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纸狗”“操场爬行”,大学生们咋回事?


本学期,全国各地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很多高校采取了较严格的防控措施,强调大学生非必要不出校。大学生们在校园里自娱自乐,或者用他们的话来说是“苦中作乐”,“新游戏”开始花样迭出了。先是用纸板制作出各种宠物狗,拍照发朋友圈———“咱也是有狗的人了”,然后牵着纸狗在校园里溜达。纸狗的模仿风潮还在蔓延,在一些北京高校的操场上,有大学生夜间集体爬行。一时间,青年网友纷纷点赞,直呼

“我也想爬”!中老年网友看到了却疑惑不解:这些大学生是咋回事儿?

玩纸狗的学生,在网上发布图片,说自己:“遛的是寂寞”,“遛的是存在感”……还有媒体记者去采访,学生们说纸狗“给了我一种陪伴”“更多像一个社交工具”……问他们为什么要草地爬行,他们说“这个运动很解压”

“也能锻炼身体”。有趣、解压、锻炼身体的常规活动有很多,为何非要采取这样特殊又怪诞的行为?

打破常规认知,怪诞离奇,看似是青年群体的一次次“发疯”。然而,如果用简单的一个“疯”字去评价,就会忽视对大学生群体精神状态的关注和研究。在新冠疫情持续影响下,就业难和创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性难题。大学生虽然还没踏上社会,也能直接感受到学历、就业竞争的压力。加之疫情期间,高校为了学生安全,普遍采取一些封控管理措施,大学生还承受着社交压力,这些压力如果不能积极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就会发展成一种普遍性的焦虑情绪。

既然不能在现实世界里放松,那就在网络世界里狂欢。很多青年人可能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网络亚文化的追随者,而怪诞、非主流恰恰就是网络亚文化的标志。在网络亚文化的怪诞表象下,隐藏的张扬个性、追求自由、注重个体表达等等心理诉求,都是青年人特别渴求的。“纸狗”和“爬行”也因此成为青年人网络社交的“敲门砖”,让大学生迅速找到了情绪共鸣和身份认同,也形成了情感共同体。现实世界中看似奇怪,却在网络世界得到认同和赞美的行为中,他们实现了放松、收获了快乐。

这些流行是暂时的,很快就消散。但是,现在以及未来,都会有类似的事件,会迅速登上网络热搜又迅速退场。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先别急着冷嘲热讽,可以尝试着理解大学生们的苦恼,帮助他们把情绪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和他们一起,正视现实困境、解决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