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放假 战“疫”我先行



这张照片上的“大白”是我表弟,当他自豪的给我发信息说“姐,我上电视了,报纸上有我的采访…..”兴奋地表达让我的思绪回到了三年前的秋天,表姐很少到我家来,突然的到访让我有点认不出,更无法认出站在她身后染着黄发、背着吉他、全身金属装饰叮叮当当,让我无法想象这是一个刚刚参加完中招考试的中学生,表姐有些局促的把他拉到我面前:“小敏,这是我儿子,没考上高中,听说你们学校是大学,有五年制大专能上不,你看看能不能找找人让他继续上学,才刚15岁,不上学不是害了他”。我从惊愕的情绪中把自己拉回现实。               

那年我院中职报名火爆,按照他考得分数只能上中专,他和我姐都不满意,我凭着十几年带班主任的经验和跟他一样的孩子打交道的“交情”,说服他先上中专再参加高考上大学,三年时间,从他进校开始我知道他喜欢音乐,把他推荐到学生团体音乐协会、广播站,平时他没课就喊他到我办公室帮我复印材料、制作表格。三年来表姐会时不时跟我“打小报告”, 也会偶尔接到他辅导员的“告状”,虽然我也会板起脸来训斥他的错误,但这都没影响到我们之间的“联盟”,因为我看到了他的成长,他站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的表演;他到养老院帮助老人洗头、剪指甲;他平时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越来越长;他对生活越来越充满激情。

去年他考入我院大专学习,由于是走读生,疫情期间,我院封校,他非常焦急的给我打电话“姐,我不能到校上课了,我被封在学校外面了,我该怎么办?”我回复:“不要着急,可以通过网络学习。”“不要让自己闲着,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由于工作比较忙,我们有一周没有联系,当再次收到他的信息时就是他骄傲的发给我一片报道“4月8日下午5点,迎着傍晚的些许凉风,市义工联大学生义工江浩源就近在永乐花苑小区核酸检测点,开始了当天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

  江浩源是永城职业学院大一学生,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已有3个多月。今年1月初,我市出现疫情时江浩源正休寒假。彼时,团市委号召全市团员青年迅速进入战斗状态,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江浩源闻令而动,得知市义工联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青年先锋队招募队员时第一时间加入,并报名参加了最苦最累的消杀作业。弥雾机、防护服、防护面罩,从此成为江浩源的标配。

  “架着重达40斤的弥雾机开展消杀作业,对体力是一种很大的考验,加上防护服密不透风,一天下来即使多人轮岗,浑身仍被汗水浸透。”江浩源说,经过消杀作业培训后,他随消杀队员们马不停蹄地到城区核酸检测点、学校、广场等公共场所和演集、刘河、陈集等10个乡镇(街道)的重要点位进行“地毯式”消杀作业。虽然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疼,但看着弥雾机中喷涌而出的“安全感”洒向每个角落,就感到特别满足。

  历经20天的艰苦消杀,全市疫情防控形势趋于稳定。江浩源随即转入便民服务点值守、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等常态化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并参与了疫情防控网格化信息录入和校对,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了团员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3月13日,市义工联再次发起消杀作业动员,江浩源等近20名消杀队员短时间内集结到位,14日一大早便根据安排部署,“全副武装”进入封控区,认真对每一个角落进行消杀作业。“说消杀时一点都不害怕,那肯定是假的。”江浩源说,虽然他们都经过了培训,但消杀作业的地方大都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点位,半点都不能马虎。

  至4月5日,江浩源一直奋斗在消杀作业一线。不过随着我市疫情防控举措的变化,自6日起江浩源按照市义工联安排部署,同市义工联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的部分青年队员一样,转而参与所住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成为助力社区疫情防控的“好帮手”。他在永乐花苑小区核酸检测点,根据社区核酸检测安排随时参与志愿服务。

“哪里有需要,我就在哪里!”江浩源说,他的姥爷是一名老兵,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一辈子坚持帮助他人、为群众服务,“作为新时代的团员青年,我定会以姥爷为榜样,肩负使命任务,为保障群众健康安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近,他又告诉我“姐,我毕业了想去当兵,我妈不同意,你支持我吗?我想只有你能说服我妈。”我用我在学习强国上阅读的《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金句》中的一句习主席寄语回复他:“伟大梦想,伟大使命,广大团员青年自觉担当重任,深入基层一线,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绽放异彩,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贡献了青春、建立总要功勋!”。