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响国际化办学的激越鼓点

——山东师范大学赫尔岑国际艺术学院申办工作纪实

能否不出国门就能接受国外高水平的艺术教育?学子们的梦想终于在山东蒂结果实。

2022年7月,新获批的山东师范大学赫尔岑国际艺术学院首次招生即大获成功,得到了社会、家长和广大考生的高度认可。该学院今年面向音乐学、舞蹈学、美术学等3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计划招生120人,第一志愿全部顺利录满。

 

开疆拓土展合作姿态

 

“打开窗子,才能实现空气对流,新鲜空气才能进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步伐也越迈越坚实。

以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用融通的理念发展教育,融合中外教育之精粹,勇于做国际教育发展的探索者、实践者,是学校领导班子对推进国际化办学的强烈共识。学校审时度势,积极探索对俄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路径和方法。

2020年8月,中俄(山东)教育国际合作联盟正式成立。学校紧紧依托联盟资源,积极探寻新伙伴,开拓新领域,构建新模式,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2020年11月27日,学校与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缔结校际友好合作关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申办工作随即启动。两校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合作大幕正式拉开。

战鼓擂响,急管繁弦。学校特别将申办工作列为国际化办学年度重点项目,列入学校“三重一大”议事日程专题研究统筹规划,特事特办、重头推进,在启动经费独立办公场所师资配备和奖助体系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优先保障

“赫尔岑国际艺术学院是我校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是全校近4万师生的共同期盼,对我校推进国际化办学,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艺术学科建设水平和艺术文化国际传播力具有重要意义。”校党委书记唐洲雁话语殷殷、掷地有声!

 

踏石留印当勇毅前行

 

如何申办成功并建设好学校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缺乏相关经验的情况下,学校各单位部门毅然选择“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做、稳步向前。一年多来,在学习兄弟院校经验基础上,学校申办工作组就培养方案拟定、办学规模论证、办学效益评估、师资力量配备、学生分流机制预案、高中俄语生源信息收集等关键性问题,逐一梳理、逐项破题。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从2021年上半年的初评阶段,到暑假期间的补正阶段,再到当年下半年的教育部专家答辩会和2022年春节期间的整改阶段,申办工作组加班加点,几乎牺牲了全部节假日时间。目标艰巨、责任重大,时间紧迫、任务繁杂,他们忘我付出、夜以继日,全力推动每一步、每一程的完美落地。

30余场专家培训会,30余次两校视频谈判交流、签约,40余封校领导间书信往来,几十次申办材料征求意见、修改完善,2634130余万字的申办材料,6位学校领导24个单位(部门)50余人的集体参与……申办工作的点点滴滴,倾注着每一位参与者的心血与汗水,记录着每一个挑灯而战的深夜里不知疲倦、碌碌有为的身影,也标注着每一份跨越隔阂、交流互鉴、深化共识的合作初心与坦诚相待的交心友谊。

“此次工作,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所需的支撑材料之多无形中增加了申工作的压力。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阻断了面对面沟通,工作难度也随之陡增。但艰巨任务之下,我们也深切感受到山师人的高效、专业和敬业。”作为申办工作组的一员,时任招生就业处处长敬政深有感触地表示。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整个申办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学校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务处、研究生院、招生就业处等相关单位和部门负责人全神投入、连轴运转。2021年春节,接到分解任务后,音乐学院副院长高志毅大年初六即从南京老家返校投入到紧张工作之中。培养方案每个细项的拟定本就不易,加之中俄双方的文化差异,合作意向更需反复确认。为此,全体人员扑下身子,广泛查阅资料,下功夫深入研究俄罗斯文化和专业背景,精心推敲,反复论证,字斟句酌,以近乎极致的标准,最终高质量完成了与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培养方案和教学方案的制订工作。

回忆起这一过程,时任教务处处长马池珠感叹说:“这是一件苦事、难事,但重任面前,我们必须全力以赴。”要达到引进俄方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占机构全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俄方教师担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时数占机构全部课程门数和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的硬性条件,是培养方案拟定环节中一道颇具阻力的关卡。为此,我校先后与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召开20余次视频工作会议。甄别引进优质课程,选定俄方优秀师资,细化课程教学安排,借鉴教学评价模式……无数次的沟通与协调,无数次的商讨与论证,两校最终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申办工作同样凝聚着我校翻译人员的大量心血。俄方提供的支撑材料需要逐一翻译成中文,协议、章程和培养方案等中文材料要全部译成俄文,与俄方视频工作会议前的大量中文资料也需准确翻译,视频工作会议频繁密集,口译笔译工作量十分繁重紧迫……虽然视频会议结束时常常累得嗓子干哑,但外国语学院俄语系教师孙嵩霞、尹禄、曹雪梅等却毫无怨言。“能够为学校国际化办学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当翻看电脑里累计40余万字的翻译材料,回忆起时常工作到深夜的一幕幕场景,老师们无限感慨而又倍感骄傲。

