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刮腻子世界冠军”“刮”走职教偏见


“小伙刮腻子刮出了世界冠军!”近日,据相关媒体报道,就读于浙江建设技师学院的“00后”小伙马宏达,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中荣获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金牌,实现中国队在该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

此消息也在舆论场上掀起一波讨论热潮。不少网友赞叹“任何事情做到极致都了不起。”赞叹之余也有不同的声音出现:“拿这个奖有啥用?告诉更多年轻人以后毕业出来刮腻子?”这一刺耳的论调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被矮化、边缘化的现象。而此次马宏达在世界舞台上的精彩表现,不仅生动诠释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同时也提醒着人们摒弃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给予职业教育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事实上,近年来像马宏达一样,虽是“草根”出身,但凭借好手艺“出圈”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此前来自中建五局长沙建筑工程学校的小伙邹彬,以娴熟的技艺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中成功斩获优胜奖并创造了中国在该项目的最好成绩;2020年,来自河南周口的“95后”小伙张亚东通过学习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相关知识,在自家菜地里修起了微型铁轨、建成了微型大桥,以“微建”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基建梦”。荣誉的取得并非一朝一夕,这些勇于奋进的年轻人身上所彰显的甘坐冷板凳的毅力和精益求精的匠心是社会全行业的刚需。

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增快,技能型人才成为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力量。据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6%;过去10年,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都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这些数据是对职业教育重要价值的真实注解,同时也警示我们——冲破世俗眼光,让职业院校生拥抱不设限的人生是一个紧迫的现实课题。

然而破除传统观念对职业教育的束缚,决不能仅靠某个人的“出圈”走红。相关部门要健全技能型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推动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升职业教育整体办学质量的信心与动力;改善职院生的薪酬分配、发展前景、社会地位,增强其获得感、成就感,让一批批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高技能型实干人才充实到各行业生产建设的一线。

此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宗明义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因此从社会认知层面而言,每个人都应抛开世俗且单薄的评判标准,不能仅凭学历高低来衡量个人价值,只有从内心真正树立教育平等、职业平等的观念,才能解开大学生升学就业的偏见枷锁。

“刮腻子刮出世界冠军”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为我们证明了职业教育并非“低人一等”。我们也期待未来社会能够真正达成“英雄不问出身”的广泛共识,让技术型人才在开阔的生活大道上坚定勇敢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