

  夜浓了,整个校园里静悄悄,偶尔有风拂过叶子的簌簌声,树干上,前不久被贴上的玫瑰花已经风干,纸条上字迹却依然清晰,“疫情终会过去,静候春暖花开”。

  再过几天,519日,学校将恢复线下教学,师生学习生活渐回正轨。当下的财大校园,草木葱茏,一派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