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教研勤探索 力做教育坚守人
记我校国土与旅游学院教师苏小燕
潜心教研勤探索 力做教育坚守人
——记我校国土与旅游学院教师苏小燕
傍晚,推开成均楼116办公室的门,率先听到的是键盘被敲打的声音,紧随其后便是闻到醇香浓郁的咖啡味,办公桌后,苏小燕老师在朝着我们微笑。夜幕降临,轻柔的月光浸透了窗子,洒在走廊上。晚风吹拂中她真切地将自己的故事向你我娓娓道来。
苏小燕,国土与旅游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持两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主持完成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项目并获优秀结项,获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担任世界研学旅游组织(加拿大)河南代表处首席代表,曾获2021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21年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22年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1年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特等奖,2017年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
上下求索,力学笃行
1999年,苏小燕考入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那时旅游管理并不是一个被人看好的专业,知名度远没有现在高,而苏小燕也是在机缘巧合下被调剂到了旅游管理专业。但她并没有趋于大众看待新学科的观点,懈怠面对自己的专业,而是很快发现了新学科鲜活的生命力,于是她一头钻入深研旅游管理专业的海洋中,潜心学习专业课知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2003年,苏小燕顺利保研至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2012年,苏小燕远赴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随后又于2014年4月随导师转至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最初的海外求学经历并非一帆风顺,苏小燕在与导师的多次交谈中,因国内外研究范式的差异而屡遭打击,“当时很伤心,在第三个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承受不住这个打击,犹豫到底要不要继续读下去。”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绝不回头。苏小燕的性子是“倔”的,正如她摒弃他人看法决定深入旅游管理专业一样。她迅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最基础的阅读做起。从经典社会学理论开始读起,一页翻动一页,一本接着一本,一直读到当代社会学家的著作,在这个过程中她愈发感受到理论的魅力,而理论的充盈也使她对社会现象背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曾经困扰自己的难题也好像在逐渐化解。
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从刚刚接触旅游管理到从事旅游管理教学,苏小燕始终在研学的路上,她分别在四所高校求学,天南地北,国内国外,都有她孳孳不息、好学不倦的身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苏小燕在旅游管理中始终如初学者一般,脚步深深轧进大地,一步一步走得平稳,不断获取着、充实着。
潜精研思,鸿鹄再举
在科学研究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未来。在苏小燕的日常生活中,开展科研工作已经成为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科研有意思的点在于你会发现一些规律,在知道这个规律之后,你可以用自己所学的理论去解释一件事情,探索更多的规律。”
科学研究就像是一棵树,越往上走,枝干越细,方向越精。苏小燕的科研之路启于博士阶段,在选择科学研究项目时,大方向的选定会随社会发展而做出适当调整。“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从最初的遗产旅游到遗产教育,苏小燕的科研定向之路受到了许多老师的指点和引导。“我非常感谢北京大学的吴必虎老师,还有中山大学的张朝枝老师,对我指导和帮助都非常大。”老师们的建议犹如醍醐灌顶,苏小燕成功找到了努力方向,并付诸实践,在遗产旅游方向做出了成绩。
在海外读博的经历让苏小燕积累了许多科研经验。回国后,科研环境的改变令她有些难以适应,幸运的是,学校给苏小燕安排的工作和科研相关,这就给她提供了一个从英文到中文写作转变的机会。“当时觉得有很多事情比较累,也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实际上收获是很大的。”也正是有了这一段对国内科研情况了解和适应的过程,苏小燕在当时写完第一个项目申报书时就中了国家课题。对她而言这不仅是成绩的取得,更多的是对她努力的认可。
谋求合作,团结一心是团队科研项目的“核心武器”。“实际上因为老师们的科研方向各不相同,你一个他一个很难做到一起,整体来说并不是很聚焦。”谈及团队做科研项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苏小燕略显无奈。面对困难,苏小燕没有选择放弃,而是调整思路,从总体方向出发,对研究方向做一个整体设计,再根据老师们的研究方向推荐更适合的研究子方向。“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每一个老师都往一个目标使力,凝结在一起,这才使团队科研项目落地生花。
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除却科学研究者的身份,苏小燕更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寒来暑往,春去秋凉,三尺讲台,熠熠生光。“教学和科研实际上是不冲突、不矛盾的,是可以互相促进的。”苏小燕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同学们眼里,苏小燕的课堂上永远不会感到枯燥和乏味,她总能把自己的科研经历讲述得绘声绘色。比起一般意义上的传授,她更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上,她经常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她看来,老师和学生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老师不仅要输出自己的知识、教会学生,更要使同学们会运用知识,真正接收知识;学生则在接受知识时要对老师做出回应、探讨,把课本上的理论转化成“我们”的真理。
在谈及从学生身上学到的精神,苏小燕这样分享道:“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觉得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比较强的,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要比我迅速。”学生身上勃发的新生命也影响着她的科研之心。“十年树木,百年育人。”作为一名老师,苏小燕做到了传授知识、答疑解惑,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望着自己的学生们,苏小燕对他们寄以厚望,她希望学生们能继续学习,争取往考研方向走,不断提升自己。苏小燕从不怀疑,他们的未来有多么广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苏小燕已经在挑战自我之路走过十余载,一路所得激励着她在教学和科研领域愈战愈勇。未来的时光里,她将一如既往地秉持着自己的初心,不论在教育行业还是科研领域上,向往着攀登上更高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