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工作室育人新矩阵 打造全方位育才新高地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三全育人”新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年来,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实践育人新模式,构建育人新矩阵,打造育才新高地,大力培养新时代青年。

入脑 + 入心:

让一室书香浸润青春梦想

小雪时节,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316 会议室里依旧春风扑面,窗外星光和窗内灯火点亮了黄淮的夜空。

在创意写作工作室的培训课上,三十多名方舟文学社的学生正在参加日常培训。五位辅导老师认真审读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并提出自己的指导意见。工作室负责人兼指导教师王倩教授对最近举办的“一封家书”校园征文活动进行了分析点评,选择部分优秀作品刊发校报的同时,通过学校宣传渠道推荐到学习强国平台,并参与省外征文比赛。

学院利用每年 4 月 23 日的“世界读书日”,开展读书爱好者、任课教师、辅导员、学院领导全员参与的经典名篇朗诵云分享等活动,开阔师生视野、提升专业实力。工作室第一任学生团队负责人李成受邀参加了“首届新时代高校文学工作”三十人网络论坛,与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各地高校的文学社团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线上 + 线下:

引一股清泉激活学习热情

文化传媒学院弘扬“让书香洋溢校园,以文化引领发展”的主旋律,构建了“1234”线上线下有机协同的读书写作育人模式,实现了线上精准滴灌和线下深度育人的有效结合,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入开展同读书、共写作、齐创意活动。

线上原汁原味学原著原文,进行文学写作培训并参与各类征文大赛练兵;线下邀请专业老师进行读书分享,以党史上的英模人物为原型演绎红色经典片段……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写作活动使同学们受到了一次次书香洗礼。

Q 群、公众号、阅读工坊和写作工坊等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由一个学院辐射到全校的 16 个学院,公众号吸引校内外共 3000 多名粉丝关注,总阅读量超过十万。文传学院主办、承办和参加各类文学作品大赛、征文比赛 16 次,创意写作工作室承办了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自由写作比赛,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先后举办了三届“一封家书”征文比赛,2022 年举办了“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征文比赛。参与各类征文的同学达 3000 多人次,近三年在“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中获奖286 人次。微信公众号发布推送优秀作品655 篇。工作室的经验做法和育人成效先后被豫青网、搜狐网以及黄淮学院官网等推广报道。

扶智 + 扶志:

用一点荧光点亮知识星河

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是本教科书。文化传媒学院在活动育人和实践育人中,注重把学习教育课堂延伸到祖国的江河湖海、乡村的田间地头和红色教育基地,把学校的小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结合起来,让青年学子在行走和调研中体悟民生民情、领略祖国壮美,在实践教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萤火虫教育工作室的成员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学业和志愿服务相结合,秉承“扶智更要扶志”的理念,不仅教给孩子文化知识,而且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创造性地开展特色助学活动,让爱国主义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

他们在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实时更新团队助学动态的同时,带领孩子到当地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和献爱心活动,培养他们的尊老敬老意识;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之际,组织学生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界石铺纪念馆参观,重温党的历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当看到一些留守儿童缺乏学习用具时,萤火虫公益工作室的成员从自己的生活费里拿出一部分,为孩子们购买必需的学习用具……萤火虫团队成员以实际行动践行黄淮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党的二十大报告寄语青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黄淮学院用新颖的教育理念释放“黄淮智慧”,让无数黄淮学子将实现个人价值的目标与时代奋进的目标结合起来,体现和传承着“厚德、博学、笃行、自强”的黄淮校训,“除了奋斗,别无选择”的黄淮精神,唯有创新,方能超越”的黄淮品格,用激昂的时代音符奏响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