作为牵头单位,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的工作更是千头万绪。诸多细节需与俄方一一沟通、共商对策,加之5个小时的时差,让深夜的越洋已成习惯——常常是半夜2点接通,凌晨5点结束。每一场推进会、视频会,都要事无巨细地确定好流程细节,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制定好备选方案。加班加点、忙碌到凌晨成为了他们工作的常态。处长周连勇更是因悬而未决的关键点和突如其来的变故带来的巨大压力,以及连日的不规律作息而常感身体不适——颈椎间盘突出、胳膊发麻、血压不稳但全体成员甘于埋首沟通信息、梳理材料、组织会议等具体而繁杂的事务中,未有丝毫的怨言。

 

驰风骋雨唯我主沉浮

 

此次申办工作千根针、万条线,意料之外的种种状况和不可抗因素,时常打乱着既定的工作进程。教育部答辩评审前的阶段更是波折四起。自申办工作开始以来,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领导班子更替频繁工作延续性受到严重影响,申办工作一度陷入僵局。面对困难和挫折,唐洲雁书记坚定表态:“即使面对千难万险,我们也一定要做成!”

“一定要做成”的信念,就如黑暗中指引前行的灯塔,给人信心和力量。唐洲雁书记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外办给予学校高度的信任和强有力的支持。短短48小时内,时任副省长王心富通过外交渠道致函俄罗斯教育部第一副部长,省外办分别致函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和俄罗斯驻华大使,各方聚力,共同敦促俄方按期出席答辩会。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2021年10月上旬,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新校长明确表示将按期出席答辩会,压在众人心头的巨石终于移开。然而在距答辩会不到1个月时,俄方校长却感染新冠肺炎入院隔离治疗,能否如期出席又成了未知数。犹如过山车般的起伏和波折并没有击倒山师人,带着对俄方校长病情的牵挂,所有人依旧满怀希望、各尽其职

有志者,事竟成。2021年11月10日,北京时间凌晨3点,俄方第一时间传来该校校长治愈出院的好消息。11月25日,教育部答辩会如期在线举行。此时,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唐洲雁书记,专门请假在线出席答辩会并致辞,动情讲述学校申办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坚定信念。校长曾庆良,副书记张文新,时任副校长邢光,副校长许双庆等5位校领导与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校长在内的6位俄方校领导共同出席答辩会。与会专家不禁感慨:“中外双方出席答辩会的领导阵容之强大,重视程度之高,实属罕见!”

答辩会持续90分钟11位专家从学术、外事、法律和财务等多维角度提出40多个质询。中俄两校沉着应对,思辨清晰,圆满完成答辩,打赢了这场决胜战。

 

珠联璧合奏锦绣华章

 

2022年4月18日,《教育部关于同意设立山东师范大学赫尔岑国际艺术学院的函》送达学校。历时17个月,申办成功的消息震人心弦!

赫尔岑国际艺术学院是山东省第一个艺术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也是学校第一个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这不仅实现了山东省高校艺术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零的突破,也是学校国际化办学的一次重大跨越。

作为两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与优良办学传统的师范大学,我校与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优势互彰,在艺术领域更是相熠生辉。两校聚焦艺术教育,携手联合办学,可谓强强联合、前景可期!

作为省部共建高校和山东省唯一拥有美术学、音乐与舞蹈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学校在艺术领域有着当仁不让的实力。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加持,让学校音乐学院与美术学院的学科专业优势更为突出。

作为唯一冠以俄罗斯国家名称的师范大学,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拥有225年的悠久办学历史,其在俄罗斯39所师范高校中稳居认可度第1位,在艺术领域亦有不凡成就,培养出一批批人民艺术家、人民演员、功勋艺术家和国家级艺术大师……

东方春来早,合奏谱新篇。赫尔岑国际艺术学院将开设音乐学、舞蹈学、美术学3个本科专业以及音乐领域、美术领域2个艺术硕士专业,实行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教育,分别采用本科生“4+0”和硕士研究生“3+0”办学模式,使用中、俄、英等3语教学,确保1/3以上课程引进俄罗斯优质课程资源,让学子不出国门就能接受国际优质艺术教育。

 

    以“艺术无国界”的共识培育具有多元艺术教育背景的基础教育师资和高级专门研究人才,更好地服务于中俄人文艺术交流和“一带一路”建设,赫尔岑国际艺术学院将以激昂的音符,奏响国际化办学的豪迈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