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才培养须重视质量文化建设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技术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是培养大批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和重要阵地,在办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学校质量文化建设,充分认识其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增强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发挥质量文化育人功能,不断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高职院校质量文化是全体师生员工在质量意识和质量价值观上的共同体现和价值追求,能对全体师生员工形成一种内在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顺利实现“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前提与关键。其重要性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高职院校开展质量文化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行业企业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一线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开展质量文化建设,有助于学生质量意识的养成,增强其对质量文化的认同和执行,从而将质量观念融入技术技能的学习和实践中,牢固树立起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引领学生明确努力方向,不断锤炼技能,勇做祖国建设的生力军。

第二,高职院校开展质量文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抓手。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职院校开展质量文化建设,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际,紧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充分发挥质量文化在丰富和完善学生质量品格,提升以质量意识为内核的综合素质养成的作用,为学生播种下为质量奠基、为祖国奋斗的梦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新使命新责任,将质量文化深深烙刻在个人心田,用关心质量、追求质量的信念,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第三,高职院校开展质量文化建设是教师提升专业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需求。质量文化首先是一种品质追求、信念追求。对学生的质量意识培养,离不开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队伍作为支撑。如何精准施策,将质量文化教育融入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当中,这对高职教师提升自我专业能力,完善个人质量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通过学校质量文化的建设,引导教师关注质量、围绕质量、融入质量,对教师的成长和职业发展将起到助推器的作用,也将有效助推教师自我质量意识的不断提高。

第四,高职院校开展质量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支撑。当前,我国正在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发展。开展学校质量文化建设,既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要,也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内生动力。高职院校要瞄准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和人本需要,以质量文化构建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以强化学生质量意识、质量行为来培育就业的核心竞争力,让大批拥有一技之长、崇尚质量文化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职人才从高职院校中涌现出来,带动“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让高职学生人人皆可成才、人人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育才造士,国之根本。高职院校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积极构建符合学校定位和特色的质量文化育人体系,充分发挥质量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辐射功能,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人人重视质量、人人追求质量、时时处处体现质量的文化氛围,实现质量文化建设与育人目标相统一,与高职特色相贯通,与行业发展相契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