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传承手艺人 谆谆教诲为师者

为师者授渔之道

个人简介:王宝刚,信阳农林学院烹饪与营养教研室主任,全国餐饮职业教育优秀教师,信阳市“王宝刚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 他爱国敬业,潜心教书育人,积极承担教学任务,指导学生获省市级竞赛奖项7 项、国家级奖项 2 项。 坚持开展科研和科技服务,发表论文 20 篇,主参编教材 6 部,主持省市级项目 4项,获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各 1 项,获市厅级科技奖 3 项;积极参与信阳菜文化研究、标准制定及信阳菜产品工业化研发,为地方培训餐饮技术技能型人才数千人,获评为河南省技术能手、“信阳工匠”、信阳市拔尖人才、信阳“最美职工”等称号,受聘担任行业专家多项,享受信阳市政府特殊岗位津贴。

他既是一名大学教师,又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双重身份的王宝刚将教书育人作为教学的目标, 把秉承匠心作为科研的信仰。 任职数年,贯彻心中信念,在七寸厨房之地实现伟大成就, 为信阳菜的发展与推广做出应有的贡献。

劳动者不忘成本

王宝刚潜心研究信阳菜多年, 在油盐酱醋之间谱写乐章。 当问及为何当初会将研究重点放在信阳传统菜上时,他认真回答道:“信阳,是我离开老家后生活最久的地方。大学毕业工作以及之后的成家立业,是信阳给了我一个新家。整整十多年的时间,信阳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

正如王宝刚所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五花八门的饮食习惯中衍生出不同的人文风情和群体记忆。 如果要走近一座城市,就先要了解这个城市的烟火气息。想当初少年背着行囊风尘仆仆,歇脚在信阳菜馆。热气腾腾的黑瓦罐揭开红布封, 肥瘦相间的肉块在高温高压下焖得烂熟,大块萝卜和土豆吸饱汤汁原滋原味,咬一口唇齿生香, 仿佛所有离家远游人的舟车困顿与思乡之情都在此搁置。 美食在那一刻带来的共鸣停驻了少年的脚步,也让他坚定下来要为之“奋斗”的信念。

从此,他将服务地方写进自己应尽的责任,并将这种责任匠心传承下去。

近年来,我市实施“1335”工作布局,吹响了“美好生活看信阳”的奋进号角。 王宝刚带领他的团队,深度挖掘信阳特色饮食文化, 参与信阳菜地方标准的起草及信阳菜文化故事编写工作, 还积极帮助企业申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有汗水都有收获,所有努力都不被辜负。

“幸福从来不会从天而降, 美好生活要靠劳动创造。 ”王宝刚荣获信阳市五一劳动奖章,更是体现出他一贯在生活工作中贯彻落实的劳动思想。 无论是荣誉加身诸多奖项,还是躬身实践兢兢业业。他的幸福是来自于挑灯夜读翻阅古籍食谱的欢心, 是来自于实验过上千次终于调制出最好配比的欣喜, 是来自于一个平凡又伟大的劳动者的不忘根本。

做匠人心有所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作为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 在教育学生前,我们要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 一是知识,二是技艺,三是责任心。 ”

秉承匠心是王宝刚的信仰, 教书育人则是他的目标,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成就了今日的他。 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也是中国制造的精神源泉,更是员工和跟随者的引路明灯。 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在多年烹饪研究中,王宝刚认真对待经手的每一份菜肴,将每一次的制作过程都当做对自我技艺的锻炼。柴米油盐酱醋茶,钻研深处得真知。

对于信阳菜产业化的发展,王宝刚更是乐在其中,并身负使命般投入精力, 他将自己的科研与地方菜的发展关联,不断推进着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他参与研发了中国名菜———商城老鸭汤的罐装产品, 现已上市销售。

“我们立足于信阳,我们传播信阳,感知信阳。 ”提到信阳菜,王宝刚侃侃而谈,眉梢眼角都带着因为了解和热爱而生出的骄傲感。 无论是作为地理标志性菜肴的“南湾鱼头”,还是闻名遐迩以黑猪肉为原材料的闷罐肉,王宝刚对饮食文化的内涵都能讲述得头头是道。对于“南湾鱼”的“鱼头文化”打造和传播不到位这种现状,王宝刚结合中国人饮食传统,将吃法融入仪式感和仪式感再创新高,体现出了技艺与文化相结合的精髓。

为师者授渔之道

如果说秉承匠心是王宝刚的信仰, 那么教书育人则是他一直以来在坚定去做到的事情和长远目标。 从事烹饪教育工作十多年,王宝刚注意教育与实践结合,孜孜不倦为学生传道受业, 所带课程多次被评为优质课程,荣获校级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及全国餐饮教育优秀教师等称号。

香奈儿的首席鞋匠曾说过,“一切手工技艺, 皆由口传心授。”对于王宝刚老师来说,烹饪也是如此。在日常教学中, 他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课堂外的地方,他也利用抖音网络直播等方式将美食文化传播给学生。

“我们都知道,饮食无国界,对美食的追求是全民族、全世界的。 ”他讲道。

而被问到带领团队在教学成果上取得了怎样不错的成绩时, 王宝刚又谦虚摇头:“什么事情都不是一个人能成就的呀,我认为最大的功臣不在个人。 ”他要求为师者首先就要做到下企业实训实习, 有了充足的经验才能教育学生。 同时要求教研室的老师进行针对性培养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及相性分类发展,使得每人都各自有所侧重。

在信阳市各县区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工作, 培养技师 120 余人,高级工 300 余人,河南省技术能手 2 名,河南省烹饪大师 3 名, 信阳市技术能手 5 名, 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在提高学生兴趣意识的方面, 王宝刚也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方法。 “大一的第一学期,我们先教他学几个拿手菜,回家之后能给家人露一手,在与家人品味美食中,感受亲情,感受乐趣。”学生通过这种在家宴或者年夜饭上展示自我的菜肴,被家里人夸奖鼓励,更增添了学习的乐趣。这是作为老师工作的经验之谈,也是作为传承者对子弟的殷切希望。

“这次获得荣誉五一劳动奖章, 不仅是我个人荣誉,也是整个团队的荣誉。 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冲锋在前,秉承革命老区人民的优良传统和永不言弃的能动精神, 勤恳专注, 多做一点,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为美好生活看信阳这一伟大事业增光添彩。”王宝刚这样说,字字恳切真挚,是对从前工作无悔奉献的谦虚, 也是对未来前程永葆初心的承诺。随着信阳市总工会送奖到家活动开展,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枚五一劳动奖章, 也是王宝刚在锤炼自我和勇攀高峰这条道路上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