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将岁月赠山河 ——记牛士敏教授

简短说明
牛士敏教授,原为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曾被评为校级优秀党员。

且将岁月赠山河

——记牛士敏教授

守护高山 自成高山

桂花挂香,春色薄凉,暑气蒸蒸日上,又一季人间昼长。有一位老师,迎来了他退休生涯的第十五个年头。牛士敏教授,原为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曾被评为校级优秀党员。2007年光荣退休后,仅隔一年就被任为中共咸阳师范学院离退休工作处党委第五党支部书记。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自上任以来,牛教授带领第五党支部的所有同志以陕西省离退休干部标准化规范化支部建设为标准,学习全国10个先进离退休党支部工作经验并加以丰富,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有日志。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不久前,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授予咸阳师范学院离退休工作处第五党支部“陕西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十年树木,不过如此。

“我每天写两次日记。一次是关于党支部的,一次是关于我自己的。”12个工作薄铺满了整个茶几,翻阅一页页泛黄的纸张,能直观看到自2008年以来党支部所有的活动记录以及党课学习情况汇总。另外,牛教授还向我们展示了8个笔记本,全是他个人在学习党的最新章程时所写的感悟。

在一个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有一位老教授,执着于一撇一捺落笔书写这个时代的山河远阔。而今的中国,正是因为有这一辈辈守护者,方能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河清海晏,见长风浩荡。守护高山者,为高山添色者,塑高山梁骨者,何尝不是自成高山?

晚节留香 初心常青

《人世间》里有一句爆火的台词,“好人生比好年华更重要。”牛教授的整个客厅简洁干净,少有的装饰品怕就是那座02年儿子结婚时友人赠送的落地钟。墙面并没有用壁纸装饰,仅仅是挂了四副字画——梅、兰、竹、菊四君子。茶几上只摆放了茶杯和一盆插着国旗的仿真花盆栽,记者注意到,茶杯是搪瓷制品,表面露出了黑色的金属原色,甚至因为常年的磕碰还出现凹坑。就连他为记者准备的纸杯上面,都印着“为人民服务”。

谈及自己的晚年生活,他告诉记者,清晨五点起床观看早间新闻,是他每日必行之事。闲暇之余的他乐衷于散散步,活动活动筋骨,又或是在慵懒的午后,为自己和老伴炖一盅红枣枸杞。除此之外,他就自己的晚节问题始终贯彻一个“三要三不要”准则。“一要”为安度晚年,“二要”为乐度晚年,“三要为善度晚年;“一不要”是不带怨气度晚年,“二不要”为不结怨气度晚年,“三不要”为不计得失度晚年。

“谁道人生无再少?”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就如沈从文先生所说的那样,“日头没有辜负我们,我们也切莫辜负日头。”牛教授不就是这样一个人,洗尽铅华,听暮鼓晨钟,观日落月升,秉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享迟暮之年。

弦歌不辍 薪火相传

人常说,“雏凤清于老凤声。”可若是没有老凤挑尽春风,雏凤如何能够去赴四海潮生的惊鸿宴?闲暇之余,牛教授喜欢在校园里四处“闲逛”。有意思的是,他并不是邂逅柳亸莺娇。图书馆高层的楼道、教学楼的偏角、幽深的林荫小道……这些最受考研学子背记知识的秘密基地,都是牛教授的必经之路。在去年,牛老师一共拍摄了107张照片,并且记录了51个同学的联系方式。谈及此,他如数家珍,捧着相册告诉记者,“这些孩子很辛苦的,我把他们用功的时刻记录下来,无论最后是否成功,他们年岁见长,通过这张照片,也可以忆起自己曾为理想的学校下过狠功夫。”

经管院有一位受过牛教授鼓励的的考研学子,在考研上岸后,第一时间给牛教授打来电话报喜。“‘牛老师牛老师我考上了!我考上山东曲阜师院的历史专业研究生了!’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我是打心眼里为孩子高兴啊!”牛教授回忆起这段往事时,眼睛亮的像拿到糖果的孩童。

而今他早已处在古稀之年,他的手机字体设置的超大号,对于电脑的使用也一知半解。然而,他还在坚持着为考研学子记录瞬间,请教自己放暑假的孙子如何使用电脑传输这些照片,如何建文件夹为这些照片存档……他始终认为这件事有重大意义。他告诉记者,青年人担负着时代发展的重任,自己作为老党员,还能为国家做的,就是关心下一代,为中国青年迸发出朝气蓬勃的活力做出点滴贡献。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人常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然而,正是老一辈共产党人汇入中国梦的汩汩热血,支撑起民族复兴希望的坚实脊梁。“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是承前启后的诺言,这是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的答卷。

(记者 贠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