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开新局,以“青春交院”书写新的时代答卷


金秋盛会传喜讯,强国复兴谱新篇。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在全体交院师生中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从文昌湖畔到无影山麓,从海韵楼里到孔子广场,各二级学院、各职能部门创新载体和方式,纷纷开展专题学习和实践活动,大家谈感受、找坐标、谈目标,团结一心、憧憬未来,营造出良好而浓厚的氛围。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新时代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在报告中,民生和教育摆在重要位置,高频词“人民”先后出现了105次,足以可见在中国共产党人心中人民的地位最高、分量最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动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坚持党的领导,坚守育人使命,锚定跨越式发展的圆心,在应用型高校建设上勇于突破,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开创新局,在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上结出硕果,在提升环境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走在前列,为奋力推进高水平应用型交通大学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用实干标注奋斗底色,在新征程上持续发力。“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走过66个春秋的交院,自带齐鲁文化基因,厚植红色革命土壤,秉承“明德至善 格物致知”的校训,肩负“立足交通、服务社会”的神圣使命,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创新载体和方式,凸显交通特色,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以文化载体育人涵养良好的学风教风,叫响“诚信驿站”“泉城义工”、汽车文化博物馆、“六个一特色文化景观”等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讲好用好“大思政课”,为师生道德成长和精神拔节提供优质供给,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全面赶超发展筑牢道德根基。

用创新开创发展局面,在新格局中把握机遇。“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今天的交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时代挑战,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和行业发展新格局,积极融入交通强国战略、海洋强国战略、黄河国家战略,聚焦交通科技前沿领域和核心技术,牢牢围绕创新这一关键一环,以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新增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3项,获批山东省专利技术转移转化项目试点单位,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进入全国百强,我校陈国栋教授成功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同时,牵头成立“黄河流域高校运输科技创新联盟”,实现内联外通、合作共赢,举办第一届青年学者国际论坛,面向全球广发“英雄帖”,从而放大人才强校溢出效应和蝴蝶效应,着眼高层次、高水平人才梯队建设,让硬实力和软实力比翼齐飞,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构建人才新高地。

用实干书写“交院答卷”,在新起点上奋力奔跑。“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伟大的梦想需要追梦人,伟大的事业需要生力军。党的二十大报告在交院青年中引发情感共鸣和强烈反响,大家领悟思想精髓、投身火热实践,坚定理想信念,以青春之我铸就青春之交院。正如我校泉城义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工程机械学院“00后”青年学生沈庚接受济南日报采访时所说,“我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嘱托,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热烈绽放。”

这只是交院人青春逐梦的一个生动缩影。有目共睹的是,在课堂内外、在科研一线、在实践基地、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在疫情防控最基层……处处可见交院青年的奔波身影和无畏担当,他们用双手托举幸福,用实干浇灌梦想,用驰而不息的坚持创造奇迹,以更加昂扬的精神和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每个时间节点都是长征的路标,也是复兴路上的坐标。今天的交院,面临史无前例的发展前景,当前正处于“申硕”大决战,“更名”冲刺跑的关键期,离不开每一位交院青年的砥砺奋斗,需要攥指成拳聚合力,真抓实干勇向前;当然,我们还要跳出交院看交院,站在地球仪旁看交院,敢于自我加压,善于提升自我,心怀远大志向,为我校高质量发展赋能加码,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交通大学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新起点是涌动希望与活力的航向。新的赶考路上,全体交院人意气风发加速跑,携手同行开新局,以坚定的决心、信心、恒心,以强大的志气、骨气、底气,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在实处、付诸行动、见到成效,转化为学习和工作的精神动力,为奋力谱写高水平应用型交通大学建设谱写新篇章,再创新辉煌!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政协委员、济南市青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