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正式启用


聊城分会场


本报讯 4月28日上午,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启用仪式暨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高端对话会开幕式在济南举行。

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由外交部、生态环境部和山东省共建,落户山东省聊城市,办公机构设在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

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出席活动并为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揭牌,标志着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正式启用。

校党委书记关延平,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昭风,党委常委、副校长赵长林、白成林、肖海荣,同聊城市主要领导一起以视频连线方式在聊城市分会场参加活动。

活动仪式上,在合作项目签约及成果发布环节,王昭风代表学校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曹军骥签署气变领域研究战略合作协议,与南太平洋大学(斐济)校长帕尔·阿卢瓦利亚和萨摩亚国立大学代表、副校长李航签署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校际合作备忘录。

外交部、生态环境部、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和负责同志,中国驻太平洋岛国使节,基里巴斯基础设施和可持续能源部、纽埃自然资源部,萨摩亚、汤加、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所罗门群岛、基里巴斯、斐济、瓦努阿图、库克群岛等国驻华使节及驻华机构代表,省直有关部门、青岛市、聊城市有关负责同志,高校和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等参加活动。

聊城大学高度重视气变中心筹建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气变中心筹建领导小组和分管副校长牵头的工作专班,划拨6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中心基本建设和先期日常运行,确保组织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场所到位、设备到位、培训教育到位。

中心成立后,将在六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整合世界史、外国语言文学、国际政治、气象学、生态学等学科力量,并借助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等校外智力资源,打造专兼职结合的气变中心高水平研究团队。二是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浪潮集团及信发集团等合作建设“气候变化仿真实验室”“碳汇与碳捕集实验室”,确保中心研究团队占据太平洋岛国气候研究前沿。三是切实落实与南太平洋大学和萨摩亚国立大学签署的校际合作备忘录,积极开展调研,深入了解太平洋岛国气候变化现状和岛国民众诉求,发布课题研究指南,努力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太平洋岛国气候变化研究成果。四是打造国内“气候教育特色高校”,做强做特大气科学、生态学、碳捕科学与工程、双碳经济研究等学科专业,开设太平洋岛国气候教育通识课程,为社会和气变中心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梯队人才和后备人才。五是促进校地、城校全方位协同融合,为气变中心及太平洋岛国提供切实的气候应对支持,如举办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变研究培训班、协助山东省及聊城市开展小型援助项目、与太平洋岛国地方政府在气变领域开展交流合作、为我省在岛国地区开展友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等工作。六是开展建章立制工作,强化制度化运行,确保气变中心每一个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都具备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专业能力,为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气候合作提供最高质量的服务。

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执行主任陈德正表示:“我们将积极奉献聊大智慧、贡献聊大力量,将气变中心打造成中太应对气候变化的高端智库和高水平合作平台,助力打造山东对外开放新高地,为我省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单士栋 方婧 刘真真 侯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