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批乡村振兴“头雁”在西农起飞


本报讯 “第一次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加这么高规格、高水平的免费培训,给了我一次‘上大学’的机会,圆了我们的‘大学梦’。”榆阳区思路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榆阳区耀国家庭农场主思耀国在6月7日榆阳区首期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训班开班式上颇为激动。

从今年起,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每年为每个县(市)培育10名“头雁”,全国每年培育约2万名,力争用5年时间培育一支10万人规模的“头雁”队伍,带动全国500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学校和榆阳区抢抓机遇,拉开了贯彻落实国家“头雁”项目的序幕,推动榆阳区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实施该项目。参加此次培训的首批“头雁”共有47名,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种养大户等,均为榆阳区乡村产业振兴的佼佼者,经过层层筛选、精选而出。

我校开展农林职业教育和农业农村干部培训有80多年历史,2014年被中组部列入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成为全国唯一的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目前,学校专门成立农民发展学院和陕西省职业农民培训学院,以中西部为主,每年培训党政领导干部、基层农技人员、农业经理人、高素质农民等1.5万人次,被学员们誉为“农业的黄埔军校”。

作为“头雁”项目的培育机构,学校将对榆阳区全区乡村振兴带头开展为期1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付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